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5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一起學習吧。
2015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
1. 黃梅戲《天仙配》里有一段經典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這是古代 中國傳統經濟的寫照。這種傳統經濟被稱為
A.商品經濟 B.小農經濟 C.市場經濟 D.計劃經濟
2.話劇《立秋》藝術再現了晉商勤奮、敬業、謹慎、誠信的精神。明清時期與晉商齊名的著名商幫是
A.徽商 B.閩商 C.粵商 D.魯商
3. 右圖反映了我國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 局,該布局的出現應該不晚于下列哪個朝代?
A.漢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4 . 某校高二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蘇近代歷史人物的有關資料。這三位歷史人物的共同之處是
張謇 榮宗敬 榮德生
①他們積極創辦近代民族企業 ②他們的企業以重工業為主
③他們的企業在一戰期間得到迅速發展④他們推動了近代江蘇經濟的發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報》報道:“寧郡通久源紗廠,開設有年,生意亦暢,現因新添紡織機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間,以備來廠女工居住。”當時這家紗廠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調整民間設廠政策 B.中華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 D.歐洲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
6.根據蔡增基《十年來的中國航運》記載:“自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過十年,此十年間,民營公司之組織,約計二十五家,……已遠勝以前數十年矣。”當時航運業民營公司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B.蒸汽輪船制造技術開始傳入
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 D.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華侵略
7.我國農業總產值1979-1984年增長455.40%,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04億噸增加到1984年的4.07億噸。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運動 B.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8.對聯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內容的演化也折射出歷史的滄桑巨變。下列對聯,反映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歷史現象的是
A.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B.深翻土地畝產萬斤糧,土法上馬日產千噸鋼
C.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
D .港澳回歸揚眉吐氣,申奧成功萬眾歡呼
9.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是
A.創辦深圳經濟特區 B.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D.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0.1978年我國在農副產口收購總額、生產資料銷售收入總額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政府定價的比重分別占到92%、100%和97%。2005年,這些比重分別為1.2%、5.9%和2.7%。有人認為這一變化與1992年改革開放的新舉措有關。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當年
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B.肯定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D.確立了浦東開發的戰略部署
11.1912年9月,上海《申報》載文稱:“西裝東裝,漢裝滿裝,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裝。”對此理解最恰當的是
A.服裝種類繁多,追求時尚成主流 B.東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飾難以共存
C.尊孔復古盛行,服飾改革艱難 D.社會發生巨變,服飾呈現多樣化
12.右圖反映的是20世紀初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狀況,該狀況主要體現了
A.清朝政府全盤引進西方技術
B.中國交通近代化與西方同步
C.國人無法接受西方先進技術
D.西方文明影響近代中國社會
13.下表是1999-2000年我國四種傳媒發展的情況統計,其中增 長率最高的一種傳媒是
1999年 2000年
報紙總印數(億份) 318.4 329.3
廣播節目制作時間(小時) 2931682 3381466
電視節目制作時間(小時) 526483 585 007
互聯網用戶(戶) 3014518 9021717
A.報紙 B.廣播 C.電視 D.互聯網
14.下列兩幅示意圖反映了歐洲人對世界認識的巨大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1400年之前 1600年之后
A.新航路的開辟 B.文藝復興的興起
C.宗教改革的發生 D.啟蒙運動的開展
15.為了與荷蘭爭奪海上霸權,發展本國海上運輸,英國議會于1651年頒布了
A.《航海條例》 B.《布雷頓森林協定》
C.馬歇爾計劃 D.《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答案:A
16.“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是人類工業文明進程中的里程碑,它們都
A.始于紡織業 B.與交通工具的革新相關
C.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D.以電力作為能源
17.右圖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開始興建的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納了眾多的失業人口就業。這一工程 與羅斯福新政的哪項內容有關?
A.整頓銀行與金融業
B.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
C.調整農業結構
D.興辦(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
18.一位俄國學者指出:“美國思想體系的傳統任何時候都不會轉變為僵死的教條,而是在每一新的歷史階段為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心生。”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心生”的舉措是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會福利政策
D.積極發展“新經濟”
19.下列關于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為克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所引發的危機 B.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C.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 D.取消自由貿易,實行實物配給制
20.1953年,蘇聯農業單位面積產量僅為歐洲其他國家平均產量的1/3。蘇聯農業的落后嚴重制約了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災害的 影響
B.斯大林體制的弊端
C.長期戰爭的破壞
D.西方國家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