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一、 目標及分析
目標定位
(1) 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體會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
(2) 牢記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目標分析
(1) 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 中華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 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會存在以下問題,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一些中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有所減弱,盲目地迷信外國文化,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了解民族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一些中學生中也存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了解傳統美德并結合新時代特點加以弘揚。
三、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本節課不使用多媒體
四、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解讀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論述“中國的脊梁”的一段話,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民族氣節、民族品格,初步感受什么是民族精神及其巨大力量。
例一、 教材p68頁練習
變式練習:在你看來,魯迅所說的“中國的脊梁”是什么?請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1)、什么是民族精神?
師生活動:結合具體人物和事例體會什么是“中國的脊梁”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孔子提倡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諸葛亮踐行的“鞠躬盡誶,死而后已等。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丼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體現了共產黨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后所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
(2)、思考長征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最終取得長征勝利的英雄事跡,感悟什么是長征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問題二、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和自己的感悟,談談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方面深化對相關觀點的體會,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發散性思維、創新性思維。
變式練習:見教材p71頁。
師生活動
(1)、這些中國學生的行為為什么會贏得熱烈的掌聲?
(2)、當雄壯的國歌奏響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說一說當時的感受。
(3)、改革開放賦予民族精神新的內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增強。這些精神素質既使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六、課堂小結。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點
1、如何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p66-68
(1)、產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民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永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來的中華文化。
(2)、構成:①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②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④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⑤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⑥完備而深刻的道德倫理;
(3)、發展: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
(4)、影響:①、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③、中華文化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
(5)、特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2、中華傳統美德有哪些?傳統美德有何作用?應該如何發展? P69
(1)、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方面。
(2)、作用: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地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3)、發展與繼承: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傳承下去,青少年任重道遠。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p70—73
1、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p70—71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3)、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動力。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p71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不同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各有什么?p72
(1)、新民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
(2)、新中國成立以后: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3)、改革開放以來: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自由民族意識、法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4、如何對民族精神進行傳承?p73
(1)、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青少年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看了“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