公務員行測復習三省六部知識
公務員行測復習三省六部知識(精選篇1)
1、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什么: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2、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別為哪幾部:吏部、禮部、兵部、度支(后改為戶部)、都官(后改為刑部)和工部
隋朝以前,自西漢至南北朝,基本沿襲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為加強中央集權,綜合前代各種制度,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隋文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長官等于秦漢的宰相。把宰相之職一分為三,避免了權臣專權,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發生深刻變化的標志,決策、審議、執行權力的分解,既明確了行政分工,又是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對后世的國家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歷史演變:
秦朝:
設尚書,主管典籍,為后世尚書省的發端。
漢朝:設立以大將軍為首的內朝,專門處理軍國大事。以原屬少府的尚書以及中書二者來轉達表章,溝通內外朝,為后世尚書省的發端。
東漢設置尚書臺,東漢末設 侍中寺
魏晉南北朝:尚書省建立的開端:三國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隸少府的尚書吏部曹、選部曹等尚書諸曹為丞相屬官,將漢武帝建立的內朝轉為外朝官署
晉代,正式有門下省的建制
隋朝:隋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類似于后來的館閣
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
唐:
尚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文昌臺、都臺、中臺,旋復舊稱。中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西臺、鳳閣、紫微省,旋復舊稱。門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東臺、鸞臺、黃門省等,旋復舊稱。
五代制度與唐無異,但是由于連年征戰,實際上宰相并不掌握權力。三省形同虛設。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辦理,成為宋代以差遣為正官的開始。
宋:在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混同為一省。同時由于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三省制度名存實亡。
元: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
明:明初不設中書令,仍以中書省統六部,長官稱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廢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
清:清沿明制,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其上先后有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書房、軍機處。
公務員行測復習三省六部知識(精選篇2)
核心成分主要可分為:主體(行為、事件的發動者)、客體(行為、事件的承受者)、目的(發動者的動機、意圖)、原因(產生某種現象或采取某些行為的原因)、結果(要達到的最終結果)、條件(定義成立的前提條件或者對主體、客體以及行為的限定)等。
[法學]
【例題】窩藏、包庇罪是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以下屬于窩藏、包庇罪的是( )。
A.王某兒子把同學欺負了,王某讓孩子去姥姥家住上一段時間
B.女兒因為感情問題,在男朋友的飲用水中放了鉈,其母王女士拿出家中存款,交給女兒讓她離開家
C.趙和李酒后打傷了人,李領著趙去其老家躲避
D.小強在傷人后,躲到其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對女友以及其家屬隱瞞了傷人的事情
【解析】B。窩藏、包庇罪的定義要點:①非共同犯罪的人明知他人犯罪;②提供財物、隱藏處所幫助其逃匿或作假證明。
選項A中欺負同學不屬于犯罪行為,不符合定義;
選項B中母親明知道女兒在男友水中投毒屬于犯罪行為,還為她提供財物,幫助其逃匿,這種行為符合窩藏、包庇罪的定義。
選項C趙和李屬于共同犯罪,與定義中“非共同犯罪人”相矛盾;
選項D小強的女友及家人并不知道小強有罪在身,與定義“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不符;
所以選B。
[社會學]
【例題】角色沖突:當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或者同時扮演幾個不同的角色時,由于不能勝任,造成不合時宜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下列情形不屬于角色沖突的一項是()。
A.一些大一新生入學后,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很不適應。
B.某公司一職員由于業績出眾,被公司提拔為銷售經理,但是他感到力不從心。
C.假期里,張某的妻子想讓他陪她出去旅游,而他的母親想讓他回家陪父母。
D.在邊遠山區的一所小學里,某位老師既教數學,又教語文,但是學生們的兩門功課成績都很好。
【解析】D。根據定義可知,角色沖突的要點是:(1)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或同時扮演幾個不同的角色;(2)由于不能勝任,造成不合時宜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D項不符合(2),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心理學]
