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議論文技巧
在申論備考中,很多考生都會為作文的部分頭痛。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讓自己的作文分數提高,申論拿到一個高分,就需要在申發論述上下功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公考申論議論文寫作技巧,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公考申論議論文技巧(精選篇1)
1研讀教材,積累知識
在這一階段,需要全面了解申論考試,打好申論考試的全面基礎。這個階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備考方法,做好復習計劃,全面系統研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專項教材,把基礎打牢。
2夯實基礎階段
在此階段建議按如下步驟練習真題:
(1)按標準時間做題。
(2)認真對照答案,比較差別。
(3)依照解題思路,分析不足。
(4)總結需要注意的問題。
(5)研究真題,包括材料和問題。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是應對申論的取本之道。
建議大家認真熟讀、精讀30余篇申論范文。關注社會熱點,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關注這些問題的同時,不但要關注其理論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關注這些問題的發展現狀以及針對其問題的具體的解決思路和對策,對社會熱點進行分類,總結,這些積累在考試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專項復習階段
演練歷年真題,展開實戰較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答好“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申論考試,多寫是個硬道理。在這一階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動筆去寫,這樣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標準表述,強化語言規范,記住評分標準,在演練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寫作風格。對我們的范文進行分類,總結,靈活運用,做到觸類旁通。
公考申論議論文技巧(精選篇2)
第一階段,我叫它打基礎階段,因此給自己安排的都是申論的基礎知識,比如說熟悉考試大綱,理解透徹申論考察的基本要求。第一感覺是很簡單的,我剛開始計劃的是2天的時間,等真正復習時就發現這些基礎性的東西里面可以挖掘的東西還真的蠻多的,所以最后花了差不多1個星期。比如說:5種能力到底是哪5種?應該有不少人要想一下才能說出來。申論的常見題型有哪幾個?應該很多人知道大概有哪些題,但是要全部說出來基本上沒人做得到。而我,經過那個星期的復習以后,對這些申論基本問題都了如指掌了,或者說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搞清楚了申論怎樣才能“投閱卷老師所好”。現在想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申論的基礎就像學語文一定要學會寫字一樣重要。第一次接觸申論的人一定要花時間來做這樣的事情,哪怕第一次沒考上,以后的復習也絕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階段,我將它定義為學技巧階段,屬于重點復習的階段,大概花了1個半月左右的時間,算是最長期的“抗戰”了。下了一個真題集,發現其實這幾年申論考試差不多都是幾個題型:概括總結題、對策題、啟示題、綜合類題、應用文寫作題、議論文寫作題。所以我又把這個階段按照不同的題型分成了幾個小階段來復習每種題型,就像學寫作文的時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都是分開學習的。
訓練每個題型時,都盡量掌握所有可能的考察方式。例如應用文寫作,我就把申論考過的公開信、宣傳稿、倡議書、方案、調查報告什么的都一股腦做了一遍。對了,曾經有個在體制內的朋友告訴我有時候內容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格式。我做的時候也更多地是注意行文的格式,對內容反而注意的比較少。
第三階段,前面兩個階段主要是學習,雖然也進行了一些訓練,但是總覺得還是不夠,所以專門安排魔鬼訓練階段。以前學寫作文的時候,語文老師總是在講了基本的行文布局和范文后就讓練,每周或每天一篇的寫,我是以半月評論和公務員考試吧:公眾微信推送的申論熱點范文為主練習的,每篇評論我都先讀幾遍,然后大概記住這篇文章的主旨觀點和提綱,然后在此基礎上,我自己回憶著完整的把這篇文章寫下來,然后對照原文看看我寫的時候,語句表達等各方面的差距在哪里。所以,這個階段,我也實打實地不停地做試卷,再不停地讓老師批改,來查漏補缺,發現糾正問題。
公考申論議論文技巧(精選篇3)
基本思路 分論點+原理效應+分析+總結論點
對于整個分論段分布,第一步分寫分論點句子,也就是段首句;第二步描述相關的原理效應或啟示;第三步可以從原因、影響等角度結合原理效應進行分析,建立起其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第四步,分析完之后對分論點進行總結,可以總結分論點的意義或對策。
原理應用 1、木桶效應
原理描述: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
啟示:要關注短板,要防范問題。
【示范】實現教育公平需要平衡教育資源。
【分論點】教育資源特別是優秀師資的分配不公平是實現城鄉及地區教育水平均衡大阻礙。正如同木桶原理所說的,一只木桶所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層長的那塊木板,而恰恰由桶壁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
【原理效應】教育公平也是如此。教育資源的病缺戰如同教育落后地區木桶上的那塊短板樣,限制了該地區學生接受教育的水平,阻礙了他們擁有更好的發展。
【二者建立關系】因此只有把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才能使他們擁有一樣長的木板,讓落后地區的孩子擁有相同水平的教育,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2、鯰魚效應
原理描述:一條鯰魚沖入沙丁魚群,在攪動原有的魚群生態之時,激發求生能力。
啟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當引入競爭
【示范】互聯網是阿里巴巴寶庫,能夠更好地造福人類。“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一條鯰魚沖入沙丁魚群,在攪動原有的魚群生態之時,也將激活小魚的求生能力。
【描述原理】隨著互聯網在全社會范圍介入程度的加深,金融、房地產、醫療、養老、傳媒、創業等熱門行業,都不斷呈現出“鯰魚效應”。
【分析】從“云上招商”暢通引資渠道到“直播帶貨”拓寬銷售路徑再到“共享單車”解決人們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經驗表明,互聯網進入哪一個傳統領域,就勢必對該領域產生深刻影響甚至激發顛覆性變革。
【案例+總結】我們應該充分挖掘阿里巴巴的資源寶庫,更好地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