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教學設計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教學設計一
2. 能力目標: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區分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嚴權的行為,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他人人格尊嚴權。
3.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人格尊嚴權的內容,了解名譽權的具體內容,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每個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名譽權。
教材分析:
1. 重點: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
2. 難點:能夠區分哪些行為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
學法指導: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白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以及珍惜自己的名譽權。
一、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并給他戴上頭套,姓名打上馬賽克。
問:為什么對犯罪嫌疑人要這樣做呢?
生:思考回答。(保護他的尊嚴……)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犯罪嫌疑人也不例外,所以給犯罪分子戴頭套是對他人格尊嚴的保護。
小孩子有沒有人格尊嚴?平民有沒有尊嚴?富人有沒有尊嚴?現代社會,法律賦予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任何人,無論其年長還是年幼、聰慧還是愚鈍、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是高官還是貧民,自由人還是在押犯,都有作為人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
(二)新課講授
1.人格尊嚴不可辱
過渡:那么,什么是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呢?
(1)人格尊嚴權的含義
人格尊嚴權是我們享有作為人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和隱私權。我們先來了解名譽權,其他的權利之后會逐步了解到。
2.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1)名譽的含義
過渡:大家平時都喜歡聽歌嗎?你們都會聽誰的歌曲呢?接下來請聽這首歌,猜猜它是誰唱的
播放音樂:《青花瓷》
師:能聽出這是誰唱的嗎?(學生很快反應出這是周杰倫的歌曲)
師:你們喜歡周杰倫嗎?你都了解周杰倫哪些事情?
生:紛紛表達自己對于周杰倫的了解。
師:既然大家如此喜愛周,那么你是否了解他都有哪些輝煌的歷程呢?請看PPT。(PPT展示周的輝煌歷程)
師:面對這位家喻戶曉的音樂才子,你會作何評價呢?
生:他很厲害;他很能堅持:他很低調……
師:從同學們的評價中不難看出大家對周杰倫的喜愛和關注 ,那么大家對周的才干、品質等方面的這些評價綜合起來就是我們對周的看法和整體評價,也可以稱之為周的名譽。那么名譽是什么?就是我們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干和榮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
過渡:既然如此,周杰倫的名譽是好是壞呢?(學生都認為很好),那良好的名譽有沒有給周杰倫帶來什么呢?
(2)良好名譽的作用
生:思考,回答……
師:圖片:優樂美廣告、《中國好聲音》導師。良好的名譽給周帶來了心理滿足、受到社會的尊重以及獲得了經濟收益。
師:良好的名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滿足,那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有壞的名譽的人或企業呢?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
生:舉例回答,積極思考。
師:可見,名譽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國家歷來就有重視名譽的傳統,我們也要做受人尊重和贊譽的人。那么怎么樣才能擁有良好的名譽呢?或許周杰倫的經歷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師:誰了解周杰倫成名之前的一些故事?
生:紛紛介紹周杰倫成名之前遇到的挫折和刁難,但依然堅持夢想……
師:簡要介紹周杰倫成名之前的一些事。可見,良好的名譽不是憑空獲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良好表現努力得來的。那么大家是否反思過,我們都希望得到良好的評價,那么你為此是怎么表現的?
生:思考,回答……
(3)名譽權
過渡:周杰倫成名之后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家請看這件事:
師:出示材料:“2015年6月4日,其發現北京人和書畫院在其名為“微秀生活”的微信公眾號登載了一篇名為“打到日本漢奸周杰倫,他是賣國賊”的文章。文中出現了周杰倫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以及祖父祖母曾經都是日本人這樣捏造的事實,更出現了“日本漢奸”、“賣國賊”、“下十八層地獄”、“一坨屎”以及“賊眉鼠眼”這樣惡毒的詞語。”
問:事實上,周杰倫并沒有這樣做,那么捏造這樣的事實損毀周的名譽是什么行為呢?
生:侵犯名譽權……
師:沒錯,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制止不法行為,周訴至法院,要求北京人和書畫院刪除詆毀、侮辱周杰倫的不實微信信息,停止侵害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在公共媒體向周杰倫公開道歉;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精神損失10萬元。可見,這種行為已經侵犯了名譽權。(介紹名譽權的含義)
師:那么周杰倫的名譽權被侵害后,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名譽維護權;而之前說周杰倫可以通過良好的名譽獲得好處這叫做名譽利益支配權。名譽維護權和名譽利益支配權是名譽權的兩種主要表現。
師:剛才大家說,周杰倫的名譽權被侵犯了,為什么這樣說?
生:捏造事實誣陷別人……
師:捏造事實、無中生有就是誹謗他人,誹謗是侵犯名譽權的表現。還有哪些行為也是侵犯別人名譽權的表現呢?
生:……(罵人……)
師:罵人等行為是侮辱他人的表現,這也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所以,侮辱他人,誹謗他人都是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師:假如有人故意侵犯你名譽,你會怎么做?
