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
時間:
如英2
生物學習方法
你知道什么是微生物檢測嗎?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希望對你有用。
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
宏觀變化一:全面與國際接軌
以無菌檢查法為例
從上述無菌檢查法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出,新藥典參考EP7.0、USP35、JPXV標準,修訂中國藥典的微生物標準;參考歐美日藥典標準修訂菌數標準表達方式;以需氧菌總數替代細菌數、耐膽鹽的格蘭陰性菌替代大腸菌群等等,并增加新的概念:如含菌量較低的供試品細菌總數測定使用最大可能數法、分散均勻并非一定要溶解等等,同時新藥典引入的偏差調查概念和內容更具體等等方面說明,微生物檢驗技術與國際標準要求接軌已成定勢。
微觀變化二:實驗環境的修訂
2015年版藥典中對無菌檢查環境潔凈度規定:無菌檢查應在B 級背景下的A 級單向流潔凈區域或D級背景下的隔離器中進行。限度檢查要求在受控潔凈環境下的局部不低于B級單向流空氣區域進行。
環境的提升,除了設備硬件的要求提高,還有驗證和維持環境要求的提高。潔凈或無菌室應配備獨立的空氣機組或空氣凈化系統,以滿足相應的檢驗要求,包括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壓力、照度和噪聲等都應符合工作要求。空氣過濾系統應定期維護和更換, 并保存相關記錄。
微生物實驗室應劃分成相應的潔凈區域和活菌操作區域,同時應根據實驗目的,在時間或空間上有效分隔不相容的實驗活動,將交叉污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活菌操作區應該配備生物安全柜,以避免危害性的生物因子對實驗人員和實驗環境造成的危害。
實驗室環境監測要求提高,增加人員進出表面微生物的監測,以降低人員操作時帶來的風險。對微生物室使用的消毒劑和清潔劑進行驗證,從而有效控制微生物,保證無菌環境達到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需要加強人員在環境監測時的操作規范,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而且實驗人員應經過實驗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訓,保證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實驗室內部污染。
微觀變化三:培養系統的修訂
例如下表:
計數用培養基的修訂
控制菌所用培養基的修訂
微生物限度方法適用性試驗中的修訂
從上述表格比較不難看出:培養基系統的修訂提升了培養基的靈敏度及微生物的檢出率,對培養基的質量控制和人員的檢驗操作要求均提高。實驗室應對培養基的適用性、滅菌方法、菌株純度和活性(包括性能)、試劑的質量等進行監控。用于環境監控的培養基須特別防護,以防止外來的污染物帶到環境中及避免出現假陽性結果。試驗菌株的質量保證和基本操作技術均有待提高,包括菌懸液的配制、菌種的鑒定、表型描述、革蘭染色、重要生化試驗等。
微觀變化四:藥典整合后編制的新通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1—藥品微生物檢驗替代方法驗證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3——藥品微生物實驗室質量管理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5——藥品潔凈實驗室微生物監測和控制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6——無菌檢查用隔離系統驗證指導原則
與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有關的閱讀:
控制菌檢查法
控制菌檢查法系用于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檢查供試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當本法用于檢查非無菌制劑及其原、輔料等是否符合相應的微生物限度標準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檢驗,包括樣品取樣量和結果判斷等。
供試品檢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時,按一次檢出結果為準,不再復試。
供試液制備及實驗環境要求同“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如果供試品具有抗菌活性,應盡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試品檢查時, 若使用了中和劑或滅活劑,應確認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供試液制備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應確認其對微生物無毒性以及與所使用中和劑或滅活劑的相容性。
培養基適用性檢查和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控制菌檢查中所使用的培養基應進行適用性檢查。
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方法應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以確認所采用的方法適合于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
若檢驗程序或產品發生變化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控制菌檢查方法應重新進行適用性試驗。
菌種及菌液制備
菌種 試驗用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 代(從菌種保藏中心獲得的干燥菌種為第0 代),并采用適宜的菌種保藏技術進行保存,以保證試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
菌液制備 將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分別接種于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基上,30~35℃培養18~24 小時;將白色念珠菌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20~25℃培養2~3 天;將生孢梭菌接種于梭菌增菌培養基中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24~48 小時或接種于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18~24 小時。上述培養物用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制成適宜濃度的菌懸液。
菌液制備后若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 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 小時內使用。生孢梭菌孢子懸液可替代新鮮的菌懸液,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陰性對照
為確認試驗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應進行陰性對照試驗, 陰性對照試驗應無菌生長。如陰性對照有菌生長,應進行偏差調查。
培養基適用性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的成品培養基、由脫水培養基或按處方配制的培養基均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項目包括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檢查。各培養基的檢查項目及所用的菌株見表1。
表1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液體培養基促生長能力檢查 分別接種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大于規定的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與對照培養基管比較,被檢培養基管試驗菌應生長良好。
固體培養基促生長能力檢查 用涂布法分別接種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大于規定的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與對照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征應一致。
