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和降水教學設計 氣溫和降水優秀教案
《氣溫和降水》教學設計
2.理解等降水量的含義,掌握閱讀 “降水量分布圖“的正確方法,并能總結出降水地區分布的規律
3.能根據氣溫和降水的數字資料,繪制出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并依據這些氣候資料說出氣候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描述降水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學習地理興趣。通過參與降水季節變化的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理解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類型。
2.世界降水分布的分布規律。
3.根據各地氣溫和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
(二)難點
1.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
2.世界降水分布的規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我是一個小水滴,老家在高山,沿著奔流不息的江河到過大海,在白云上俯視廣袤的大地,我的旅行很有傳奇色彩哦……
同學們,小水滴的經歷如此豐富,讓我們沿著它的蹤跡,一起學習有關降水的知識!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一、降水
提問:根據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請大家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大氣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雨、雪、冰雹等)
(2)最常見到的是什么呢?(降雨)
(3)降水的“水”又是從哪來的呢?(降水中的“水”主要來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和植物中水分的蒸騰作用)
承轉:降水中的水也就是水汽,那么空氣對水汽的容納是不是無限度的?
小組活動一:模擬大氣水汽飽和小實驗
活動:各小組準備一塊海綿,將水慢慢倒向海綿,發現當水倒到一定程度時海綿就容納不下了,如果再繼續倒,水就會從海綿里流出來。結論是海綿吸水有一定限度,達到一定量時就飽和了。
設問:這與空氣對水汽容納的道理十分相似。那么空氣容納水汽的數量與氣溫又有什么關系呢?
(出示不同氣溫時空氣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讓學生觀察)
交流:氣溫越高,飽和空氣能容納水汽量越多。
總結:飽和空氣與氣溫的關系是成正比的。
承轉:同學們,假設30℃時的飽和空氣溫度降至20℃時,會出現什么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什么現象發生呢?
交流:(小組觀察并分析30℃時的飽和空氣復合投影片和氣溫降至20℃時飽和空氣投影片相比較得出結論)在空氣中會出現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氣中微小塵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霧,這微小塵埃就是凝結核。
播放“降水的形成”錄像片(通過慢放、停放,讓學生觀察)
提問:那么微小水滴又是怎樣才形成降水的?
交流:微小水滴不斷碰撞,體積增大到能夠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小結:由此可見,降水的形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空氣飽和時,氣溫繼續降低;(2)有凝結核;(3)水滴增大到能夠下降到地面。
承轉:那么,降水的類型有哪些呢?
展示降水的主要類型圖,請你說出不同降水類型的名稱?
1.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對流雨。
2.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坡產生降水叫地形雨。
3.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鋒面雨。
提問:根據降水類型形成條件,判斷家鄉主要屬于那種降水類型?
交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回答。
承轉:當降水到達地面后,又如何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世界降水的分布。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提問:前面我們學習了等高線和等溫線,同學們,把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叫做什么?(等降水量線)對,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
活動:小組讀圖競賽,搶答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地區和兩極地區哪里降水多?年降水量各是多少?
交流: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區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兩極附近地區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歸線大陸東岸和西岸,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交流: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3)溫帶地區內陸和沿海地區,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交流: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強調: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是阿塔卡馬沙漠。
小結: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如下:
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習了降水的類型及降水的形成條件,而且學習了降水量的測量工具和測量過程,以及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要進一步掌握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并注意和世界年平均氣溫綜合比較,為我們學習世界氣候類型做好準備。
四、板書展示
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一、降水與生活 降水量的測量 工具:雨量器 單位:毫米
結果:日、月、年降水量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降水柱狀圖 繪制
判讀
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三、降水的分布 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氣溫和降水》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氣溫發布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年變化(P51中的圖3.13)
第二節:降水分布
1、降水與生活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P55中的圖3.19)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
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水、三柱形
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第三節:氣候的主要特點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征。季風氣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習慣上把我國境內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其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為季風區。
總結:中國氣溫和降水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大部分地區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
看了“氣溫和降水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