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計
《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計
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以積極的態度承擔那些不是自愿選擇而應該承擔的責任;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典型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責任=代價+回報;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采用情境分析、小品表演、討論或辯論等方法,讓學生學會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能對自己的責任作出最后的選擇。
3、知識與能力:
懂得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但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也應盡力承擔好;了解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者事跡。能夠正確評估承擔的代價和回報,作出最合理選擇,能為自己選擇負責。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履行責任的代價,正確評估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教學難點:正確評估責任的代價與回報,有勇氣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教學方法: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歌曲導入:播放歌曲《為了誰》并用多媒體展示歌詞以及一些新聞圖片,歌曲播放完以后提問:知道這首歌是歌頌什么人的嗎?(這首歌是歌頌那些可愛的軍人的,他們為了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
二、講解新課:
不言代價與回報
(一)什么代價什么回報
1、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活動1:“班委改選”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展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1)我選擇的責任是什么?
(答:參加競選,是為同學們服務)
(2)如果承擔這個責任,我可能付出什么?
(答: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等。)
(3)如果承擔這個責任,會對我有什么幫助?
(答:如果選擇承擔這個責任,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
(4)有沒有哪種選擇不需要付出代價?(略)
教師總結:我們在承擔自己責任的時候,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但我們也要為承擔責任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等。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付出代價而不承擔責任,因為承擔責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對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進行衡量和評估,不能憑一時沖動盲目作出決定。同時指出,這并不是要學生在承擔責任前斤斤計較,而是使學生在承擔責任時更加理性。)
問題1:怎樣正確認識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或:為什么說“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參見:P14上
活動2:“對選擇的評估” 理解小柯面臨的幾種選擇,鼓勵學生設想其他可能的選擇。對每個選擇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
(1)你能為小柯設想其他選擇嗎?
(答:既當班干部,又不耽誤學習;做事公平公正。)
(2)幫小柯對他面臨的幾項選擇進行評析。
?、俑傔x成功,可能的結果是什么?
(答:公平公正,同學們擁護,支持,如不公平公正,就做不好,失去威信。)
?、诓粎⒓痈傔x,可能付出什么代價?
(答:失去鍛煉機會,盡管學習成績提高了,可生活缺少光彩。)
?、郛斏习喔?,可能得到什么回報?
(答:勇于承擔責任,雖然失去部分朋友,但卻贏利了全班同學的信任。)
(3)教師總結:每一種選擇都可能有相應的代價與回報,我們應該自己做出選擇。一旦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注意:對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學生會有不同的意見,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同時調控好課堂的節奏。)
2、作出最合理的選擇,擔當應負的責任
問題2: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所承擔和責任?P14下、P15中
活動3:“我的決定”
(1)教師說明:盡管責任意味著付出,但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我們要敢于主動承擔責任,學會承擔責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請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三個方面各選擇一個新的責任,制定履行責任的行動計劃,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體落實。
注意:在本單元結束后,教師對這項活動落實的情況進行反饋調查,對按計劃履行自己責任的學生予以表揚。
(二)我承擔 我無悔
1、主動承擔那些不可推卸的責任
活動4:“小青的煩惱” 呈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交流自己真實的想法
(1)你認為,小青這樣做值得嗎?
(答:小青這樣做值得。值得。因為小青一方面承擔了責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獲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覺、他人的贊許、獲得新的知識或技能等。另一方面,有些該做的事情,并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我們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同樣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只要我們把他們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同樣能夠把事情做得出色。)
(2)如果是你,該如何選擇?
(答:在平常的生活、學習或工作中,有些該做的事情,雖然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我會把它當作是自己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如果是自己遇到小青這樣的事情,自己會承擔責任,全身心地投入,力爭把事情做得出色。)
(注意:對承擔責任的深化。對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擔的,也應該對此負責。這是學生認識的難點。)
相關鏈接 蘇珊對不喜歡的工作也干得出色
由此看來: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最富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活動5:“弗蘭克的故事” 呈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全班逐一探討三個問題,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1)在你看來,弗蘭克應該償還儲戶的存款嗎?
(答:應該償還儲戶的存款。也可以由其他看法。)
(2)如果弗蘭克決定不償還儲戶的存款,會有什么后果?這樣的后果會對哪些人產生影響?產生什么影響?
(答:會影響弗蘭克的個人聲譽;使儲戶遭到經濟損失、影響儲戶的生產生活;使人們不信任銀行,如果人人都不愿意把錢存入銀行,會因此影響國家和社會的貨幣流通,等等。)
(3)弗蘭克為了他的決定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如果他知道負責任的代價,他還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嗎?
