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
時間:
子文2
初三政治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的一個知識點,同時也是中考常考的知識點。如何讓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我國各民族人民和睦共處、共同發展的生動材料,培養學生熱愛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強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加深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民族問題、處理民族關系的能力,發展學生正確對待國家統一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青少年應該怎樣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原則立場。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我國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歌曲《愛我中華》的歌詞,并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同時顯示我國各民族服飾的圖片。
教師:《愛我中華》這首歌曲了全體中華兒女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愿望。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怎樣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多媒體顯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我國少數民族公布圖。
教師:我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公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在56個民族中,出除了漢族以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為什么把它們叫做少數民族呢?
多媒體顯示: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系。
教師:我國民族頒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多媒體顯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容事務。
說一說:我們把這項制度稱為什么制度?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體現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師:我們來看一個“相關鏈接”,了解一下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相關情況。
多媒體顯示:
相關鏈接
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只限定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自治地方的行政級別跟其他非自治地方一樣,只是名稱上有所不同,分別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相當于非自治地方的省、市、縣三級。我國目前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個,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自治旗)。此外,還建立了1500個民族鄉,作為民族區域自治的補充形式。
教師:我國目前有哪5個自治區?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我國的5自治區的頒布圖。
教師: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堅持哪些原則呢?
多媒體顯示: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
說一說: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堅持哪些原則?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我國在處理民族時,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教師:下面,請大家看3則材料,討論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
材料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總數的13.69%,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深圳是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改革開放的旗幟吸引著各少數民族同胞匯聚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使深圳成為繼北京之后我國第二個56個民族齊聚的城市。目前,深圳常住少數民族人口已有60萬之眾,他們與漢族人和睦相處,共同建設深圳。
材料三:2011年,根據中央的部署,我國中東部19省市對口支援新疆正式啟動。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
議一議:上述材料分別體現了我國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什么原則?
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分別體現了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教師: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我們青少年能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多媒體顯示:青少年能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堅決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教師:我們既要維護民族團結,也要維護祖國統一。
多媒體顯示全國政協召開會議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新中國的統一局面,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結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教師: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為了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其含義是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教師:我們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成功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保持了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多媒體顯示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一國兩制”成功的例子。
教師: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后保持了繁榮、穩定和發展說明了什么呢?
多媒體顯示香港、澳門區旗,并顯示以下文字:說一說: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后保持了繁榮、穩定和發展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說明了“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教師: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多媒體顯示香港群眾展示江澤民書寫的“香港明天更好”的圖片。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表達了作者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的愿望。
教師:然而,現在海峽兩岸還沒有統一。臺灣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
多媒體顯示:臺灣問題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統治集團退踞中國的臺灣省,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與中央政府對峙,由此產生了臺灣問題。
說一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教師: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必須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多媒體顯示臺灣民眾舉牌反對“臺獨”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議一議:我們為什么要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的。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臺獨”分裂活動違背了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損害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危害臺海和平和世界和平。
教師:為了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我們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那么,我們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和原則立場有哪些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我們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和原則立場有哪些?
學生討論并回答。
多媒體顯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爭取用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
教師: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多媒體顯示: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
課堂小結
教師:請同學們將今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
多媒體顯示:
課堂小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政治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政治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和“情境引入——思考判斷——探究深入——歸納總結“的學習思路進行學習。并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維護民族團結,既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與體會,能夠把維護各民族的團結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我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生動材料,培養他們熱愛各族人民,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的的情感,引導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維護民族團結
2、教學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原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收集民族某些方面的資料,如服飾、語言、風俗習慣等。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問答法、活動探究法。
【教學過程】
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我國各民族人民和睦共處、共同發展的生動材料,培養學生熱愛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強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加深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民族問題、處理民族關系的能力,發展學生正確對待國家統一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青少年應該怎樣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原則立場。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我國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歌曲《愛我中華》的歌詞,并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同時顯示我國各民族服飾的圖片。
教師:《愛我中華》這首歌曲了全體中華兒女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愿望。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怎樣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多媒體顯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我國少數民族公布圖。
教師:我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公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在56個民族中,出除了漢族以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為什么把它們叫做少數民族呢?
多媒體顯示: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系。
教師:我國民族頒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多媒體顯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容事務。
說一說:我們把這項制度稱為什么制度?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體現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師:我們來看一個“相關鏈接”,了解一下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相關情況。
多媒體顯示:
相關鏈接
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只限定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自治地方的行政級別跟其他非自治地方一樣,只是名稱上有所不同,分別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相當于非自治地方的省、市、縣三級。我國目前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個,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自治旗)。此外,還建立了1500個民族鄉,作為民族區域自治的補充形式。
教師:我國目前有哪5個自治區?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我國的5自治區的頒布圖。
教師: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堅持哪些原則呢?