培養基抑制能力檢查 接種不少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小于規定的最長培養時間下培養,試驗菌應不得生長。
培養基指示特性檢查 用涂布法分別接種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大于規定的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上試驗菌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征、指示劑反應情況等應與對照培養基一致。
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液制備 按下列“供試品檢查”中的規定制備供試液。
試驗菌 根據各品種項下微生物限度標準中規定檢查的控制菌選擇相應試驗菌株,確認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檢查方法時,采用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試驗菌。
適用性試驗 按控制菌檢查法取規定量供試液及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接入規定的培養基中;采用薄膜過濾法時,取規定量供試液,過濾,沖洗,在最后一次沖洗液中加入試驗菌,過濾后,注入規定的培養基或取出濾膜接入規定的培養基中。依相應的控制菌檢查方法,在規定的溫度和最短時間下培養,應能檢出所加
試驗菌相應的反應特征。
結果判斷 上述試驗若檢出試驗菌,按此供試液制備法和控制菌檢查方法進行供試品檢查;若未檢出試驗菌,應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見非無菌產品微生物檢查:微生物計數法中的“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并重新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
如果經過試驗確證供試品對試驗菌的抗菌作用無法消除,可認為受抑制的微生物不易存在于該供試品中,選擇抑菌成份消除相對徹底的方法進行供試品的檢查。
供試品檢查
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應按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認的方法進行。
陽性對照試驗 陽性對照試驗方法同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對照菌的加量應不大于100cfu。陽性對照試驗應檢出相應的控制菌。
陰性對照試驗 以稀釋劑代替供試液照相應控制菌檢查法檢查,陰性對照試驗應無菌生長。如果陰性對照有菌生長,應進行偏差調查。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Bile-Toler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供試液制備和預培養 取供試品,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作為稀釋劑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混勻,在20~25℃培養,培養時間應使供試品中的細菌充分恢復但不增殖(約2小時)。
定性試驗
除另有規定外,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上述預培養物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24~48 小時后,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24 小時。如果平板上無菌落生長,判供試品未檢出耐膽鹽革蘭陰性菌。
定量試驗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相當于0.1g、0.01g 和0.001g(或0.1mL、0.01mL 和0.001mL)供試品的預培養物或其稀釋液分別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24~48 小時。上述每一培養物分別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24 小時。
結果判斷 若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則對應培養管為陽性,否則為陰性。根據各培養管檢查結果,從表2 查1g 或1ml 供試品中含有耐膽鹽革蘭陰性菌的可能菌數。
表2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的可能菌數(N)
注:⑴ +代表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平板上有菌落生長;-代表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平板上無菌落生長。
⑵ 若供試品量減少10 倍(如0.01g 或0.01ml,0.001g 或0.001ml,0.0001g 或0.0001ml),則每1g(或1mL)供試品中可能的菌數(N)應相應增加10 倍。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1mL 接種至100mL 麥康凱液體培養基中,42~44℃培養24~48 小時。取麥康凱液體培養物劃線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
結果判斷 若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應進行分離、純化及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大腸埃希菌;若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大腸埃希菌。
沙門菌(Salmonella)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10g 或10mL 供試品直接或處理后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0.1mL 接種至10mL RV 沙門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18~24 小時。取少量RV 沙門菌增菌液體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48 小時。
沙門菌在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生長良好,菌落為淡紅色或無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無黑色。用接種針挑選疑似菌落于三糖鐵瓊脂培養基高層斜面上進行斜面和高層穿刺接種,培養18~24 小時,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結果判斷 若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長,且三糖鐵瓊脂培養基的斜面為紅色、底層為黃色,或斜面黃色、底層黃色或黑色,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沙門菌。如果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三糖鐵瓊脂培養基的斜面未見紅色、底層未見黃色;或斜面黃色、底層未見黃色或黑色,判供試品未檢出沙門菌。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進行氧化酶試驗,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氧化酶試驗 將潔凈濾紙片置于平皿內,用無菌玻棒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涂于濾紙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鹽酸N, N -二甲基對苯二胺試液,在30 秒內若培養物呈粉紅色并逐漸變為紫紅色為氧化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結果判斷 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且氧化酶試驗陽性,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銅綠假單胞菌。如果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氧化酶試驗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銅綠假單胞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于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
