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語文試題(2)
人教版高二語文試題答案
一、基礎鞏固:
1.C(A、沾—玷;B、dīng—dǐng;D、湍—遄)
2.A
3.D
4. A(A句中的冒號表示提示下文,引號表示突出強調,分號表示兩個并列分句間的停頓,故A項正確。B句中的引文,語義完整,獨立成句,句子末尾的句號應放在引號里面。C句中的引文不是作為獨立句子使用的,它與“這句話”一起作為“真正含義”的定語,故引文末尾的句號應刪去。D句中第一個標點應用冒號提示下文,且兩個分號應用逗號表示停頓,因為頓號與分號差兩個層級。)
5. C惠特曼,美國詩人。
6. B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邏輯順序排列。觀察語段,發現“以西餐和中餐為例”是關鍵,結構明顯是總分式。⑥④為總說,②①一組,談西學同質化對企業的影響,③⑤一組,談國學差異化對企業的影響。
7.C
二、溫故知新:
8.A “除”應解釋為“授給官職
9.D “在第四段末,作者以兩個年齡數字的對比,難以兩全,有力地證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擇的正確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準他的請求”不正確。
10.C(C項里的“郎中”是官職名,尚書省的屬官。秦、漢時“郎中”為皇帝侍衛,管理車、騎、門戶,有時也從軍出戰。晉代稱尚書曹司之長為郎中。)
11.B(A項中“蓐”通“褥”,C項中“有”通“又”,D項中“閔”通“憫”。)
12.D(A項中“告訴”當“申訴”講,今為“說給人聽”;B項中“奔馳”指“奔走效勞”,今為“快速奔跑”;C項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為“勞苦”。)
三、學以致用:
13.B(適,到……去。)
14.C(A項,前一句中的“之”為代詞,后“之”為動詞,到。B項,前“以”為介詞,把。后“以”為連詞,表目的來。C項,“前后”而均為連詞,表修飾。D項,前“于”為介詞,在,后“于”介詞,比。)
15.A
16.D(“李超敏而好學”,“尼僧爭強好勝”與原文不符。)
四、默寫翻譯(31分)
(一) 按原文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7. 舟遙遙以輕飏
18. 儼驂騑于上路,臨帝子之長洲
19.云銷雨霽 落霞與孤鶩齊飛
20.煙光凝而暮山紫
21.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
22.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23.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4.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
25.洞庭波兮木葉下
(二)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16分)
26--29.答案略。
五、詩詞鑒賞:(7分)
30.詩人惜春、戀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表現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這兩句詩還有珍惜時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3分)
31.不能調換(1分)。因為“鬧”,乃安靜、寂寞的反義詞,即熱烈之意。這句詩寫紅杏怒放,如火如荼(1分)。它不說春意“濃”、“盛”等,而說“春意鬧”,精妙之處在于借助感覺的溝通、轉移,將無生命的杏花化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1分)。寫出了紅杏竟相盛開,爭妍斗艷的景象與情趣,寫盡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王國維評價為“著~‘鬧’字而境界全出”,此說極為精當。(1分)
六、課外延展(14分)
32.C E(C 原文第五段里“這一命題”指的是“變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極圖。E、這一判斷與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33.①強調萬物有靈,眾生平等,皆有價值。(或“中國人的宇宙感處處都是活潑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價值。”也行)
②世界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所有事物相互統一和相互聯系在一起。(有機的宇宙觀與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聯系、難以區分的。)[各2分。]
34.①中國人思維比較取徑于直觀和體會。
②中國人觀察事物,往往重視統攝全面,而不喜歡局部的分析。
③中國人的有機世界觀。
④中國人強調對于“動態”的注意。
看過“人教版高二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