多媒體顯示: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
說一說: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堅持哪些原則?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我國在處理民族時,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教師:下面,請大家看3則材料,討論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
材料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總數的13.69%,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深圳是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改革開放的旗幟吸引著各少數民族同胞匯聚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使深圳成為繼北京之后我國第二個56個民族齊聚的城市。目前,深圳常住少數民族人口已有60萬之眾,他們與漢族人和睦相處,共同建設深圳。
材料三:2011年,根據中央的部署,我國中東部19省市對口支援新疆正式啟動。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
議一議:上述材料分別體現了我國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什么原則?
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分別體現了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教師: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我們青少年能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多媒體顯示:青少年能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堅決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教師:我們既要維護民族團結,也要維護祖國統一。
多媒體顯示全國政協召開會議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新中國的統一局面,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結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教師: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為了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其含義是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教師:我們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成功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保持了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多媒體顯示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一國兩制”成功的例子。
教師: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后保持了繁榮、穩定和發展說明了什么呢?
多媒體顯示香港、澳門區旗,并顯示以下文字:說一說: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后保持了繁榮、穩定和發展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說明了“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教師: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多媒體顯示香港群眾展示江澤民書寫的“香港明天更好”的圖片。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表達了作者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的愿望。
教師:然而,現在海峽兩岸還沒有統一。臺灣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
多媒體顯示:臺灣問題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統治集團退踞中國的臺灣省,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與中央政府對峙,由此產生了臺灣問題。
說一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教師: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必須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多媒體顯示臺灣民眾舉牌反對“臺獨”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議一議:我們為什么要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的。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臺獨”分裂活動違背了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損害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危害臺海和平和世界和平。
教師:為了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我們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那么,我們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和原則立場有哪些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我們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和原則立場有哪些?
學生討論并回答。
多媒體顯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爭取用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
教師: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多媒體顯示: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
課堂小結
教師:請同學們將今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
多媒體顯示:
課堂小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二
【教學設計理念】《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政治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政治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和“情境引入——思考判斷——探究深入——歸納總結“的學習思路進行學習。并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維護民族團結,既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與體會,能夠把維護各民族的團結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我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生動材料,培養他們熱愛各族人民,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的的情感,引導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維護民族團結
2、教學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原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收集民族某些方面的資料,如服飾、語言、風俗習慣等。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問答法、活動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教師的活動 | 學生的活動 | 設計意圖 |
新 課 導 入 |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播放《愛我中華》歌曲。) 同學們聽了這首歡快激昂的歌曲之后有何感想? | 欣賞歌曲、說感想。 | 感受歌曲氛圍的熏陶,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使學生自然的進入了知識情境。 |
講 授 新 課 | 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1、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知識競賽: 1、我國人數最多的是哪個民族?該民族的人口數占我國人口總數的多少? 2、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它們為什么被稱為少數民族? 3、猜一猜圖片中展示的服飾分別屬于我國哪個民族?(展示圖片) 4、選一個你所熟悉的民族,介紹一下該民族的風俗習慣、飲食愛好、文化瑰寶、代表人物等。 憶一憶: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是怎樣的?(展示民族分布圖) | 自由快速搶答 回顧地理知識 |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情況及其服飾,增進對各民族的了解,樹立民族大家庭意識,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 想一想: 我國政府是怎么管理少數民族地區呢? 什么叫做民族區域自治? 憶一憶: 在我國成立了哪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 最早成立的是哪一個自治區? (出示地圖) 議一議: 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什么意義?) |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回憶競答。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 通過舊知識回憶與問題探究分析,使學生認識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義,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正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 |
二、共同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 學法知法: 出示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 | 學生閱讀。 | 通過法律常識學習,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民族政策。 | |
1、新型的民族關系 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 展示我國民族政策及其相應的圖片。 | 閱讀欣賞觀察。 | 通過圖片及文本欣賞,引導學生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新時代”,感受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 | |
3、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 考考你: 如何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我們在生活中還可以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 討論交流回答。 | 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既是國家大事,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
課 堂 練 習 | 民族知識知多少? | 趣味問答: 展示相關的民族知識問題及部分少數民族的節日、傳統的體育項目和風俗習慣。 | 回答問題并欣賞相關的圖片。 | 通過對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傳統、風俗習慣等的學習,增進對各民族的了解,增強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 |
課 堂 小 結 | 三個“一”,一個“三” |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題是維護我國民族團結。主要學習了三個“一”,一個“三”即一個制度、一個關系、一個原則和三個尊重。 | 回顧總結。 | 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更清晰掌握所學的知識。 |
作業布置 | 課外拓展 | 有人說:“維護民族團結是國家和大人們的事,與我們無關。”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看法。 | 思考 | 強化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 |
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