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試題及答案(2)
10、培養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是為微生物提供碳源。 正確答案:錯誤
12、毛霉喜歡在酸性環境下生長。 (正確)
13、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其主要功能是運動。 (錯誤)
14、酵母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錯誤)
15、微生物的突變是微生物染色體發生的暫時性改變。 (錯誤)
16、真菌、原生動物和單細胞藻類都屬于原核生物界。(錯誤)
17、病毒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因為它們具有全部原核生物的特征。(錯誤)
18、青霉素對處于生長旺盛狀態和生長停滯的細菌均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錯誤)
19、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正確)
20、南北戰爭之后不久,抗生素便在醫學中使用。(錯誤)
21南北戰爭之后不久,抗生素便在醫學中使用。(錯誤)
22消毒指的是消除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孢子。(錯誤)
23巴斯德消毒法是一種防腐的方法,常應用于牛奶、啤酒和果汁,但沒有滅菌效果。(錯誤)
24在啤酒酵母生活史中,單倍體細胞和雙倍體細胞都可進行出芽繁殖。(正確)
25同一種微生物由于環境中的pH不同,可能積累不同的代謝產物。(正確)
26葡萄糖能徹底的氧化產生38個ATP,大部分來自糖酵解過程。(錯誤)
27主動運輸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載體蛋白。(錯誤)
28擔子菌有性繁殖一般產生4個擔孢子,子囊菌產生8個子囊孢子。(正確)
29立克次氏體的典型菌落是油煎蛋模樣。(錯誤
三、簡答題
1、微生物主要包括那些類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它包括細菌、放線菌、霉菌、酵母菌、立克次氏體、枝原體、衣原體、病毒以及單細胞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各種生物類群,組成十分龐雜。常見的微生物類群主要有細菌、放線菌、霉菌、酵母菌四類、其中又以細菌最為常見。
2、細菌革蘭氏染色的機理是什么?
答:細菌革蘭氏染色的機理:細菌對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于它們細胞壁的成份和結構不同造成的。革蘭氏陽性菌肽聚糖的含量和交聯程度均較高,層數也多,所以細胞壁較厚,壁上的間隙較小,媒染后形成的結晶紫—碘復合物就不易脫出細胞壁;另外,由于脂類含量很低,經乙醇脫色處理后,主要引起肽聚糖脫水,使網孔孔徑變的更小,通透性進一步降低,結果藍紫色的結晶紫—碘復合物就留在細胞內而呈藍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的肽聚糖含量與交聯程度較低,層數也少(多數1層,個別至多2層),故其壁較薄,壁上的孔隙較大;再者,細胞壁的脂類含量高,經乙醇脫色處理后,細胞壁因脂類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結晶紫—碘復合物極易脫出細胞壁,酒精脫色后成無色,經沙黃復染,就呈現沙黃的紅色。
3、微生物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答: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
1.物理的方法:加熱、過濾、輻射
2.化學的方法:用化學試劑抑制或殺滅微生物。主要破壞細菌代謝機能。如重金屬離子,磺胺類藥物及抗生素等。
加熱法。干熱法:火焰灼燒滅菌和熱空氣滅菌。
濕熱法,因為濕熱中菌體吸水,蛋白質容易凝固,因蛋白質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溫度降低;濕熱的蒸氣有潛熱存在。所以效果比同溫度下干熱好。
高壓蒸汽滅菌法:時間長短根據滅菌物品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有所變化。
煮沸滅菌法:適用注射器和解剖器皿,時間10-15min,
超高溫殺菌:135-150°C和2-8s對牛乳和其它液態食品。
4、為什么說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
答: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達幾億甚至幾十億,因為土壤 營養物質 、礦物制豐富微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種類群的微生物,它們對自然界物質的轉化和循環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因土壤類型、季節、土層深度與層次等不同而異。一般地說,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響,微生物不易生存,離地表10 cm~30 cm的土層中菌數最多,隨土層加深,菌數減少。土壤中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為幾百萬個/克土至幾億個/克土,有各種生理類群,營養類型多屬異養型,鑒別染色多為革蘭氏陽性。放線菌含量為幾萬個/克土至幾百萬個/克土,但其生物量不比細菌低,因為菌絲體積較大。土壤中真菌含量為幾千個/克土至幾十萬個/克土,而其生物量常比細菌的大。酸性土壤中真菌較多。藻類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及微生物總數的1%,生長在潮濕土壤的表層。原生動物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較多。生物對土壤中各種物質的轉化,包括有機物質的分解、營養元素的轉化、土壤中新的有機質的合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植物根系對微生物發育和活動的影響、微生物活動對植物營養、生長的利弊;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分泌的各種外酶和這些生物死亡自溶后釋放的內酶,對土壤中各種物質轉化的活性以及對土壤性質的影響;土壤微生物對污物、污水的凈化,對有機農藥殘毒的降解以及土壤保健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在厭氣性分解有機物質中產生沼氣的過程 。
5、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有那些?
答: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區域里,或一定生境里,各種微生物種群相互松散結合,或有組織緊湊結合的一種結構單位。在微生物群落中各種群之間存在各種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之間的關系有:
1.互生關系 。偏利關系:一種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另一種微生物產生有利影響,而本身不受害。也不得益。如好O2微生物消耗O2為厭O2微生物提供無O2環境。 協同共棲:兩種微生物盡管獨門生活,但其各處的生命活動對對方產生有利影響。 如:產生葉酸。
2.共生關系:兩種微生物在一起時形成特殊的結構和功能二者高度協調、彼此得利。 如:A、地衣:真菌吸收水分和無機營養供藍細菌藻類生活;藻類和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供真菌利用。B、草履蟲與藻類:藻類為草履蟲提供養料和O2;草履蟲為藻類提供CO2和生長因子。
3.對抗關系:A、競爭;爭取養料等;較普遍。B、拮抗(偏害共棲,Amensalism)。
拮抗關系:一種微生物通過產生特殊代謝產物或改變環境條件來抑制或殺死另一種微生物的現象。可分為兩種:①非特異性拮抗:無選擇性,如酸奶,泡菜等。創造厭O2條件,促使乳酸菌生長,使PH值下降,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②特異性拮抗,產生特殊的次生代謝產物,有選擇性地殺死一種或少數幾種微生物,如抗生素,和細菌素。細菌素:一些細菌產生的能抑制或殺死同種細菌不同菌株的蛋白類物質,具高度特異性。
4.寄生:一種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微生物細胞中或表面,從后者取得養料,引起病害或死亡。 A、內寄生:病毒 ;B、外寄生:蛭弧菌(穿過細胞壁,不進入原生質) 。
5.捕食:一種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種微生物。 微生物間的捕食現象:原生動物吞食細菌和藻類;粘細菌吞食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真菌捕食線蟲和其它原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