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試題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不容忽視的熱污染
所謂熱污染,是指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熱污染可以污染大氣和水體。火力發電廠、核電站和鋼鐵廠的冷卻系統排出的熱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紙等工廠排出的生產性廢水中均含有大量廢熱。這些廢熱排入地面水體之后,能使水溫升高。在工業發達的美國,每天所排放的冷卻用水達4、5億立方米,接近全國用水量的1/3;廢熱水含熱量約2500億千卡,足夠2、5億立方米的水溫升高10℃。
熱污染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溫升高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水體處于缺氧狀態,同時又使水生生物代謝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平衡。此外,河水水溫上升給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個人工溫床,使它們得以滋生、泛濫,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類健康。1965年澳大利亞曾流行過一種腦膜炎,后經科學家證實,其禍根是一種變形原蟲,由于發電廠排出的熱水使河水溫度增高,這種變形原蟲在溫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這次腦膜炎的流行。
隨著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長,城市排入大氣的熱量日益增多。按照熱力學定律,人類使用的全部能量終將轉化為熱,傳入大氣,逸向天空。這樣,使地面反射太陽熱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陽輻射熱減少,沿地面空氣的熱減少,上升氣流減弱,阻礙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區干旱,影響農作物生長。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氣候變暖,冰川積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熱的城市,變得更熱。專家們預測,如按現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計算,每10年全球溫度會升高0、1℃~0、26℃;一個世紀后即為1、0℃~2、6℃,而兩極溫度將上升3℃—7℃,對全球氣候會有重大影響。
造成熱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環境熱污染將日趨嚴重。然而,人們尚未有一個量值來規定其污染程度,這表明人們并未對熱污染有足夠重視。為此,科學家呼吁應盡快制訂環境熱污染的控制標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熱污染。
1、下列關于“熱污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熱污染”是一種主要污染大氣和水體的環境污染。
B、“熱污染”的熱量來源是工業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廢熱。愈是工業發達的國家,“熱污染”愈嚴重。
C、地面水溫升高是廢熱對水體污染的直接表現。
D、“熱污染”是由于對能源的利用缺乏先進的技術造成的。
2、下列不屬于熱污染的引起的一項是 ( )
A、水中溶解氧減少。
B、水生生物代謝率增高。
C、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
D、河水水溫上升給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個人工溫床。
3、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斷,目前解決“熱污染”的最佳途徑是 ( )
A、人們應大力發展高科技,以快速提高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技術水平。
B、一定要控制人口數量,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以降低生活中的廢熱排放。
C、對“熱污染”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最合理、最有效地進行能源利用。
D、制訂一系列嚴格的“熱污染”控制標準,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日:“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明年,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十二年春.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日:“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日:“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詔書未到。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于是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漢悉兵迎戰,遂大破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漢還,讓之日:“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及薨,賜謚日忠侯。 (選自《后漢書•吳漢傳》,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 聽:準許
B.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 迫:逼近
C.漢乃勃然裹創而起 創:傷
D,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度:考慮
5、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虛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
公乃敢上璧
B、 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C、 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
彭澤去家百里……故便求之
D、 大敵在前而公傷臥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吳漢激勵士氣的一組是 (2分)
①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
③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④敢輕冒進兵者斬
⑤漢乘利進逼成都 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吳漢從馬上摔落傷了膝蓋,撤回營帳。將領們提出,大敵當前,主帥因傷而臥,會使軍中產生恐懼心理,吳漢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B.吳漢面對五萬多敵人趁夜進攻、軍中驚恐混亂的情況.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堅臥不動。 他的這一做法,一會兒便穩定了隊伍。
C.吳漢沒有聽從皇帝告誡.以致落敗。他吸取教訓,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后,樹起許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于轉敗為勝。
D.吳漢具有樸實淳厚的品質,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外出打仗時,妻兒曾經在家購買田產,吳漢回來后,責備了他們。
(二)古代詩歌閱讀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艷清香相間發。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8、上闕一、二句,所寫之景有何特點?結合全詩分析詩人這樣寫景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使用了哪種修辭?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從下闋看,抒情主人公為什么會產生“寂寥”之感?請概括說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默寫
11、 ,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 。
12、老當益壯, ?窮且益堅, 。
13、景翳翳以將入, 。
1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 ,形影相吊。
15、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