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高二語文試卷題
時間:
如英2
高二語文
語文考試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衢州高二語文試卷題,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1、正確工整地書寫下面的文字。(2分)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答題。(4分)
我并不想貶低犧牲個人利益的無私奉獻,在物質kuì( )乏的年代,正是靠著這種奉獻,人們才克服了種種困難;就是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無私奉獻的人增多,同樣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和xié( )溶洽,同樣會搏得我們的贊揚。
①根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②劃線句有兩個錯別字,寫把它們找出來,并加以改正。(2分)
3、選出依次填入句子橫線上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組詞(2分)( )
第一次見到日月潭,我便被那一泓湛綠的潭水,深深地迷醉了。……放一 汽艇,便把人帶進了晶瑩剔透的世界。汽艇輕捷地 行在平靜如鏡的潭上,一時間玉碎翠裂,船尾在碧綠的水面 出兩 雪白的浪花,一路展漾開去。
A、艘、航、劃、條 B、艘、滑、剪、條
C、只、航、剪、排 D、只、滑、劃、排
4、下面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
B、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南方,將有大雨。
C、一般說來,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的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
D、人生在世,最高價值的欣賞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麗?還是出于自己直覺的驅使?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
B、天漸漸轉暗,墨似的烏云和傾盆大雨頓時從空中傾瀉下來。
C、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D、網絡作為傳媒,必須承擔社會教育責任。
6、古詩文填空(①—③題必做,④⑤題任選一題)。(6分)
(1)潮平兩岸闊, 。(王灣《次北固山下》)
(2)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3)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也常引發詩人寫景抒情,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 。
(5)古詩文中有不少名句蘊涵著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 。
7、走進名著。(3分)
下面是《水滸》《西游記》中三個精彩的打虎場面,請寫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A、在窩里看得仔細,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盡平生氣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糞門。……那老虎朝他一撲,他不慌不忙,趁著那老虎的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領下。
B、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哪里去!”那只虎礴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得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
C、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鮮血。
A、 B、 C、
8、綜合性學習(5分)
今年5月10日是母親節,班里準備在這天召開班會,班會的主題是“感謝母親”。請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1)老師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這樣一份調查結果統計表:
①用簡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②作為初中生的我們,請根據表格內容,談談你的感受: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學說一句祝福母親的話,并準備編輯成冊,請你為這個冊子設計一個好聽的名字。(6個字以內)
二、閱讀理解(42分)
(一)8分23秒的震撼(13分)
(1)那年,我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拍攝風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動人心弦的真實畫面。
(2)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著河岸緩緩前行,而在前方不遠處,六七只獅子,正藏在草叢里,等待著獵物的到來。兩頭大野牛和一頭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機四伏,它們歡快地向前奔跑,距離隊伍越來越遠,卻離獅口越來越近。
(3)沒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獅子們就紛紛躍起,3頭野牛猝不及防,已與獅子狹路相逢。
