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自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2.能力目標:具有感受中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和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能力。
3.知識目標:懂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作用和表現形式,懂得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作用和表現形式。
2.教學難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中宣部、教育部決定,從2004年開始,每年9月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配中小學在“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開展活動的圖片。)
教師: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那么,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作用和表現形式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多媒體顯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既同我國傳統美德相承接,又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相統一。
說一說: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師:我們來看我國歷史上幾位民族英雄的圖片。
多媒體顯示鄭成功、岳飛、戚繼光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這些民族英雄共同表現出了什么高尚的情操?
學生:愛國主義。
教師: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那么,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還有那些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怎樣的偉大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教師:愛國主義是否具有時代性?它會一成不變嗎?
多媒體顯示:議一議:有人認為,愛國主義是一種古老的情感,不具有時代性,它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簡述理由。
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愛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教師:在當代中國,熱愛祖國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祖國統一,把個人的理想和事業融匯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學生回答。
教師:下面我們來填一表格。
多媒體顯示:
讓我們共同感受中華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 | 歷史典故 | |
團結統一 | ||
愛好和平 | ||
勤勞勇敢 | ||
自強不息 |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能列舉出自己和他人依靠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事例嗎?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自己和他人依靠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事例。
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列舉的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么,偉大的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多媒體顯示:中華民族曾歷經無數考驗,面臨種種巨大的災難,包括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但是,它們都沒有動搖中華民族戰勝困難的意志和信心。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屈服過、沉淪過,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
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向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教師: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哪些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分別顯示反映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圖片。
教師: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哪些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哪些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分別顯示體現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的圖片。
教師: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哪些新的內涵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哪些新的內涵?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精神增添的新內涵有: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自由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以及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多媒體顯示:議一議:我們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立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正確面對外來文化的影響;
從社會輿論、法制建設、政策引導等方面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有力保障。
教師:我們青少年應該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傳承民族精神?
多媒體顯示:我們青少年應該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傳承民族精神?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青少年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課堂小結
教師:請大家對本節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
多媒體顯示:
課堂小結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向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及意義
(2)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
(3)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標
(1)能夠從古典史籍、歷史史實和現實生活中,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體會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
(2)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教學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體驗性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實踐也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內化。”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陶冶性情,升華人格,發展能力,提高覺悟是初中思品課新課程標準反復強調的基本理念。這也是本課的教育理念。
2、教學原則:靈活運用教材,因時因地制宜
3、教學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和體驗法,情境教學法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中華民族》。
教師設疑:你認為“中華民族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華民族在面臨種種巨大的困難,從不退縮,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同學們對我們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第二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作,自主學習(10分鐘)
把學生分成8小組,每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有著什么樣的時代特點?
4、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體現?
6、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該怎么做?
二、課堂討論,解答疑問(5分鐘)
宣布小組進入競賽狀態,以搶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以自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在邀請不同學生回答問題的注意引導和歸納知識要點,初步完成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三、案例分析,體驗教學情感目標
案例一:魯迅話:見課文P68 (5分鐘)
你認為“中國的脊粱”是什么?請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在舉例說明中,可引導幫助學生用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的事跡來加以說明)
案例二:戴望舒詩:見課文P68-69 (8分鐘)
這首詩描繪了當時一幅怎樣的歷史畫卷?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問題解決后可以請同學進行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等形式,創設情境來讓學生體驗愛國的情操)
案例三:毛澤東話:見課文P70 (8分鐘)
1、請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毛澤東的這段話。
2、你能說說長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嗎?
(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3、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收集來的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中的感人圖片及資料,讓學生感受并表述抗震救災精神,通過情境來體驗情感教學目標)
案例四: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5分鐘)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歸納中要注重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內容。我們要不斷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有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并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懂得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及偉大作用,更應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為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做貢獻。
看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