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泉州市中考數學試卷及答案(3)
22.(9分)(2014•泉州)如圖,已知二次函數y=a(x﹣h)2+ 的圖象經過原點O(0,0),A(2,0).
(1)寫出該函數圖象的對稱軸;
(2)若將線段OA繞點O逆時針旋轉60°到OA′,試判斷點A′是否為該函數圖象的頂點?
考點: 二次函數的性質;坐標與圖形變化-旋轉.
分析: (1)由于拋物線過點O(0,0),A(2,0),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得到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1;
(2)作A′B⊥x軸與B,先根據旋轉的性質得OA′=OA=2,∠A′OA=2,再根據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得OB= OA′=1,A′B= OB= ,則A′點的坐標為(1, ),根據拋物線的頂點式可判斷點A′為拋物線y =﹣ (x﹣1)2+ 的頂點.
解答: 解:(1)∵二次函數y=a(x﹣h)2+ 的圖象經過原點O(0,0),A(2,0).
∴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1;
(2)點A′是該函數圖象的頂點.理由如下:
如圖,作A′B⊥x軸于點B,
∵線段OA繞點O逆時針旋轉60°到OA′,
∴OA′=OA=2,∠A′OA=2,
在Rt△A′OB中,∠OA′B=30°,
∴OB= OA′=1,
∴A′B= OB= ,
∴A′點的坐標為(1, ),
∴點A′為拋物線y=﹣ (x﹣1)2+ 的頂點.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的性質:二次函數y=ax2+bx+c(a≠0)的頂點坐標為(﹣ , ),對稱軸直線x=﹣ ,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具有如下性質:①當a >0時,拋物線y=ax2+bx+c(a≠0)的開口向上,x<﹣ 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x>﹣ 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x=﹣ 時,y取得最小值 ,即頂點是拋物線的最低點.②當a<0時,拋物線y=ax2+bx+c(a≠0)的開口向下,x<﹣ 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x>﹣ 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x=﹣ 時,y取得最大值 ,即頂點是拋物線的最高點.也考查了旋轉的性質.
23.(9分)(2014•泉州)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某校為了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隨機抽查了50名學生,統計他們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間(t小時).根據t的長短分為A,B,C,D四類,下面是根據所抽查的人數繪制的兩幅不完整的統計圖表.請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問題:
50名學生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間統計表
類別 時間t(小時) 人數
A t<0.5 10
B 0.5≤t<1 20
C 1≤t<1.5 15
D t≥1.5 a
(1)求表格中的a的值,并在圖中補全條形統計圖;
(2)該校現有1300名學生,請你估計該校共有多少名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
考點: 條形統計圖;用樣本估計總體;統計表
分析: (1)用抽查的學生的總人數減去A,B,C三類的人數即為D類的人數也就是a的值,并補全統計圖;
(2)先求出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的學生占的比例,再乘以1300即可.
解答: 解:(1)50﹣10﹣20﹣15=5(名),
故a的值為5,條形統計圖如下:
(2)1300× =520(名),
答:估計該校共有520名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樣本的條形圖的知識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基礎題.
24.(9分)(2014•泉州)某學校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活動,“喜洋洋”代表隊設計了一個遙控車沿直線軌道A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模型.甲、乙兩車同時分別從A,B出發,沿軌道到達C處,在AC上,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設t(分)后甲、乙兩遙控車與B處的距離分別為d1,d2,則d1,d2與t的 函數關系如圖,試根據圖象解決下列問題:
(1)填空:乙的速度v2= 40 米/分;
(2)寫出d1與t的函數關系式;
(3)若甲、乙兩遙控車的距離超過10米時信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試探求什么時間兩遙控車的信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
考點: 一次函數的應用
分析: (1)根據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可得答案;
(2)根據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可得甲的速度,根據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可得a的值,根據待定系數法,可得答案;
(3)根據兩車的距離,可得不等式,根據解不等式,可得答案.
解答: 解:(1)乙的速度v2=120÷3=40(米/分),
故答案為:40;
(2)v1=1.5v2=1.5×40=60(米/分),
60÷60=1(分鐘),a=1,
d1= ;
(3)d2=40t,
當0≤t≤1時,d2﹣d1>10,
即﹣60t+60﹣40t>10,
解得0 ;
當0 時,兩遙控車的信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
當1≤t≤3時,d1﹣d2>10,
即40t﹣(60t﹣60)>10,
當1≤ 時,兩遙控車的信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
綜上所述:當0 或1≤t 時,兩遙控車的信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的應用,(1)利用了路程速度時間三者的關系,(2)分段函數分別利用待定系數法求解,(3)當0≤t≤1時,d2﹣d1>10;當110,分類討論是解題關鍵.
25.(12分)(2014•泉州)如圖,在銳角三角形紙片ABC中,AC>BC,點D,E,F分別在邊AB,BC,CA上.
(1)已知:DE∥AC,DF∥BC.
①判斷
四邊形DECF一定是什么 形狀?
②裁剪
當AC=24cm,BC=20cm,∠ACB=45°時,請你探索:如何剪四邊形DECF,能使它的面積最大,并證明你的結論;
(2)折疊
請你只用兩次折疊,確定四邊形的頂點D,E,C,F,使它恰好為菱形,并說明你的折法和理由.
考點: 四邊形綜合題
分析: (1)①根據有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即可求得,②根據△ADF∽△ABC推出對應邊的相似比,然后進行轉換,即可得出h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很容易得出面積S關于h的二次函數表達式,求出頂點坐標,就可得出面積s最大時h的值.
(2)第一步,沿∠ABC的對角線對折,使C與C1重合,得到三角形ABB1,第二步,沿B1對折,使DA1⊥BB1.
解答: 解:(1)①∵DE∥AC,DF∥BC,
∴四邊形DECF是平行四邊形.
②作AG⊥BC,交BC于G,交DF于H,
∵∠ACB=45°,AC=24cm
∴AG= =12 ,
設DF=EC=x,平行四邊形的高為h,
則AH=12 h,
∵DF∥BC,
∴ = ,
∵BC=20cm,
即: =
∴x= ×20,
∵S=xh=x• × 20=20h﹣ h2.
∴﹣ =﹣ =6 ,
∵AH=12 ,
∴AF=FC,
∴在AC中點處剪四邊形DECF,能使它的面積最大.
(2)第一步,沿∠ABC的對角線對折,使C與C1重合,得到三角形ABB1,第二步,沿B1對折,使DA1⊥BB1.
理由: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
點評: 本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菱形的判定、二次函數的最值.關鍵在于根據相似三角形及已知條件求出相關線段的表達式,求出二次函數表達式,即可求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