(4)野牛急忙掉頭逃跑,但是,獅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獅子幾個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將其狠命地撲進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掙扎著,幾只獅子一起咬住它,它們要把這個戰利品拖上河岸來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將被拖上岸時,河水里突然一片翻騰,一條巨鱷從河中一躍而起,它張開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著小牛。就這樣,群獅與鱷魚在河邊展開了爭奪小牛的拉鋸戰。幾番撕扯,勝負已見,最終小牛被拉上了岸。
(5)我看著鏡頭里那可憐的小牛,它即將成為獅子的美餐了,這也許是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必然結局。但我發現,鏡頭里突然有了新的內容。
(6)那剛剛逃走的兩頭野牛,竟帶著近百頭身強體壯的野牛狂奔而來。原來,它們在生死關頭,丟下小牛逃去,并非為了茍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7)眾野牛如風而至,把幾只獅子團團圍在中間,一頭野牛開始狂追一只獅子,這畫面讓人畢生難忘:在強悍的猛獸面前,這頭食草動物的溫順軟弱已經蕩然無存,它吼聲如雷,似威武的戰將;而那獅子的威風,早已消失殆盡,它在這頭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獅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8)野牛們終于發怒了。它們結成戰陣,逼近獅子。一頭野牛對著獅子疾沖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獅子就飛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幾個動作,在瞬間內一氣呵成,讓人忘記了這竟是一頭野牛。群牛怒吼,開始發動進攻,在雷霆萬鈞的氣勢下,剩下的幾只獅子終于面露惶恐,它們無力地抵抗了幾下,便松開口,四散逃竄了。
(9)如血地殘陽中,野牛們如一個個勇猛的戰士,它們用勇敢與力量,上演了一場悲壯的生命之歌,令人動容。
(10)我看了攝像機上的時間,從小野牛落入群獅之口,到眾野牛奮力救出小野牛奇跡逃生,這一過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11)8分23秒的牛獅之戰,完全顛覆了我曾經對于強者和弱者的定義。強者與弱者,原來并不取決于體魄的強壯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還是食草。
(12)強與弱,是一種精神與意志的較量。有些個體,看似軟弱,可它們一旦同仇敵愾、緊密團結在一起,就會形成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在這種力量面前,再強悍的對手都會被折服,被擊敗。
9、閱讀第(4)段,說說小牛遇到了怎樣的危險。(3分)
10、第(8)段“幾個動作,在瞬間內一氣呵成”一句中,“幾個動作”指的是什么?(2分)
11、結合語境理解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8分23秒的牛獅之戰,完全顛覆了我曾經對于強者和弱者的定義。
12、第(10)段和第(11)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3分)
13、讀完本文后,你一定明白了一些道理,請簡要的寫下你的感悟。(3分)
(二)缺憾(13分)
(1)每當旅行到一處地方,往往該走該看的還沒走遍看完就得離開了;當地的主人為我惋惜,我總是笑說:“這樣才好,留些遺憾,以后才會想再來。”
(2)不完美的狀態才充滿可能,有時甚至因而成為一種美——缺憾美。
(3)印度泰姬陵的故事正是個有趣的例子。三個多世紀前,印度莫臥兒王朝皇帝沙加汗,決心為他難產而死的愛妃蒙泰茲建造一府舉世無雙的、華美壯麗的陵寢,設計時當然從外到內巨細靡遺,無一處不是完美的對稱。不料這座耗資過巨的愛之杰作弄得民窮財盡,沙加汗被篡位的親生兒子囚禁起來,郁郁而終;原先想為自己另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寢,與泰姬陵遙上對應的美夢也碎了。更可悲的是:他死后無處葬身,棺材就被放置在泰姬陵墓內、蒙泰茲棺槨之旁——這一來,就破壞了他講求的至高無上的對稱美了!然而正因為此,沙加汗得以與愛妃生同枕死同穴。他若地下有知,是該喜還是憾呢?
(4)其實對稱并不一定就美。就像太整齊完好如蠟像的臉孔是乏味的,有時左右不太對稱的臉反而更有魅力。至今還覺得《亂世佳人》里的費雯麗是電影史上最美的女人之一,我尤其喜歡她那兩道高低長短不一的柳眉,每當她高高挑起右邊的眉毛,無論是表示挑逗或者挑釁,都顯得特別有個性而迷人。
(5)缺憾美多半是無意和無奈的意外結果,但還是有故意經營的例外。對比泰姬陵的例子,日本建筑就另有一種思維,像東照宮,據說建造時設計得因為自覺太完美了,恐怕會遭天譴,就想出一個辦法: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有意顛倒,刻意造成一份缺憾美。這種故意經營出來的缺憾,竟是一種哲學思維了——也可以說是宗教層次上的吧。
(6)原來完美的狀態也是可怕的——這不一定是迷信,其實是生活的智慧:因為沒有任何狀態(包括完美)是持久的;而完美狀態的改變只有一個可能:變美不再完美。惟有不完美的狀態,才充滿變化與發生的可能,才具有一種持續的生命力。中國人也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月盈則虧”的道理一直是深入人心的。
(7)我們當然不能否定追求完美的重要——對完美的要求,正是人類不斷自我提升的驅動力。然而日常生活中完美狀態的終止并不一定是壞事——那往往也是緊張狀態的終止:小時候第一張不再是滿分的考卷,新衣服上的第一點污漬,成人后新車的第一道刮痕……雖然都令人懊惱,卻也讓人在潛意識里松一口氣:不必再成天提心吊膽地保持完美狀態了!
(8)我覺得古今中外最美麗的神話是中國的女媧補天,因為貼近人之常情——就算是老天也會有損壞的,可是不怕:有位健壯又善良的女神,能采煉石頭把天的破洞補好。這是何等親切的大地之母啊!既然連天都會是殘缺的,人世間的缺憾遺恨更是常態,又何須苦苦癡想求全呢?