【例題】恐懼癥: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非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環境時,盡管當時并無危險,恐懼癥患者仍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懼感。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恐懼癥的是()。
A.陳女士從小就膽小,一次去鄉下辦事經過一戶農家的門口,冷不防一只體型壯碩的狼狗鉆出來兇惡地盯著她,嚇得她立刻尖叫著跑掉了
B.工程師小徐每次看到印有深海的圖片時,就感覺自己像置身于深海之中,四周都是幽暗深遂的海水,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害怕得再也不敢看那些圖片一眼
C.晚飯后,有點醉意的老同事執意送大家回去,小李還沒到小區門口就喊著要下車,因為他受不了那種害怕會出車禍的精神壓力了
D.看了一部日本恐怖片后,小錢感覺腦子里總是浮現電影里的恐怖場景,好幾天都睡不好覺
【解析】B。恐懼癥的定義要點是:①非理性、不適當;②當時并無危險卻產生極端恐懼感。
A項中陳女士當時有危險,不符合要點②;
B項中小徐的情況符合定義要點,屬于恐懼癥;
C項中小李也面臨著出車禍的危險,不符合要點②;
D項中小錢的恐懼感是由于看恐怖片造成的,并不是非理性的,不符合要點①。
故選B。
公務員行測復習三省六部知識(精選篇3)
一、成語的詞義考查
詞義的考察可能對于成語來說是最常見和最簡單的一種形式。總的概括下來,具體考察的有近義關系、反義關系、褒貶義和成語的含義。那這就要要求我們平時注意成語的的積累,需要了解成語的基本含義。
(1) 近義關系
心猿意馬:心煩意亂
A. 頤指氣使:怒發沖冠
B. 目無全牛:管中窺豹
C. 舉足輕重:舉重若輕
D. 程門立雪:尊師重道
【答案】D。解析:首先判斷題干詞語間關系。心猿意馬比喻人的心思散亂,如猿馬般難以控制。形容心里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心煩意亂形容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兩個成語是近義詞。其次:判斷選項詞語關系。程門立雪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尊師重道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與題干關系一致。
(2) 反義關系
出其不意:正中下懷
A. 初生牛犢:膽小如鼠
B. 處心積慮:想方設法
C. 閑言碎語:弦外之音
D. 聲色俱厲:和顏悅色
【答案】D。解析:出其不意指出乎對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動;正中下懷指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愿兩者為反義關系。 聲色俱厲是形容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和顏悅色形容和藹喜悅的臉色,兩者為反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3)褒貶義
神采奕奕:豁達大度
A. 兢兢業業:眉飛色舞
B. 炯炯有神:赤膽忠心
C. 漫不經心:恬不知恥
D. 心猿意馬:忐忑不安
【答案】B。解析:神采奕奕和豁達大度是褒義詞,而炯炯有神和赤膽忠心都是褒義詞。
(4)成語的含義
美麗:成魚落雁
A. 獨特:舉世無雙
B. 靈活:身手敏捷
C. 厭惡:嗤之以鼻
D. 粗心:三心二意
【答案】D。解析:沉魚落雁用來形容美麗,而舉世無雙用來形容獨特。
二、成語的語法關系考查
成語的語法關系主要集中在主謂關系、動賓關系和并列關系三種語法上。考查類型可以是將一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考查,也可以是給出兩個具有相同語法關系的成語,方式相對靈活。
(1)主謂關系
紅光:滿面
A. 東山:再起
B. 魂牽:夢縈
C. 五光:十色
D. 雨打:芭蕉
【答案】A。解析:紅光滿面構成主謂關系,東山再起構成主謂關系。D項的雨打芭蕉,芭蕉做賓語,打這個動詞在前,故為動賓關系。
(2)動賓關系(并列關系)
豐功:偉績
A. 生吞:活剝
B. 穩扎:穩打
C. 張冠:李戴
D. 登峰:造極
【答案】D。解析:降龍伏虎是并列關系,并列降龍和伏虎內部之間還構成動賓關系,而登峰和造極內部之間也構成動賓關系。A項的生吞和活剝,B項的穩扎和穩打內部構成的是修飾關系。
三、成語的邏輯關系考查
邏輯關系在成語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因果關系和目的關系這兩方面。
(1)因果關系
人去:樓空
A. 鳥盡:弓藏
B. 鳶飛:魚躍
C. 獸聚:鳥散
D. 虎踞:龍盤
【答案】C。解析:人去是樓空的原因,兩者為因果關系。鳥盡是弓藏的原因,兩者為因果關系。
(2)目的關系
圍湖造田:飲鴆止渴
A. 臥薪嘗膽:學以致用
B. 忍辱偷生:削足適履
C. 兢兢業業:刻苦奮進
D.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答案】B。解析:圍湖的目的是為了造田,飲鴆的目的是為了止渴。題干成語內部之間構成目的關系。選擇內部構成目的關系的成語。
四、成語的典故來源考查
許多成語典故講的都是一些名人名事,故把成語與其相關人物結合出題也是類比推理的考法之一,這種考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平時的累積。
奇貨可居:呂不韋
A. 一鳴驚人:楚莊王
B.退避三舍:齊桓公
C.圍魏救趙:孫武
D.草船借箭:周瑜
【答案】選A。 看這個題目,題干詞項之間應屬于成語與人物對應的關系。“退避三舍”主人公是公子重耳,“圍魏救趙”主人公是孫臏或者龐涓,“草船借箭”主人公是諸葛亮。只有A項對應正確。
類比推理的成語考查就有這幾種關系,希望廣大考生在做到類比推理中的成語題目時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認準、辨清、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