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學習技巧
在經過中考之后,都有這樣一個感悟,語文學科分數的區分度不高,差別不大,很多人認為翻來覆去的研習課本,沒有多大用處,又有人聽說高考語文以課外內容為主,以知識的牽移和運用為重點,課本學不學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們即將使用的教科書體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對高考起一定的導向作用,它雖不等于全部的出題內容,但卻是個范本,是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學到知識規律是重點,通過大量純正優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審美情趣是難點。這確實需要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它,在實踐中琢磨切磋。
二、動腦動手、相輔相成
所謂動腦動手就是勤思考、多練習。易于思考,樂于表達。我們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兩個特點:一是選作教材的編著理念相對超前,道德說教相對減少,而人文因素相對增加;二除課本之外,還有讀本,閱讀量較大。可見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積細累、咬文嚼字
從高一就達到一個共識,文科的學習方法唯有兩字——積累。語文知識廣博,短時間里絕難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積累是不行的,必須要仔細、要反復、要記牢。舉個例子:要能順利地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就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知識,這樣才能具備從同一實詞或虛詞的若干義項中選擇它在上下文語境中應取義項的能力。
高一語文學習技巧一、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鑒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還可開創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
經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二、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成記日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等摘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三、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我們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
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日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了解國內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高一語文知識點梳理
1.《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若不闕秦皇島闕,通“缺”,損害。秦伯說說,通“悅”,高興。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2.《勾踐滅吳(節選)》南至于句無句,通“勾”。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將免者以告免,通“娩”。三月釋其政政,通“征”。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億有三千有,通“又”。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魔厲,摩厲,通“磨礪”,切磋,磨煉。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歠也鋪,通“哺”,給人食物吃。歠,通“啜”,給人水喝。
3.《鄒忌諷齊王納諫》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4.《觸龍說趙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愛。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國也》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涂有餓莩涂,通“途”,道路。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6.《勸學》雖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高一語文考點總結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后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高一語文考試注意事項
一、進入考場,首先要做的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具體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不要著急,按時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決不輕易留空白”,切記“整潔、美觀、有效”原則。
二、開考鈴聲響前有5分鐘時間讓你瀏覽試卷。此時不可用筆答題,否則違反考紀。你可以一邊深呼吸,一邊看試卷,但切記不可看作文題,以免影響答題情緒。
三、時間安排策略
分配時間要服從于考試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證在能夠得分的地方不丟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爭取盡可能多得分。在具體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飯”,按“分數時間比”實用原則,分值大的題目多花些時間,分值小的題目少花一些時間;一看就會做的題目先花時間,需要考慮一下才能解答的題目放在第二梯隊完成;難度最大的或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題目,放在最后攻關。
時間安排大致可以是這樣的:Ⅰ卷35分鐘左右,最多不要超過40分鐘;11—20題50分鐘左右,作文原則上保證60分鐘。
四、開考鈴聲響后允許答題。答題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幾種心態:1、偏急心態,為了搶時間,沒有審清題目條件,慌忙答題,解決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題,做了也白做”。2、固執心態,久攻不下的試題,又不愿意放棄,徒然浪費時間,解決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別人也攻不下,暫時先擱著,做了其它題目后或許會有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