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一歷史上冊12月月考試卷及答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5高一歷史上冊12月月考試卷及答案,一起學習吧。
2015高一歷史上冊12月月考試卷及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76分):
1.《春秋左傳》中有一段關于宗法制的記載:“王后無適,則擇立長。年鈞以德,德鈞以卜。”(【注】無適:沒有嫡子。鈞:均等。)這段記載說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齡大小來確定繼承人
B.春秋時期只能靠占卜來解決繼承問題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實施辦法
D.賢德是宗法制確立繼承人的首要依據
2.《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說明宗法的“宗”本義是宗廟,也說明維系宗法制的紐帶是
A.地域 B.信仰 C.血緣 D.財產
3.從地方行政組織來看,呂思勉先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這三個先后相繼的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相對應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漢 D.宋代
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囂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級小,只設郡尉,不設郡守)統轄番禺、揭陽、龍川、博羅4縣,郡所設在番禺(今廣州)。根據秦制度的規定,與任囂有關的史實敘述錯誤的是
A.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 對下督責所屬各縣
C.事實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D.和諸侯一樣擁有封地
5.“撇開道德方面的考慮,秦只維持了那么短的時間,也是一件好事。不尋常的是盡管曇花一現,它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任者。”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縣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英國人杜麥斯在《中國札記》一書中,以近乎狂熱的態度呼吁建立起一種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的競爭性的制度,從而提高英國行政官員的水平,并促進大英帝國的團結。杜麥斯的呼吁可能有感于中國
A.九品中正制的實行 B.世官制的實行
C.科舉制的推行 D.軍機處的設置
7.“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來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后得出的科學結論。下列對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敘述屬于“史識”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運作程序是中書省一門下省一尚書省一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后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臨終前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按兩宋中央官制,負責籌劃“王師北定”事務的是
A.太尉 B.參知政事 C.樞密院 D.軍機處
9.某班同學自編自導了一部歷史短劇,劇中我國古代的帝王穿越歷史隧道談論起自己的豐功偉績。其中的臺詞有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 我首創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蓋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權,相互監督,確保了我的獨尊地位。”
C.明太祖:“我設立內閣,感到大權在握很踏實。”
D.雍正帝:“我設置了軍機處,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0.清朝由軍機處直接寄發的有關機密要務的皇帝諭旨稱為“廷寄”。右圖是我國遼寧地區發現的國內惟一完整廷寄,對此正確的說法是
A.這張廷寄出現于雍正年間
B.廷寄的內容是由軍機處決策的
C.廷寄的出現是專制皇權加強的表現
D.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滿文書寫
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題學習結束后,幾位同學畫出了“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演變趨勢示意圖”,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12.秦朝實行的郡縣制、雅典的梭倫改革都對當時社會產生了巨大的進步影響,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解決了社會矛盾
C.打破了世襲特權 D.推進了民主進程
13.古代雅典民主制實行抽簽選舉、輪番而治,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體雅典人參與國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參與政治的均等機會
③確保了公民大會決策的公正無私 ④忽視了參與政治者的能力與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十二銅表法》規定:“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對于自己承認或經判決的債務,有三十日的法定寬限期”。此規定最能說明該法律
A.保護貴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許高利貸的存在
D.對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護
1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分析羅馬對外擴張的歷史時指出:“羅馬人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待意大利半島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寬容。”這里的“寬容”指的是
A. 羅馬頒布了萬民法
B. 羅馬人允許各民族實行獨立自治
C . 羅馬人廢除了奴隸制
D. 羅馬人放棄了用武力擴張的手段
16.著名學者錢乘旦 先生認為:“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境,讓人們追求個人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能力。”這段話說明,18世紀英國領先世界的最大優勢在于
A.海外貿易 B.和平環境
C.地理位置 D.憲政制度
17.近代英國民主政治的特點主要有
①間接民主 ②保留了部分中世紀傳統特征
③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 ④內閣掌握立法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白之浩將英國政治制度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尊嚴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嚴的部分”具有激發和保留人們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獲得了權威和動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對這 種權威的現代運用。“尊嚴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別指的是
A.君主制和議會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憲制和共和制 D.立憲制和議會制
19.有關右邊兩人物職權相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擁有行政權
B.都可解散議會
C.都對議會負責
D.都是國家元首 美國總統奧巴馬 英國首相卡梅倫
20.美國總 統威爾遜曾說過:“我們的憲法(1787),它是一塊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廈;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這里所說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內涵是
①共和制 ②聯邦制 ③三權分立 ④黑人奴隸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下表所示的英國議會改革的內容,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議席分配制的公平 B.公民選舉制的進步
C.公民普選權的實現 D.代議制民主的發展
22.1787年9月17日,美國實現了由“頭腦聽從四肢指揮”向“四肢聽從頭腦指揮”的轉變。對此,以下正確的理解有
①美國由邦聯制走向聯邦制 ②體現了中央集權原則
③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④“四肢”指美國的州政府,“頭腦”指美國的聯邦政府
⑤“四肢”指聯邦政府,“頭腦”指美國總統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23.據美聯社報道:圍繞解決“財政懸崖”危機的問題,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于2012年12月18日提出一套代替方案(“B計劃”),計劃延長年收入百萬美元以下家庭的所有現行稅率。但這套備選方案提出不到24小時,白宮方面就于19日發表聲明說,這套“B計劃”即便獲得國會通過,奧巴馬也會否決它。上述材料表明美國
A.總統在國家立法方面起決定作用
B.屬于總統制國家,總統擁有立法權
C.參眾兩院掌握立法權,是國家權力的中心
D.聯邦政府實行分權制衡,總統與國會相互制約
24.右圖漫畫《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競爭、對峙的格局。下列有關美國兩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A.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B.驢代表自由黨,象代表保守黨
C.在內外政策和治國方略上完全相同
D.在內外政策和治國方略上有所不同
25.英國學者費納在《政府史》中指出:“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產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別是國家)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技術。”下列各項屬于美國首創的延展性技術的是
①分權制衡思想 ②資產階級憲法
③聯邦制 ④總統制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面是近代史上某一國家制定的憲法,該憲法基本精神與下列哪一個憲法最為吻合
第四十三條 國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十八條 國王有宣戰、媾和及與外國訂立其他條約之權……
第六十二條 立法權由國王與兩院共同行使之.