結果判斷 若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黃色菌落或外周有黃色環的白色菌落生長,應進行分離、純化及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沒有與上述形態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或雖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梭菌(Clostridia)
供試液制備和熱處理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2 份,其中1 份置80℃保溫10 分鐘后迅速冷卻。
增菌、選擇和分離培養 將上述2 份供試液分別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梭菌增菌培養基中,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48 小時。取上述每一培養物少量,分別涂抹接種于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48~72 小時。
過氧化氫酶試驗 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置潔凈玻片上,滴加3%過氧化氫試液,若菌落表面有氣泡產生,為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結果判斷 若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厭氧桿菌生長(有或無芽孢),且過氧化氫酶反應陰性的,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梭菌;如果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厭氧桿菌生長,或雖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判供試品未檢出梭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3~5 天。
選擇和分離 取上述預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24~48 小時。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見淡黃色,表面光滑有濃酵母氣味,培養時間稍久則菌落增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或有皺褶。挑取疑似菌落接種至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培養24~48 小時(必要時延長至72 小時),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結果判斷 若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長,且疑似菌在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呈陽性反應,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確證是否為白色念珠菌;若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疑似菌在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呈陰性反應,判供試品未檢出白色念珠菌。
稀釋液
稀釋液配制后,應采用驗證合格的滅菌程序滅菌。
1. 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 取磷酸二氫鉀3.56g,無水磷酸氫二鈉5.77g,氯化鈉4.30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溫溶解,濾清,分裝,滅菌。
2. pH6.8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pH7.2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 、pH7.6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按緩沖液 照緩沖液配制后,過濾,分裝,滅菌。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釋液滅菌前或滅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劑或中和劑等。
3.0.9%無菌氯化鈉溶液 取氯化鈉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過濾,分裝,滅菌。
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培養基可按以下處方制備,也可使用按該處方生產的符合要求的脫水培養基。配制后,應按驗證過的高壓滅菌程序滅菌。
1.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TSB)
胰酪胨 17.0g 氯化鈉 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 3.0g 磷酸氫二鉀 2.5g
葡萄糖/無水葡萄糖2.5g/2.3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濾過,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裝,滅菌。
2. 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基(TSA)
胰酪胨 15.0g 瓊脂 1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 5.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后,搖勻,分裝,滅菌。
3. 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SDB)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 10.0g
葡萄糖 20.0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4.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SDA)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 10.0g
葡萄糖 40.0g 水 1000ml
瓊脂 15.0g
除葡萄糖、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如使用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應確認培養基中所加的抗生素量不影響供試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長。
5.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
馬鈴薯(去皮) 200g 瓊脂 14.0g
葡萄糖 20.0g 水 1000ml
取馬鈴薯,切成小塊,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6-8 層紗布過濾,取濾液補水至1000ml,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后, 再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6.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
胨 5.0g 玫瑰紅鈉 0.0133g
葡萄糖 10.0g 瓊脂 14.0g
磷酸二氫鉀 1.0g 水 1000ml
硫酸鎂 0.5g
除葡萄糖、玫瑰紅鈉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加入葡萄糖、玫瑰紅鈉,搖勻,分裝,滅菌。
7.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
胰酪胨 15.0g 氯化鈉 2.5g
酵母浸出粉 5.0g 瓊脂 0.75g
無水葡萄糖 5.0g 水 1000 ml
L-胱氨酸 0.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 ml