14、閱讀全文,說出文章的中心論點。(3分)
15、對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印度泰姬陵的故事說明了不完美的狀態有時不是缺憾,反倒因而成為一種美。
B、電影《亂世佳人》里的費雯麗顯得特別有個性而迷人,說明有時不太對稱反而更有魅力,對稱不一定就美。
C、缺憾美多半是無意和無奈的意外結果,也有刻意造成缺憾美的。
D、不必追求完美。人世間的缺憾遺恨是常態,不必苦苦癡想求全。
16、第6段中說“中國人也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月盈則虧”的道理一直是深入人心的。”句中的“這一點”指代什么?你是怎樣理解“月盈則虧”的道理的?(4分)
17、“日常生活中完美狀態的終止并不一定是壞事”,除了文中列舉的事例之外,你還能舉出實例來說明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3分)
(三)(8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3)萬鐘于我何加焉(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0、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分):
21、孟子文章語言犀利,論辯性極強,設喻舉例皆從身邊事入手,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人因手指彎曲不如別人,四處求醫,由之引出下面的論述。請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識,翻譯這一論述。(2分)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四)楚人養狙①(8分)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人狙公。旦日,必部分②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③。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既柙,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④使民而無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注:①狙:獼猴。 ②部分:此處指分派。 ③寤:同“悟”。 ④術:權術。 ⑤道揆:法度,準則。
2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山之果,公所樹與( ) ②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 )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①楚有養狙以為生者
②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①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②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D、①言未既,眾狙皆寤
②既克,公問其故
24、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
25、本文通過楚人養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樣的道理?(2分)
三、作文
26、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位老師送了一件花圍裙給她的窮學生,她的母親看到女兒拿回來一件漂亮而干凈的花圍裙時,立刻覺得孩子也該擁有一件漂亮的上裝,于是從箱底翻出一件過去自己穿過的衣服,并為孩子修改裁剪,而當孩子梳洗穿扮起來之后,家長簡直不敢相信,原來自己的女兒竟是如此美麗,接著孩子的父母覺得家里實在太臟亂而不能配合那么美麗純潔的少女,于是全家大掃除,甚至清掃弄巷,由此更影響了鄰居,使整個原本臟亂的社區為之改觀。一條普通的花圍裙不僅使一個丑小鴨一下子變成了美天鵝,而且改變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區,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潛在的能量是多么巨大啊!
請以“潛能”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點、校名、人名。
衢州高二語文試卷題
一、積累運用(28分)1、正確工整地書寫下面的文字。(2分)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答題。(4分)
我并不想貶低犧牲個人利益的無私奉獻,在物質kuì( )乏的年代,正是靠著這種奉獻,人們才克服了種種困難;就是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無私奉獻的人增多,同樣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和xié( )溶洽,同樣會搏得我們的贊揚。
①根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②劃線句有兩個錯別字,寫把它們找出來,并加以改正。(2分)
3、選出依次填入句子橫線上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組詞(2分)( )
第一次見到日月潭,我便被那一泓湛綠的潭水,深深地迷醉了。……放一 汽艇,便把人帶進了晶瑩剔透的世界。汽艇輕捷地 行在平靜如鏡的潭上,一時間玉碎翠裂,船尾在碧綠的水面 出兩 雪白的浪花,一路展漾開去。
A、艘、航、劃、條 B、艘、滑、剪、條
C、只、航、剪、排 D、只、滑、劃、排
4、下面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
B、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南方,將有大雨。
C、一般說來,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的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
D、人生在世,最高價值的欣賞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麗?還是出于自己直覺的驅使?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
B、天漸漸轉暗,墨似的烏云和傾盆大雨頓時從空中傾瀉下來。
C、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D、網絡作為傳媒,必須承擔社會教育責任。
6、古詩文填空(①—③題必做,④⑤題任選一題)。(6分)
(1)潮平兩岸闊, 。(王灣《次北固山下》)
(2)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3)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也常引發詩人寫景抒情,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 。
(5)古詩文中有不少名句蘊涵著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 。
