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2015年中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自貢市2015年中考生物試題及答案,一起學習吧。
自貢市2015年中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
1.(2015•自貢)下面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A. 一塊農田 B. 一片小麥 C. 一群大雁 D. 一堆蘑菇
考點: 生態系統的概念.
分析: 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
解答: 解:A、一塊農田,都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屬于生態系統;
B、一片小麥,只是部分生產者,沒有消費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C、一群大雁,只是部分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D、一堆蘑菇,只有部分分解者,沒有生產者、消費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所以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一塊農田.
故選:A.
點評: 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組成.
2.(2015•自貢)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
B. 動物屬于消費者,原因是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
C. 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動植物尸體中的無機物,因此,屬于分解者
D. 陽光、空氣和水與生態系統有密切的關系,但不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
考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據此可以解答本題.
解答: 解:A、根據分析可知,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它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而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A錯誤.
B、動物體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B正確.
C、細菌、真菌,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可把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C錯誤.
D、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
3.(2015•自貢)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污點,同學們采用了多種操作方式來判斷污點的來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斷出污點來源的是( )
A. 移動裝片 B. 更換目鏡 C. 更換物鏡 D. 轉動反光鏡
考點: 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
分析: (1)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里出現了污點,污點可能在出現在物鏡、目鏡和玻片標本(裝片)上,不可能出現在反光鏡上.因為如果反光鏡被污染,只會影響視野的明亮程度,不會出現污點.
(2)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
解答: 解:ABC、移動裝片、更換目鏡、更換物鏡,都可以判斷污點的來源,ABC正確;
D、反光鏡上的污點只會影響光線,不會出現在顯微鏡視野中,因此轉動反光鏡不能判斷出污點來源,D不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
4.(2015•自貢)下列不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是( )
A. 大腸桿菌 B. 蚯蚓 C. 流感病毒 D. 桉樹
考點: 病毒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特點.
分析: 生物共有五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五類生物中,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解答: 解:ABD、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細菌、蚯蚓是多細胞動物、桉樹是多細胞植物,都有細胞結構;
C、流感病毒是動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所以不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是流感病毒.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5.(2015•自貢)1996年在英國出生的小羊多利是首例克隆羊,它的出現說明了( )
A. 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B. 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C. 細胞質控制著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D. 細胞質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考點: 克隆技術的應用.
分析: 細胞核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解答: 解:克隆羊多莉與生它的母羊長相不同,而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幾乎一樣,則克隆羊多莉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的遺傳物質幾乎一樣,這說明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多莉由小長大,需要細胞分裂使細胞數量增多,細胞生長使體積增大,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所以是細胞生長、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結果.
故選:B
點評: 掌握生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及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是解題的關鍵.
6.(2015•自貢)細胞主要由有機物構建而成,下面構建細胞結構的成分中,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
A. 細胞壁中的纖維素 B. 細胞膜中的蛋白質和脂質
C. 細胞質中的水和無機鹽 D. 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DNA
考點: 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細胞中的物質.
分析: 細胞中的物質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有機物含碳,能燃燒,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糖核酸等.無機物不含碳,分子小,不能燃燒,如水、無機鹽等.
解答: 解: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是無機物;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是有機物.可見選項C細胞質中的水和無機鹽不屬于有機物.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能正確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
7.(2015•自貢)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個經典實驗(如下表),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序號 實驗材料 處理 實驗結果
1 點燃的蠟燭 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鐘罩里,經過一定時間的光照. 蠟燭熄滅
2 一只小白鼠 小白鼠死去
3 點燃的蠟燭+一盆植物 蠟燭沒有熄滅
4 一只小白鼠+一盆植物 小白鼠正?;钪?/p>
A.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提供給了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
B. 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都離不開植物產生的氧氣
C. 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污濁了玻璃鐘罩內的空氣
D. 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考點: 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解答: 解:證明植物能夠釋放氧氣需要用到氧氣能使代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特性,證明動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需要用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點,因此本實驗不能證明植物能夠釋放氧氣,動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本實驗得出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故選:D.
點評: 受當時科學水平的影響,普利斯特利當時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和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8.(2015•自貢)關于食物消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夠初步消化脂肪
B.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
C.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D. 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考點: 各種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 淀粉、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物質的消化過程如圖:
解答: 解:A、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夠初步消化淀粉,A錯誤.
B、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B正確.
C、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C正確.
D、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D正確.
故選:A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三種物質的消化過程.
9.(2015•自貢)關于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B. 呼氣時,肺內氣壓相應增大
C. 吸氣時,胸腔容積擴大 D. 呼氣時,隔頂部下降
考點: 呼氣和吸氣.
分析: 肺泡與外界進行的氣體交換叫做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
解答: 解:A、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A正確;
B、呼氣時,肺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B正確;
C、吸氣時,胸腔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C正確;
D、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肌頂部升高,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呼吸運動的過程的理解.
10.(2015•自貢)血液是人體內流動的組織,下面不屬于血液功能的是( )
A. 運輸作用 B. 分泌作用 C. 防御作用 D. 保護作用
考點: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血漿的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血漿的水分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因此血液有運輸作用、防御作用、保護作用、調節作用.
解答: 解:ACD、運輸作用、防御保護、保護作用,都屬于血液的功能,ACD正確;
B、血液沒有分泌作用,有分泌作用的是消化腺、內分泌腺、皮脂腺和汗腺等,因此分泌作用不屬于血液的功能,B不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血液的功能.
11.(2015•自貢)我們四肢上的“青筋”是靜脈,下面不屬于靜脈結構和功能特點的是( )
A. 壓力較低,血流速度較慢
B. 管壁較薄,彈性較小
C.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
D.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考點: 血管的結構、功能和保健.
分析: (1)人體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如表:
血管類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特點 血流速度
動脈 把心臟中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大多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較厚、彈性大 較小 壓力大、血流快
毛細血管 進行物質交換 數量多,分布廣 非常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很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 最慢
靜脈 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有的分布較深,有的分布較淺 較薄,彈性小 較大 壓力低、血流慢
(2)四肢靜脈的內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如圖: ,動脈里面沒有動脈瓣,動脈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
解答: 解:ABD、壓力較低,血流速度較慢、管壁較薄,彈性較小、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都屬于靜脈的結構和功能特點,ABD正確;
C、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管是動脈,不是靜脈,C不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靜脈、動脈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12.(2015•自貢)人體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下面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肺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B. 體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C. 經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
D. 經過體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考點: 血液循環的途徑.
分析: (1)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
(2)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
解答: 解:從血液循環圖中看出:
A、肺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A正確;
B、體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動脈血不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靜脈血不是動脈血,B不正確;
C、經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不是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C不正確;
D、經過體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不是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D不正確.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利用血液循環模式圖來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