硫乙醇酸鈉(或硫乙醇酸) 0.5g(0.3 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為弱堿性,煮沸,濾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1±0.2。分裝至適宜的容器中,其裝量與容器高度的比例應符合培養結束后培養基氧化層(粉紅色)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滅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氧化層的高度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100℃水浴加熱至粉紅色消失(不超過20分鐘),迅速冷卻,只限加熱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8.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10.0g 二水合磷酸氫二鈉 8.0g
牛膽鹽 20.0g 亮綠 15mg
葡萄糖 5.0g 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2.0g
除葡萄糖、亮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2±0.2,加入葡萄糖、亮綠,加熱至100℃ 30 分鐘,立即冷卻。
9.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酵母浸出粉 3.0g 中性紅 30mg
明膠胰酶水解物 7.0g 結晶紫 2mg
脫氧膽酸鈉 1.5g 瓊脂 15.0g
葡萄糖 10.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葡萄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葡萄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加熱煮沸(不能在高壓滅菌器中加熱)。
10.麥康凱液體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20.0g 溴甲酚紫 10mg
乳糖 10.0g 水 1000ml
牛膽鹽 5.0g
除乳糖、溴甲酚紫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乳糖、溴甲酚紫,分裝,滅菌。
11.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17.0g 中性紅 30.0mg
胨 3.0g 結晶紫 1mg
乳糖 10.0g 瓊脂 13.5g
脫氧膽酸鈉 1.5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乳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1±0.2,加入乳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加熱煮沸1 分鐘,并不斷振搖,分裝,滅菌。
12.RV 沙門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大豆胨 4.5g 六水合氯化鎂 29.0g
氯化鈉 8.0g 孔雀綠 36mg
磷酸氫二鉀 0.4g 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0.6g
除孔雀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值為5.2±0.2。加入孔雀綠,分裝,滅菌,滅菌溫度不能超過115℃。
13.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
酵母浸出粉 3.0g 氯化鈉 5.0g
L-賴氨酸 5.0g 硫代硫酸鈉 6.8g
木糖 3.5g 枸櫞酸鐵銨 0.8g
乳糖 7.5g 酚紅 80mg
蔗糖 7.5g 瓊脂 13.5g
脫氧膽酸鈉 2.5g 水 1000ml
除三種糖、酚紅、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三種糖、酚紅、瓊脂,加熱至沸騰,冷至50℃傾注平皿(不能在高壓滅菌器中加熱)。
14.三糖鐵瓊脂培養基(TSI)
胨 20.0g 硫酸亞鐵 0.2g
牛肉浸出粉 5.0g 硫代硫酸鈉 0.2g
乳糖 10.0g 0.2%酚磺酞指示液 12.5ml
蔗糖 10.0g 瓊脂 12.0g
葡萄糖 1.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三種糖、0.2%酚磺酞指示液、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 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1,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后,再加入其余各成分,搖勻,分裝,滅菌,制成高底層(2~3cm)短斜面。
1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20.0g 甘油 10ml
氯化鎂 1.4g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 0.3g
硫酸鉀 10.0g 瓊脂 13.6g
水 1000ml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瓊脂,加熱煮沸1 分鐘,分裝,滅菌。
16.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
胰酪胨 5.0g 氯化鈉 75.0g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 5.0g 酚紅 25mg
牛肉浸出粉 1.0g 瓊脂 15.0g
D-甘露醇 10.0g 水 1000ml
除甘露醇、酚紅、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熱并振搖,加入甘露醇、酚紅、瓊脂,煮沸1分鐘,分裝,滅菌。
17.梭菌增菌培養基
胨 10.0g 鹽酸半胱氨酸 0.5g
牛肉浸出粉 10.0g 乙酸鈉 3.0g
酵母浸出粉 3.0g 氯化鈉 5.0g
可溶性淀粉 1.0g 瓊脂 0.5g
葡萄糖 5.0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熱煮沸使溶解,并不斷攪拌。如需要,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6.8±0.2。加入葡萄糖,混勻,分裝,滅菌。
18.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
胰酪胨 10.0g 玉米淀粉 1.0g
肉胃蛋白酶水解物 5.0g 氯化鈉 5.0g
心胰酶水解物 3.0g 瓊脂 10.0~15.0g(依凝固力)
酵母浸出粉 5.0g 水 1000ml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熱煮沸使溶解,并不斷攪拌。如需要,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分裝,滅菌。如有必要,滅菌后,冷至45~50℃加入相當于20mg 慶大霉素的無菌硫酸慶大霉素,混勻,傾注平皿。
19.珠菌顯色培養基
胨 10.2g 瓊脂 15g
氫罌素 0.5g 水 1000ml
色素 22.0g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值使加熱后在25℃的pH 為6.3±0.2。濾過,加入瓊脂,加熱煮沸,不斷攪拌至瓊脂完全溶解,傾注平皿。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
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
宏觀變化一:全面與國際接軌
以無菌檢查法為例
從上述無菌檢查法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出,新藥典參考EP7.0、USP35、JPXV標準,修訂中國藥典的微生物標準;參考歐美日藥典標準修訂菌數標準表達方式;以需氧菌總數替代細菌數、耐膽鹽的格蘭陰性菌替代大腸菌群等等,并增加新的概念:如含菌量較低的供試品細菌總數測定使用最大可能數法、分散均勻并非一定要溶解等等,同時新藥典引入的偏差調查概念和內容更具體等等方面說明,微生物檢驗技術與國際標準要求接軌已成定勢。
微觀變化二:實驗環境的修訂
2015年版藥典中對無菌檢查環境潔凈度規定:無菌檢查應在B 級背景下的A 級單向流潔凈區域或D級背景下的隔離器中進行。限度檢查要求在受控潔凈環境下的局部不低于B級單向流空氣區域進行。
環境的提升,除了設備硬件的要求提高,還有驗證和維持環境要求的提高。潔凈或無菌室應配備獨立的空氣機組或空氣凈化系統,以滿足相應的檢驗要求,包括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壓力、照度和噪聲等都應符合工作要求。空氣過濾系統應定期維護和更換, 并保存相關記錄。
微生物實驗室應劃分成相應的潔凈區域和活菌操作區域,同時應根據實驗目的,在時間或空間上有效分隔不相容的實驗活動,將交叉污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活菌操作區應該配備生物安全柜,以避免危害性的生物因子對實驗人員和實驗環境造成的危害。