7、走進名著。(3分)
下面是《水滸》《西游記》中三個精彩的打虎場面,請寫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A、在窩里看得仔細,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盡平生氣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糞門。……那老虎朝他一撲,他不慌不忙,趁著那老虎的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領下。
B、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哪里去!”那只虎礴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得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
C、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鮮血。
A、 B、 C、
8、綜合性學習(5分)
今年5月10日是母親節,班里準備在這天召開班會,班會的主題是“感謝母親”。請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1)老師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這樣一份調查結果統計表:
項 目 | 小學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祝福母親生日的 | 54% | 66% | 91% |
祝福同學生日的 | 56% | 86% | 92% |
差值 | 2% | 20% | 1% |
②作為初中生的我們,請根據表格內容,談談你的感受: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學說一句祝福母親的話,并準備編輯成冊,請你為這個冊子設計一個好聽的名字。(6個字以內)
二、閱讀理解(42分)
(一)8分23秒的震撼(13分)
(1)那年,我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拍攝風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動人心弦的真實畫面。
(2)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著河岸緩緩前行,而在前方不遠處,六七只獅子,正藏在草叢里,等待著獵物的到來。兩頭大野牛和一頭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機四伏,它們歡快地向前奔跑,距離隊伍越來越遠,卻離獅口越來越近。
(3)沒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獅子們就紛紛躍起,3頭野牛猝不及防,已與獅子狹路相逢。
(4)野牛急忙掉頭逃跑,但是,獅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獅子幾個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將其狠命地撲進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掙扎著,幾只獅子一起咬住它,它們要把這個戰利品拖上河岸來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將被拖上岸時,河水里突然一片翻騰,一條巨鱷從河中一躍而起,它張開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著小牛。就這樣,群獅與鱷魚在河邊展開了爭奪小牛的拉鋸戰。幾番撕扯,勝負已見,最終小牛被拉上了岸。
(5)我看著鏡頭里那可憐的小牛,它即將成為獅子的美餐了,這也許是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必然結局。但我發現,鏡頭里突然有了新的內容。
(6)那剛剛逃走的兩頭野牛,竟帶著近百頭身強體壯的野牛狂奔而來。原來,它們在生死關頭,丟下小牛逃去,并非為了茍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7)眾野牛如風而至,把幾只獅子團團圍在中間,一頭野牛開始狂追一只獅子,這畫面讓人畢生難忘:在強悍的猛獸面前,這頭食草動物的溫順軟弱已經蕩然無存,它吼聲如雷,似威武的戰將;而那獅子的威風,早已消失殆盡,它在這頭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獅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8)野牛們終于發怒了。它們結成戰陣,逼近獅子。一頭野牛對著獅子疾沖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獅子就飛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幾個動作,在瞬間內一氣呵成,讓人忘記了這竟是一頭野牛。群牛怒吼,開始發動進攻,在雷霆萬鈞的氣勢下,剩下的幾只獅子終于面露惶恐,它們無力地抵抗了幾下,便松開口,四散逃竄了。
(9)如血地殘陽中,野牛們如一個個勇猛的戰士,它們用勇敢與力量,上演了一場悲壯的生命之歌,令人動容。
(10)我看了攝像機上的時間,從小野牛落入群獅之口,到眾野牛奮力救出小野牛奇跡逃生,這一過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11)8分23秒的牛獅之戰,完全顛覆了我曾經對于強者和弱者的定義。強者與弱者,原來并不取決于體魄的強壯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還是食草。
(12)強與弱,是一種精神與意志的較量。有些個體,看似軟弱,可它們一旦同仇敵愾、緊密團結在一起,就會形成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在這種力量面前,再強悍的對手都會被折服,被擊敗。
9、閱讀第(4)段,說說小牛遇到了怎樣的危險。(3分)
10、第(8)段“幾個動作,在瞬間內一氣呵成”一句中,“幾個動作”指的是什么?(2分)
11、結合語境理解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8分23秒的牛獅之戰,完全顛覆了我曾經對于強者和弱者的定義。
12、第(10)段和第(11)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3分)
13、讀完本文后,你一定明白了一些道理,請簡要的寫下你的感悟。(3分)
(二)缺憾(13分)
(1)每當旅行到一處地方,往往該走該看的還沒走遍看完就得離開了;當地的主人為我惋惜,我總是笑說:“這樣才好,留些遺憾,以后才會想再來。”
(2)不完美的狀態才充滿可能,有時甚至因而成為一種美——缺憾美。
(3)印度泰姬陵的故事正是個有趣的例子。三個多世紀前,印度莫臥兒王朝皇帝沙加汗,決心為他難產而死的愛妃蒙泰茲建造一府舉世無雙的、華美壯麗的陵寢,設計時當然從外到內巨細靡遺,無一處不是完美的對稱。不料這座耗資過巨的愛之杰作弄得民窮財盡,沙加汗被篡位的親生兒子囚禁起來,郁郁而終;原先想為自己另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寢,與泰姬陵遙上對應的美夢也碎了。更可悲的是:他死后無處葬身,棺材就被放置在泰姬陵墓內、蒙泰茲棺槨之旁——這一來,就破壞了他講求的至高無上的對稱美了!然而正因為此,沙加汗得以與愛妃生同枕死同穴。他若地下有知,是該喜還是憾呢?
