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歷史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5年高一歷史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一起學習吧。
2015年高一歷史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關系,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材料是( )
A.孔子說:“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B.《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
C.《左傳》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D.《左傳》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繼承。下列能體現此制度特點的是( )
①“法令出一” ②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訣于上” ③ “別黑白而定一尊” ④ “主獨裁于天 下而無所制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柳宗元說:“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 )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王位世襲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權制
4.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縣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屬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權
C.制度法令的統一 D.依據才干政績任免官吏
5.《明史》載:“(內閣)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這段材料的主要含義是( )
A. 明朝的內閣大臣就是丞相
B. 明朝內閣承擔了宰相的職能
C. 明朝宰相雖無其名卻有其實
D. 明朝的宰相幫助皇帝處理政務
6.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先后出現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不斷強化( )
A.中央集權 B.監察權 C.對農民的控 制 D.專制皇權
7.中國有一副傳統對聯: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和這副對聯相關的古代選官方式是( )
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世官制
8.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說:“貴族政體 和民主政體,在(中國)古書上,亦未嘗無相類的制度……”他所指的“貴族政體”是指( )
A.秦朝皇帝制 B. 西周分封制 C. 明代內閣制 D. 元朝行省制
9.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宗廟,要列侯獻酎金助祭,以所獻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這段材料說明( )
A.列侯所獻的酎金有問題
B.漢武帝貪財暴虐
C.漢武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D.漢武帝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10.“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是宋代極為流行的俗語,它體現的有關宋代的社會現象是( )
A. 中央集權 B. 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C. 文人政治 D. 強干弱枝
11.“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材料
所指的制度應該是 ( )
A.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內閣制 D.元代的行省制度
12.學完“古代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學就本單元內容分別擬定
四個選題準備開展研究,這四個選題的題目明顯不恰當的是 ( )
A.《淺議我國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的創立者——大禹》
B.《趣談周武王與分封制》
C.《論隋唐三省制度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D.《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
13.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然有重大影響,其中的一些原則逐漸演變為封建的宗法制度。這些原則包括( )
①嫡長子繼承制 ②貴族世襲爵位制 ③父權家長制 ④三綱五常的倫理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14.“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境形成以‘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展。”對此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承認自然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 B.希臘的地理環境只能導致個人主義
C.希臘的地理環境只能導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環境左右
15.羅馬人存在這樣的觀念:一個民族無論去何處,總要攜帶自己的法律。這反映了羅馬人( )
A.法律意識濃厚 B.維護私有財產權 C.喜歡打官司 D. 經常犯法
16.《雅典政制》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一個名叫呂錫馬庫斯的人犯有死罪,
行刑吏準備執行。在他正坐著等死的時候,優美里德斯救了他。優美里德斯依據
法律提出,公民未經陪審法庭判決不得處死。到了陪審法庭舉行審理的時候,呂
錫馬庫斯被判處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來
杖之人)的綽號。這一記載反映出陪審法庭是當時雅典的 ( )
A.最高權力機關 B.最高司法機關 C.最高行政機關 D.最高立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