實驗室環境監測要求提高,增加人員進出表面微生物的監測,以降低人員操作時帶來的風險。對微生物室使用的消毒劑和清潔劑進行驗證,從而有效控制微生物,保證無菌環境達到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需要加強人員在環境監測時的操作規范,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而且實驗人員應經過實驗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訓,保證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實驗室內部污染。
微觀變化三:培養系統的修訂
例如下表:
計數用培養基的修訂
控制菌所用培養基的修訂
微生物限度方法適用性試驗中的修訂
從上述表格比較不難看出:培養基系統的修訂提升了培養基的靈敏度及微生物的檢出率,對培養基的質量控制和人員的檢驗操作要求均提高。實驗室應對培養基的適用性、滅菌方法、菌株純度和活性(包括性能)、試劑的質量等進行監控。用于環境監控的培養基須特別防護,以防止外來的污染物帶到環境中及避免出現假陽性結果。試驗菌株的質量保證和基本操作技術均有待提高,包括菌懸液的配制、菌種的鑒定、表型描述、革蘭染色、重要生化試驗等。
微觀變化四:藥典整合后編制的新通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1—藥品微生物檢驗替代方法驗證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3——藥品微生物實驗室質量管理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5——藥品潔凈實驗室微生物監測和控制指導原則
2015版《中國藥典》通則9206——無菌檢查用隔離系統驗證指導原則
與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有關的閱讀:
控制菌檢查法
控制菌檢查法系用于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檢查供試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當本法用于檢查非無菌制劑及其原、輔料等是否符合相應的微生物限度標準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檢驗,包括樣品取樣量和結果判斷等。
供試品檢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時,按一次檢出結果為準,不再復試。
供試液制備及實驗環境要求同“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如果供試品具有抗菌活性,應盡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試品檢查時, 若使用了中和劑或滅活劑,應確認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供試液制備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應確認其對微生物無毒性以及與所使用中和劑或滅活劑的相容性。
培養基適用性檢查和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控制菌檢查中所使用的培養基應進行適用性檢查。
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方法應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以確認所采用的方法適合于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
若檢驗程序或產品發生變化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控制菌檢查方法應重新進行適用性試驗。
菌種及菌液制備
菌種 試驗用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 代(從菌種保藏中心獲得的干燥菌種為第0 代),并采用適宜的菌種保藏技術進行保存,以保證試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
菌液制備 將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分別接種于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基上,30~35℃培養18~24 小時;將白色念珠菌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20~25℃培養2~3 天;將生孢梭菌接種于梭菌增菌培養基中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24~48 小時或接種于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18~24 小時。上述培養物用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制成適宜濃度的菌懸液。
菌液制備后若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 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 小時內使用。生孢梭菌孢子懸液可替代新鮮的菌懸液,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陰性對照
為確認試驗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應進行陰性對照試驗, 陰性對照試驗應無菌生長。如陰性對照有菌生長,應進行偏差調查。
培養基適用性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的成品培養基、由脫水培養基或按處方配制的培養基均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項目包括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檢查。各培養基的檢查項目及所用的菌株見表1。
表1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控制菌檢查 | 培養基 | 特性 | 試驗菌株 |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 | 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 |
抑制能力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
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特性 | 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 | |
大腸埃希菌 | 麥康凱液體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大腸埃希菌 |
抑制能力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
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特性 | 大腸埃希菌 | |
沙門菌 | RV 沙門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
抑制能力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
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特性 |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 |
三糖鐵瓊脂培養基 | 指示能力 |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 |
銅綠假單胞菌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銅綠假單胞菌 |
抑制能力 | 大腸埃希菌 |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特性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抑制能力 | 大腸埃希菌 | ||
梭菌 | 梭菌增菌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生孢梭菌 |
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生孢梭菌 | |
白色念珠菌 | 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 | 白色念珠菌 |
