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測考試周朝歷史考點
A.甲決定將其腎臟捐獻給乙的行為有效
B.甲生前,其父母決定將甲的腎臟捐獻給乙的行為有效
C.甲死后,其父母決定將甲的腎臟捐獻給乙的行為有效
D.甲死后,其父母決定將甲的腎臟捐獻給乙的行為無效
【答案】D。解析《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本題中,甲是精神病人,因此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相關知識點: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 【自然人出生和死亡時間的判斷標準】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
第十六條 【胎兒利益的特殊保護】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法定代理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與恢復】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公考行測考試周朝歷史考點【篇2】
例1:下列關于歷史人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秦穆公時期,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
B韓非系統地提出了“抱法處勢,法術勢相統一”的觀點
C李斯輔佐幼年時期的秦王嬴政處理朝政
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例2:(單選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A.“錐刺股”是漢代孫敬的故事
B.“頭懸梁”是戰國蘇秦的故事
C.“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中的趙中令即晉國趙盾
D.“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中的蘇老泉即宋代蘇洵
例3:(多選題) 下列歷史事件中,發生在黃河流域的有( )
A.商鞅變法 B.王莽新政
C.魏孝文帝遷都 D.赤壁之戰
從上述題目來看,我們發現其命題背景,即深入契合當前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的時代脈搏。因此,我們看到文史的考查,相對還是比較集中的,而且所有的題目在設置的時候都有一定重大史實和社會熱點話題作為背景的,故而,稍加訓練,我們是可以把握的。建議大家,進行條理化梳理,比如改革事件小結法,或者時間軸法,或者口訣法,或者戰爭事件坐標法等,這些方法適當的吸收,能夠幫助我們很快并有效率的拿下文。以重大事件小結法為例,可以進行簡要的整理。
一、變法大記事
李愧變法(魏文候)、商鞅變法(秦孝公)、吳起變法(楚悼王)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申不害變法(韓昭候)、鄒忌改革(齊威王)
二、戰爭大記事
城濮之戰(晉勝楚、退避三舍)、長勺之戰(魯勝齊、曹劌論戰)
桂陵之戰(齊勝魏、圍魏救趙)、長平之戰(秦勝趙、紙上談兵)
三、戰國四君子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孟嘗君田文(雞鳴狗盜)、
平原君趙勝(毛遂自薦)、春申君黃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四、戰國四將
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公考行測考試周朝歷史考點【篇3】
一、題型的特點要弄清
語句銜接題的特點是很顯著的,題型也有兩種呈現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給一段話,這段話里面的穿插了幾個序號,然后給一句話,問考生這句話放在哪個序號合適。另外一種方式也是給一段話,然后這段話里面隨機設空。不同的是還會有四個選項,讓考生選擇最準確的一個選項填上去。這也就是語句銜接題的特點。
二、設空不同,作用不同
這類題設空的位置不一樣,作用就是不同的。在中間部分設空,那中間部分大多都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那考生選擇的選項就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看是否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而在開頭設空,主要就是總領全文或者是引出中心句,引出話題。那考生在選擇選項的時候,就一定要選能統領全文的句子。最后,如果是在結尾設空,作用就是總結全文。那考生就要選擇一個總結性的句子。總之,考生選擇選項的時候,就要看清選項的位置,結合文意,不要單憑感覺做題。
三、結合例題加強理解
如果只是記住了理論知識,做題的時候考生難免會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回答。那考生就需要通過例題理解理論知識。例如,法國大革命之前,化學家拉瓦錫用巨大的凸透鏡把陽光聚焦在鉆石上,結果鉆石燒掉了。拉瓦錫有一顆堅硬的心,他的實驗擊穿了。這后面就設空了,問考生該填哪個選項。第一個選項是愛就給它最好的,第二個選項就是愛可傾城,鉆石永恒。第三個選項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最后一個選項就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很明顯第一個選項和第三個選項與題意無關,直接排除,第二個選項文中沒有提到。所以只有最后一個是正確的,最后一個選項也起到了總結全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