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閱讀將現身2017高考語文全國卷
原因一:新聞類閱讀,在新考綱中排位超過了傳記
原因二:傳記閱讀自從新課改以來被畸形寵溺
今年,終于使出了必殺技,選考變必考。這種情況下,實用類文本會接著考傳記嗎?尤其是在把新聞放到傳記前面的情況下。我判斷,考傳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關閱讀】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之“變”(大體能確定的方向)
一、試題變化
1.總體來看,選擇題會增加,主觀題減少。
2.閱讀量增加,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大概有15%至20%的學生會做不完題。
3.古詩文中的文化常識依舊考察。文件中提到了傳統節日、民俗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4.取消選考,文學、實用均考察。
目前的消息是三種閱讀類型(論述、文學、實用)每種考三道題,共35分。
5.詩歌極可能變為一道選擇,一道主觀題。
6.默寫有可能降為五分。
7.150分總分不變。現代文閱讀35分,古詩文閱讀35分,語言應用20分,作文60分。
二、影響初步分析
對于高三學生:
1.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較有優勢,思維較機械的學生會受到沖擊。
2.更加重視閱讀。要養成閱讀習慣,加快閱讀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養信息篩選能力。
3.閱讀量的增加可能會影響到作文的寫作,部分學生將答不完卷。
4.客觀題的增加可能會加大學生的分差。
對于高三語文教學:
1.能力為本,學科素養是關鍵。注重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應試能力
教“真語文”而不是教“高考”,多訓練思維而不是大量做題。
2.務必上好閱讀課和寫作課。閱讀教學要全面化,只選擇一種文體不再可行。
3.16至17年高三備考的策略應重新調整。
關注其他省份的試題,不能只備考全國卷。
樣板題目變少,題目靈活性增加。要好好選擇平時的練習題。
4.格外關注答不完卷的學生。教他們如何分配答題時間及如何舍取。
三、應對方案
1 .在考試大綱沒有發布之前,建議大家以古詩文為主要復習內容,同時每周有一次作文訓練,同時擴大“閱讀+寫作”的讀寫一體的份量。
2.成語、病句、銜接語言運用等內容先放一放,等考綱發布后根據樣題等信息再確定復習考點內容。
附:關于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征求一線教師意見的要求,教師提出的相關意見
一、論述文
1.選文要通俗易懂,不要太多術語,不宜過難。
2.選項指向應清晰,不要過于糾纏在文字中,不要讓學生鉆牛角尖。
3.答案要基于試卷文本本身、清晰無誤,不要有爭議。
二、古文
1.文學常識考察應結合初、高中課本的內容知識,或在語境中考察,不要太難太偏。
2.斷句、實詞、虛詞可任意考察其中的兩項。
3.不要一味在字詞上下功夫,太專太難。可學習廣東卷,用主觀題考察對文章的理解。
4.增加翻譯的分值。
5.文本選擇可以跳出人物傳記,走向多樣化。
三、詩歌
1.古詩鑒賞考一道選擇題,一道主觀題。理解性的、詩歌表面的內容分析放在選擇題里考,提高主觀題的含金量。
2.詩歌的答案內容客觀些。
四、閱讀題
1.建議出兩道選擇一道主觀題。注意題目的字數容量,要考慮學生的答題時間。
2.取消以前選擇題3分、2分的設置。
3.文章的內容兼顧城鄉各類學生。
五、語言文字應用
1.病句題要準確、典型、有區分度。
2.銜接題的考察既有客觀也有主觀,考點重復。
3.圖畫、會徽題的細節務必準確、明晰,不要讓學生漫無邊際地猜。
4.注重題目的情景感和真實性,可從生活中選取素材。
六、作文
1.聯系生活和熱點,話題開放,不用預設主題,注重思辨性,注重價值觀的導向。
2.審題上不設置障礙。
3.不預設題目形式和文體形式。
4.鼓勵學生說真話、敘真情,鼓勵有個性和創意的表達。
看了新聞閱讀將現身2017高考語文全國卷還看:
1.高考語文改革的走向
2.高考語文字音題的命題趨勢及備考策略
3.2017高考語文名人名言
4.2017高考語文備考策略
5.2017高考語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