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特性 | 白色念珠菌 | |
念珠菌顯色培養基 |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 白色念珠菌 | |
抑制能力 | 大腸埃希菌 |
固體培養基促生長能力檢查 用涂布法分別接種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大于規定的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與對照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征應一致。
培養基抑制能力檢查 接種不少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小于規定的最長培養時間下培養,試驗菌應不得生長。
培養基指示特性檢查 用涂布法分別接種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見表1)于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不大于規定的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上試驗菌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征、指示劑反應情況等應與對照培養基一致。
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液制備 按下列“供試品檢查”中的規定制備供試液。
試驗菌 根據各品種項下微生物限度標準中規定檢查的控制菌選擇相應試驗菌株,確認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檢查方法時,采用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試驗菌。
適用性試驗 按控制菌檢查法取規定量供試液及不大于100cfu 的試驗菌接入規定的培養基中;采用薄膜過濾法時,取規定量供試液,過濾,沖洗,在最后一次沖洗液中加入試驗菌,過濾后,注入規定的培養基或取出濾膜接入規定的培養基中。依相應的控制菌檢查方法,在規定的溫度和最短時間下培養,應能檢出所加
試驗菌相應的反應特征。
結果判斷 上述試驗若檢出試驗菌,按此供試液制備法和控制菌檢查方法進行供試品檢查;若未檢出試驗菌,應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見非無菌產品微生物檢查:微生物計數法中的“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并重新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
如果經過試驗確證供試品對試驗菌的抗菌作用無法消除,可認為受抑制的微生物不易存在于該供試品中,選擇抑菌成份消除相對徹底的方法進行供試品的檢查。
供試品檢查
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應按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認的方法進行。
陽性對照試驗 陽性對照試驗方法同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對照菌的加量應不大于100cfu。陽性對照試驗應檢出相應的控制菌。
陰性對照試驗 以稀釋劑代替供試液照相應控制菌檢查法檢查,陰性對照試驗應無菌生長。如果陰性對照有菌生長,應進行偏差調查。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Bile-Toler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供試液制備和預培養 取供試品,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作為稀釋劑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混勻,在20~25℃培養,培養時間應使供試品中的細菌充分恢復但不增殖(約2小時)。
定性試驗
除另有規定外,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上述預培養物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24~48 小時后,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24 小時。如果平板上無菌落生長,判供試品未檢出耐膽鹽革蘭陰性菌。
定量試驗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相當于0.1g、0.01g 和0.001g(或0.1mL、0.01mL 和0.001mL)供試品的預培養物或其稀釋液分別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24~48 小時。上述每一培養物分別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24 小時。
結果判斷 若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則對應培養管為陽性,否則為陰性。根據各培養管檢查結果,從表2 查1g 或1ml 供試品中含有耐膽鹽革蘭陰性菌的可能菌數。
表2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的可能菌數(N)
各供試品量的檢查結果 | 每1g(或1mL)供試品中可能的菌數cfu | ||
0.1g 或0.1ml | 0.01g 或0.01ml | 0.001g 或0.001ml | |
+ | + | + | N>103 |
+ | + | - | 102<N<103 |
+ | - | - | 10<N<102 |
- | - | - | N<10 |
⑵ 若供試品量減少10 倍(如0.01g 或0.01ml,0.001g 或0.001ml,0.0001g 或0.0001ml),則每1g(或1mL)供試品中可能的菌數(N)應相應增加10 倍。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1mL 接種至100mL 麥康凱液體培養基中,42~44℃培養24~48 小時。取麥康凱液體培養物劃線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
結果判斷 若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應進行分離、純化及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大腸埃希菌;若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大腸埃希菌。
沙門菌(Salmonella)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10g 或10mL 供試品直接或處理后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0.1mL 接種至10mL RV 沙門增菌液體培養基中,30~35℃培養18~24 小時。取少量RV 沙門菌增菌液體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48 小時。
沙門菌在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生長良好,菌落為淡紅色或無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無黑色。用接種針挑選疑似菌落于三糖鐵瓊脂培養基高層斜面上進行斜面和高層穿刺接種,培養18~24 小時,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結果判斷 若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長,且三糖鐵瓊脂培養基的斜面為紅色、底層為黃色,或斜面黃色、底層黃色或黑色,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沙門菌。如果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三糖鐵瓊脂培養基的斜面未見紅色、底層未見黃色;或斜面黃色、底層未見黃色或黑色,判供試品未檢出沙門菌。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進行氧化酶試驗,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氧化酶試驗 將潔凈濾紙片置于平皿內,用無菌玻棒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涂于濾紙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鹽酸N, N -二甲基對苯二胺試液,在30 秒內若培養物呈粉紅色并逐漸變為紫紅色為氧化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結果判斷 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長,且氧化酶試驗陽性,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銅綠假單胞菌。如果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氧化酶試驗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銅綠假單胞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18~24 小時。