(4)其實對稱并不一定就美。就像太整齊完好如蠟像的臉孔是乏味的,有時左右不太對稱的臉反而更有魅力。至今還覺得《亂世佳人》里的費雯麗是電影史上最美的女人之一,我尤其喜歡她那兩道高低長短不一的柳眉,每當她高高挑起右邊的眉毛,無論是表示挑逗或者挑釁,都顯得特別有個性而迷人。
(5)缺憾美多半是無意和無奈的意外結果,但還是有故意經營的例外。對比泰姬陵的例子,日本建筑就另有一種思維,像東照宮,據說建造時設計得因為自覺太完美了,恐怕會遭天譴,就想出一個辦法: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有意顛倒,刻意造成一份缺憾美。這種故意經營出來的缺憾,竟是一種哲學思維了——也可以說是宗教層次上的吧。
(6)原來完美的狀態也是可怕的——這不一定是迷信,其實是生活的智慧:因為沒有任何狀態(包括完美)是持久的;而完美狀態的改變只有一個可能:變美不再完美。惟有不完美的狀態,才充滿變化與發生的可能,才具有一種持續的生命力。中國人也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月盈則虧”的道理一直是深入人心的。
(7)我們當然不能否定追求完美的重要——對完美的要求,正是人類不斷自我提升的驅動力。然而日常生活中完美狀態的終止并不一定是壞事——那往往也是緊張狀態的終止:小時候第一張不再是滿分的考卷,新衣服上的第一點污漬,成人后新車的第一道刮痕……雖然都令人懊惱,卻也讓人在潛意識里松一口氣:不必再成天提心吊膽地保持完美狀態了!
(8)我覺得古今中外最美麗的神話是中國的女媧補天,因為貼近人之常情——就算是老天也會有損壞的,可是不怕:有位健壯又善良的女神,能采煉石頭把天的破洞補好。這是何等親切的大地之母啊!既然連天都會是殘缺的,人世間的缺憾遺恨更是常態,又何須苦苦癡想求全呢?
14、閱讀全文,說出文章的中心論點。(3分)
15、對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印度泰姬陵的故事說明了不完美的狀態有時不是缺憾,反倒因而成為一種美。
B、電影《亂世佳人》里的費雯麗顯得特別有個性而迷人,說明有時不太對稱反而更有魅力,對稱不一定就美。
C、缺憾美多半是無意和無奈的意外結果,也有刻意造成缺憾美的。
D、不必追求完美。人世間的缺憾遺恨是常態,不必苦苦癡想求全。
16、第6段中說“中國人也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月盈則虧”的道理一直是深入人心的。”句中的“這一點”指代什么?你是怎樣理解“月盈則虧”的道理的?(4分)
17、“日常生活中完美狀態的終止并不一定是壞事”,除了文中列舉的事例之外,你還能舉出實例來說明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3分)
(三)(8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3)萬鐘于我何加焉(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0、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分):
21、孟子文章語言犀利,論辯性極強,設喻舉例皆從身邊事入手,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人因手指彎曲不如別人,四處求醫,由之引出下面的論述。請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識,翻譯這一論述。(2分)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四)楚人養狙①(8分)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人狙公。旦日,必部分②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③。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既柙,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④使民而無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注:①狙:獼猴。 ②部分:此處指分派。 ③寤:同“悟”。 ④術:權術。 ⑤道揆:法度,準則。
2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山之果,公所樹與( ) ②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 )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①楚有養狙以為生者
②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①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②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D、①言未既,眾狙皆寤
②既克,公問其故
24、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
25、本文通過楚人養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樣的道理?(2分)
三、作文
26、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位老師送了一件花圍裙給她的窮學生,她的母親看到女兒拿回來一件漂亮而干凈的花圍裙時,立刻覺得孩子也該擁有一件漂亮的上裝,于是從箱底翻出一件過去自己穿過的衣服,并為孩子修改裁剪,而當孩子梳洗穿扮起來之后,家長簡直不敢相信,原來自己的女兒竟是如此美麗,接著孩子的父母覺得家里實在太臟亂而不能配合那么美麗純潔的少女,于是全家大掃除,甚至清掃弄巷,由此更影響了鄰居,使整個原本臟亂的社區為之改觀。一條普通的花圍裙不僅使一個丑小鴨一下子變成了美天鵝,而且改變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區,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潛在的能量是多么巨大啊!
請以“潛能”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