(答:用39年的心血來償還。會。因為弗蘭克是個不計較個人得與失,盡心盡力地承擔著社會責任的人。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具有奉獻精神,這也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做人標準。)
教師總結:在社會上,有些人千方百計逃避自己的責任;有些人會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付出自己該付出的,得到自己該得到的;還有些人從來不計較個人得與失,盡心盡力地承擔著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唾棄第一種人,努力成為第二種人,對第三種人,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其中一員,至少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社會才更加美好。
(注意:問題有一定難度,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不要急于要求學生回答,同時問題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學生的責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對問題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輕易否定。如果多數學生的答案指向第一種人,教師要加以適當引導。)
2、感激崇敬那些不計回報與代價履行社會責任的人們
問題3:為什么說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如任長霞、牛玉儒、徐虎、洪戰輝、叢飛等等人物。)正是因為有那些不計回報與代價履行社會責任的人們在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希望。他們這種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本課總結:(由學生歸納,教師點評)
《不言代價與回報》說課稿
一、依據課程標準,說教材
(一)本課題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承擔我無悔》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一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第二框第二目,是前面教學內容關于責任問題的深化,課程貫穿“責任與使命”這一核心價值觀,體現新課標要求:增強責任意識,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主要闡述面對無法逃避的責任,要積極面對,做負責任的公民。為后面學習的認清國情、肩負使命等教學內容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因此,本課在第一單元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本框的新課程要求是使學生懂得面對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應積極樂觀地去面對,感激、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承擔責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根據這一教學要求,確定具體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懂得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也應盡力做好,了解不計得失,無私奉獻者的事跡。
能力目標: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三)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無私奉獻的行為對個人、對社會的積極意義;
教學難點:對于不是自己自愿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
二、以創新求發展,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采用這些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教材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以參與求體驗,說學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活動探究法、情感體驗法。
四、實現優化教學,說教學過程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教學、歸納總結、課堂反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李劍英事跡的視頻。(多媒體)
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李劍英在面對困境的時候可以有哪些選擇?你認為他應該怎樣選擇?他的行為,對社會有什么影響?面對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應該怎么做?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明確這就是本課所要探究的內容。從而推出課題:《我承擔,我無悔》
(二)新課教學
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了三個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安排注重互動、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
動性。
1、活動一:人生AB劇
設計意圖:為突破教學難點,我首先設計了一個活動:人生AB劇。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并思考,面對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應該怎么做?如果采取消極態度,會有什么后果?
學生回答的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要鼓勵學生說出真實想法,引導學生認識到,面對責任采取積極、負責任的態度,勇于承擔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
人生AB劇(1)
國慶節就要到了,老師通知小芳每天下午放學后參加舞蹈排練,準備參加國慶節文藝匯演,因為班里只有她舞跳得最好??蓩寢屨f:“已經上初三了,學習任務很重,每天下午排練一定會影響學習,告訴老師,換別人吧。”小芳為難了,她該怎么辦?
A.聽媽媽的話,不去排練。
B.說服媽媽,參加排練。
你認為小芳應該如何選擇?為什么?
人生AB劇(2)
小芳說服了媽媽,參加了學校的舞蹈排練。她排練得很認真,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可沒過多久,小芳就感到了排練和學習的雙重壓力,由于每天放學后都去排練,作業要很晚才能寫完,影響了休息,第二天上課感覺很困,精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有了明顯下降。這時,小芳„„
A.開始后悔承擔排練的責任,并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
B.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去對待,主動承擔。
你認為小芳應該如何選擇?為什么?
人生AB劇(3)
小芳沒有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而是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和舞蹈排練。
請你猜想一下,小芳以后的情況„„
小芳的事例給你什么啟示?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歸納,使學生認識到,面對責任采取積極、負責任的態度,勇于承擔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同樣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2、活動二:
鼓勵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找出生活學習中還有哪些責任不是自愿承擔的,面對這些責任我們應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呈現認識上的模糊、矛盾之處,適時引導、啟發,得出結論:當自己面對不是自愿選擇的事情時,要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積極、主動樂觀、全身心地投入,才會把事情做好,問心無愧。
3、活動三:觀看視頻《宋志永等唐山農民志愿者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
為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播放了視頻《宋志永等唐山農民志愿者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通過觀看短片,讓學生思考:
(1)面對這些不言代價與回報承擔責任的人,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為什么?
(2)宋志永等人身上體現出什么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短片,使學生認識到:面對這些不言代價與回報承擔責任的人,我們應該心懷感激、崇敬之情。正因為有他們在不言代價與回報地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希望。這種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
(三)歸納總結,強化認識。
借助多媒體顯示整框板書,教師簡要歸納,點明重點內容,回顧全課。從而把課堂傳授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政治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四)課堂反饋
及時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反饋教學的效果。我利用了多媒體顯示練習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探究與實踐
2006年8月28日,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招募工作啟動。至2008年3月31日,申請人數已達到112萬人,其中,908334人同時報名殘奧會志愿者。
在成為一名合格的奧運志愿者之前,他們需要經過辛苦漫長而具體的培訓,不少特殊種類志愿者的培訓時間甚至已經超過了一年。放棄休息日,節假日;隨時待命,加班加點絕對是“家常便飯”。當然,除了點滴的付出,奧運志愿者最“無價”的收獲應該就是這段經歷對他們自身的改變——對“服務他人”“微笑社會”最細致入微的體會與生命融合。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奧林匹克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愿者的盛會。”
【深度思考】請結合有關“責任”的知識回答,做奧運志愿者是份艱苦的工作,為什么廣大社會成員仍踴躍報名?
【身體力行】奧運志愿者的行動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課堂板書
第二框 不言代價與回報
二、我承擔 我無悔
1、積極承擔那些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
2、感激、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認真履行責任的人
看了“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