選擇和分離培養 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于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18~72 小時。
結果判斷 若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黃色菌落或外周有黃色環的白色菌落生長,應進行分離、純化及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沒有與上述形態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或雖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梭菌(Clostridia)
供試液制備和熱處理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2 份,其中1 份置80℃保溫10 分鐘后迅速冷卻。
增菌、選擇和分離培養 將上述2 份供試液分別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梭菌增菌培養基中,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48 小時。取上述每一培養物少量,分別涂抹接種于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置厭氧條件下30~35℃培養48~72 小時。
過氧化氫酶試驗 取上述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置潔凈玻片上,滴加3%過氧化氫試液,若菌落表面有氣泡產生,為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結果判斷 若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厭氧桿菌生長(有或無芽孢),且過氧化氫酶反應陰性的,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 確證是否為梭菌;如果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厭氧桿菌生長,或雖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判供試品未檢出梭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供試液制備和增菌培養 取供試品,照“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制成1:10 供試液。取相當于1g 或1mL 供試品的供試液,接種至適宜體積(經方法適用性試驗確定)的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混勻,30~35℃培養3~5 天。
選擇和分離 取上述預培養物劃線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0~35℃培養24~48 小時。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見淡黃色,表面光滑有濃酵母氣味,培養時間稍久則菌落增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或有皺褶。挑取疑似菌落接種至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培養24~48 小時(必要時延長至72 小時),或采用其它適宜方法進一步鑒定。
結果判斷 若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長,且疑似菌在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呈陽性反應,應進一步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確證是否為白色念珠菌;若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沒有菌落生長,或雖有菌落生長但鑒定結果為陰性,或疑似菌在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呈陰性反應,判供試品未檢出白色念珠菌。
稀釋液
稀釋液配制后,應采用驗證合格的滅菌程序滅菌。
1. 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 取磷酸二氫鉀3.56g,無水磷酸氫二鈉5.77g,氯化鈉4.30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溫溶解,濾清,分裝,滅菌。
2. pH6.8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pH7.2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 、pH7.6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按緩沖液 照緩沖液配制后,過濾,分裝,滅菌。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釋液滅菌前或滅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劑或中和劑等。
3.0.9%無菌氯化鈉溶液 取氯化鈉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過濾,分裝,滅菌。
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培養基可按以下處方制備,也可使用按該處方生產的符合要求的脫水培養基。配制后,應按驗證過的高壓滅菌程序滅菌。
1.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TSB)
胰酪胨 17.0g 氯化鈉 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 3.0g 磷酸氫二鉀 2.5g
葡萄糖/無水葡萄糖2.5g/2.3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濾過,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裝,滅菌。
2. 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基(TSA)
胰酪胨 15.0g 瓊脂 1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 5.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后,搖勻,分裝,滅菌。
3. 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SDB)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 10.0g
葡萄糖 20.0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4.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SDA)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 10.0g
葡萄糖 40.0g 水 1000ml
瓊脂 15.0g
除葡萄糖、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如使用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應確認培養基中所加的抗生素量不影響供試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長。
5.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
馬鈴薯(去皮) 200g 瓊脂 14.0g
葡萄糖 20.0g 水 1000ml