每項法律需經國王和兩院同意。
A.1787年美國聯邦憲法
B.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
C.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27.比較下列兩圖,兩種制度的最本質區別在于
美國聯邦政府
A. 左圖反映了中國的民主,右圖反映了美國的民主
B. 左圖反映了封建君主專制,右圖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C. 左圖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民主,右圖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
D. 左圖的官員都是任命的,右圖的官員都是民選
28.下面是近代19世紀80年代法德兩國政體的比較
項目 法國 德國
國家元首 總統 皇帝
國家元首產生方式 ① 世襲
國 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終身制
政府首腦 總統 ②
國家權力中心 ③ 皇帝和首相
表中①②③處填的內容應是
A.世襲、君主、總統 B.世襲、宰相、議會
C.選舉、總統、議會 D.選舉、宰相、議會
29.美國1787年憲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共同點是
A.避免了權力的過于集中 B.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
C.體現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強了中央 政府的權力
30.威廉一世皇帝被稱為“騎士皇帝”, 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地位高于政治家。這反映了德意志帝國的政治特點是
A.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B.君權至上和君主專制
C.德意志帝國已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D.享有國家最高的政治權利
31.比較下面兩國政治權力結構示意圖,其分析結論正確的是
1871年德國政治權力結構示意圖 近代美國政治權力結構示意圖
A.都典型體現三權分立的理念
B.兩國代議機關都是國家權力中心
C.都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
D.國家元首都擁有絕對權威
32.下列有關英法美德四國近代民主體制確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代議制在四國均得以確立
B.均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
C.內閣均對議會負責
D.均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
33..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這里所說的“大勢”主要是指
A.英國的船堅炮利 B.工業文明迅速發展
C.中國的閉關鎖國 D.西方列強加緊擴張
34.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對此理解較合理的是
①前一個“不公正”指中國自認是天朝上國,視外國為蠻夷
②后一個“不公正”指列強發動侵略戰爭,簽訂不平等條約
③后一個“不公正”根本上是前一個“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對中國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業革命后商品輸出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會審公廨是1869年出現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個特殊司法機關,由道臺任命中方專職會審官(讞員),與外方陪審官(領事)會同審理租界內與華人有關的訴訟案件。會審公廨制度規定:當事人不用跪堂,還可以聘請律師,證人必須到庭接受雙方交叉詢問,對被告人不能刑訊逼供等等。據此判斷 以下關于會審公廨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利于近代中國司法制度的進步
B.說明清政府成為列強侵華的工具
C.維護了中國司法的自主權利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與西方趨同
36.1895年,外國在中國設立的工廠約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國的各個經濟部門。產生這種變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強割占了中國大量領土
② 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③ 列強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
④ 列強的侵略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7.下圖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的示意圖,最適合作為其標題的是
A.多樣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D.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38.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寫到,研究世界歷史“就如一位棲息在月球的觀察者從整體上對我們所在的星球進行整體的觀察時形成的觀點,因而與居住在倫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觀察者的觀點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諾斯所強調的是,研究世界歷史應
A.突出對于各國歷史的研究
B.超越地區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別關注東方民族的歷史
D.側重對大國歷史的考察
二、(24分)材料問答題:
39.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每個國家基于自己的歷史和現實,其政治制度必然會有自己的特點。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叱咤風云的大國、強國,比如統一中原的秦王朝,18世紀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國。它們發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國方面卻有驚人的相似。
(1)“秦王朝”和英國“在治國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于他們都開創了新的政治制度。請用 史實加以說明。(6分)
材料二 憲政的核心是憲法。憲政是實行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則,以保障人民的權力和公民的權利為目的,它也是創制憲法(立憲)、實施憲法(行憲)和維護憲法(護憲)、發展憲法(修憲)的政治行為的動作過程。
——季立東《“憲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17-18世紀主要歐美國家建立“憲政”的標志。(4分)
(3)材料三 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8分)
近代美國、德國國國家體制比較
美國 德國
政體 ① ②
權力中心 ③ 皇帝
國家結構 ④ ④
材料四 ……唯一擺脫困境(人們彼此妨害)的方式則是互相妥協。通過契約的方式建立國家,制定法律,調整人們之間的利益。”
——古希臘思想家伊壁鳩魯
整個現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協的產物。因此也可以說,一個民族不善于妥協,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古羅馬是如何實踐伊壁鳩魯的主張的(2分)。近代歐美國家政治生活中繼承妥協傳統,請以17世紀晚期英國的相關史實和美國《1787憲法》的內容各舉一例加以說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