取馬鈴薯,切成小塊,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6-8 層紗布過濾,取濾液補水至1000ml,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5.6±0.2,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后, 再加入葡萄糖,搖勻,分裝,滅菌。
6.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
胨 5.0g 玫瑰紅鈉 0.0133g
葡萄糖 10.0g 瓊脂 14.0g
磷酸二氫鉀 1.0g 水 1000ml
硫酸鎂 0.5g
除葡萄糖、玫瑰紅鈉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加入葡萄糖、玫瑰紅鈉,搖勻,分裝,滅菌。
7.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
胰酪胨 15.0g 氯化鈉 2.5g
酵母浸出粉 5.0g 瓊脂 0.75g
無水葡萄糖 5.0g 水 1000 ml
L-胱氨酸 0.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 ml
硫乙醇酸鈉(或硫乙醇酸) 0.5g(0.3 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為弱堿性,煮沸,濾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1±0.2。分裝至適宜的容器中,其裝量與容器高度的比例應符合培養結束后培養基氧化層(粉紅色)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滅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氧化層的高度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100℃水浴加熱至粉紅色消失(不超過20分鐘),迅速冷卻,只限加熱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8.腸道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10.0g 二水合磷酸氫二鈉 8.0g
牛膽鹽 20.0g 亮綠 15mg
葡萄糖 5.0g 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2.0g
除葡萄糖、亮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2±0.2,加入葡萄糖、亮綠,加熱至100℃ 30 分鐘,立即冷卻。
9.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酵母浸出粉 3.0g 中性紅 30mg
明膠胰酶水解物 7.0g 結晶紫 2mg
脫氧膽酸鈉 1.5g 瓊脂 15.0g
葡萄糖 10.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葡萄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葡萄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加熱煮沸(不能在高壓滅菌器中加熱)。
10.麥康凱液體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20.0g 溴甲酚紫 10mg
乳糖 10.0g 水 1000ml
牛膽鹽 5.0g
除乳糖、溴甲酚紫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乳糖、溴甲酚紫,分裝,滅菌。
11.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17.0g 中性紅 30.0mg
胨 3.0g 結晶紫 1mg
乳糖 10.0g 瓊脂 13.5g
脫氧膽酸鈉 1.5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乳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1±0.2,加入乳糖、中性紅、結晶紫、瓊脂,加熱煮沸1 分鐘,并不斷振搖,分裝,滅菌。
12.RV 沙門菌增菌液體培養基
大豆胨 4.5g 六水合氯化鎂 29.0g
氯化鈉 8.0g 孔雀綠 36mg
磷酸氫二鉀 0.4g 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0.6g
除孔雀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值為5.2±0.2。加入孔雀綠,分裝,滅菌,滅菌溫度不能超過115℃。
13.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酸鹽瓊脂培養基
酵母浸出粉 3.0g 氯化鈉 5.0g
L-賴氨酸 5.0g 硫代硫酸鈉 6.8g
木糖 3.5g 枸櫞酸鐵銨 0.8g
乳糖 7.5g 酚紅 80mg
蔗糖 7.5g 瓊脂 13.5g
脫氧膽酸鈉 2.5g 水 1000ml
除三種糖、酚紅、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加熱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三種糖、酚紅、瓊脂,加熱至沸騰,冷至50℃傾注平皿(不能在高壓滅菌器中加熱)。
14.三糖鐵瓊脂培養基(TSI)
胨 20.0g 硫酸亞鐵 0.2g
牛肉浸出粉 5.0g 硫代硫酸鈉 0.2g
乳糖 10.0g 0.2%酚磺酞指示液 12.5ml
蔗糖 10.0g 瓊脂 12.0g
葡萄糖 1.0g 水 1000ml
氯化鈉 5.0g
除三種糖、0.2%酚磺酞指示液、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 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1,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后,再加入其余各成分,搖勻,分裝,滅菌,制成高底層(2~3cm)短斜面。
1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
明膠胰酶水解物 20.0g 甘油 10ml
氯化鎂 1.4g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 0.3g
硫酸鉀 10.0g 瓊脂 13.6g
水 1000ml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入瓊脂,加熱煮沸1 分鐘,分裝,滅菌。
16.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
胰酪胨 5.0g 氯化鈉 75.0g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水解物 5.0g 酚紅 25mg
牛肉浸出粉 1.0g 瓊脂 15.0g
D-甘露醇 10.0g 水 1000ml
除甘露醇、酚紅、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4±0.2,加熱并振搖,加入甘露醇、酚紅、瓊脂,煮沸1分鐘,分裝,滅菌。
17.梭菌增菌培養基
胨 10.0g 鹽酸半胱氨酸 0.5g
牛肉浸出粉 10.0g 乙酸鈉 3.0g
酵母浸出粉 3.0g 氯化鈉 5.0g
可溶性淀粉 1.0g 瓊脂 0.5g
葡萄糖 5.0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熱煮沸使溶解,并不斷攪拌。如需要,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6.8±0.2。加入葡萄糖,混勻,分裝,滅菌。
18.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
胰酪胨 10.0g 玉米淀粉 1.0g
肉胃蛋白酶水解物 5.0g 氯化鈉 5.0g
心胰酶水解物 3.0g 瓊脂 10.0~15.0g(依凝固力)
酵母浸出粉 5.0g 水 1000ml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熱煮沸使溶解,并不斷攪拌。如需要,調節pH 使滅菌后在25℃的pH 值為7.3±0.2,加入瓊脂,加熱溶化,分裝,滅菌。如有必要,滅菌后,冷至45~50℃加入相當于20mg 慶大霉素的無菌硫酸慶大霉素,混勻,傾注平皿。
19.珠菌顯色培養基
胨 10.2g 瓊脂 15g
氫罌素 0.5g 水 1000ml
色素 22.0g
除瓊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 值使加熱后在25℃的pH 為6.3±0.2。濾過,加入瓊脂,加熱煮沸,不斷攪拌至瓊脂完全溶解,傾注平皿。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2016版藥典微生物檢驗的學習與實施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