生:思考、回答……
師:我們要找他協商要求停止傷害,并道歉,如果情節嚴重還要求助于法律渠道要求賠償等。
(三)總結本課
名譽是我們立足于社會的重要名片,希望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名譽;珍惜自己的名譽,也要尊重他人的名譽,不能侮辱、誹謗他人,不做侵犯他人名譽的事,假如遇到這樣的事情,也要勇敢維護自己的名譽,還自己清白。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背景分析
1.課標分析:本課依據的課標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知道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教材分析:《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一框題的內容。本框題探討以下幾個問題:①什么是人格尊嚴權;②哪些人享有人格尊嚴權;③人們珍愛自己的人格尊嚴權的同時也必須不侵害別人的人格尊嚴權;④侵害名譽權的行為破壞社會道德、危害社會秩序甚至觸犯法律。
(二)學生情況分析
經課前調查,大多數同學們對于“人格尊嚴權”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也知道“所有的人都應享有人格尊嚴權”。很多同學講述自己有過人格尊嚴受損的情況,有的同學在人格尊嚴受損時不知怎樣應對。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在有意或無意識中有過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權的行為。
(三)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有關維護或侵犯人格尊嚴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對學生進行一次關于“如何對待人格尊嚴問題”的問卷調查并分類整理。
學生課前思考并搜集侵害公民人格尊嚴權、名譽權的事例,收集并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等。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保護自己和別人人格尊嚴權的意識。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3.知識目標:了解人格尊嚴權,知道名譽權的內容;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嚴重時要承擔法律責任。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2.難點:我們在享有法律規定的人格尊嚴權的同時,還有履行維護他人人格尊嚴權的義務。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1.教學方法:課前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2.教學過程:
活動一 感受人格尊嚴權
提問1:請大家看下面這段視頻資料,想一想這個資料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視頻導入:新聞:“刑事案被告戴深色頭套進法庭”
小結:在押解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法警給嫌疑人戴深色頭套。
提問2: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小結:這是對犯罪嫌疑人的一種保護。體現了當代社會的人文關懷。
提問3:給犯罪嫌疑人戴深色頭套是對他們進行的的一種什么保護?
小結:這是對犯罪嫌疑人人格尊嚴權的一種保護。
板書課題: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提問4:這些犯罪嫌疑人有些將會被法庭判定為罪犯,對于罪犯為什么還要進行保護?
小結:不管是最終判決有罪的罪犯,還是最終被判無罪的人,他們都是公民,都有人格尊嚴權。
提問5:哪些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小結:我國所有公民不論地位身份、貧窮富有、聰慧愚鈍、年齡大小(人人)都享有人格尊嚴權。
板書:人格尊嚴不可辱
活動二 辨析人格尊嚴權
PPT出示題板:
A.班主任沒收了學生的手機,但從不私自查閱里面的內容。
B.小凱因為沒做值日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C.小李隨母親改嫁后,母親要將小李的姓氏改隨繼父。小明不愿意,心中很煩惱。
D.照相館未經小紅及小紅家長的允許將其照片放在櫥窗內宣傳。
E.新聞犯罪活動中受害人的面部進行“馬賽克”處理。
F.班里東西丟失,小偉在校貼吧上沒有根據地說是小劉同學偷的。
G.校光榮榜上張貼著小王的照片。
提問1:題板上的七個問題哪些涉及人格尊嚴權?
小結:除B和G選項外都涉及人格尊嚴權。
提問2:剩下的五項哪些屬于保護和尊重人格尊嚴權的行為,哪些屬于侵犯了人格尊嚴權的行為?
小結:A、E屬于保護和尊重人格尊嚴權,C、D、F屬于侵犯了人格尊嚴權。
提問3:通過同學們的辨識,我們都對人格尊嚴權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來看一下課本第35頁“人格尊嚴權的具體表現”,請將上面的六種行為歸類,考一考大家,上述行為分別是保護或侵犯了人的哪種人格尊嚴權?
小結:A、E保護了隱私權;C侵犯了姓名權;D侵犯了肖像權;F侵犯了名譽權。
活動三 名譽權大家談
提問1:法國大戲劇家莫里哀說:“名譽比生命寶貴。”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結:名譽對于每個人都十分重要,它是對一個人品德、才干、信譽等方面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人格尊嚴權的集中表現。
提問2: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道德時,往往會用哪些詞語來描述?
提問3:名譽對一個人會有什么影響?
小結:①被評價為良好名譽的人心里會很舒服(精神上的滿足)。②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③還有可能獲得經濟利益。(結合教材P35公積金貸款)
提問4:大家都愿意做一個擁有良好名譽的人,可現實生活中名譽權受到侵犯的現象卻屢屢出現。請同學們說一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有沒有名譽權被侵犯的經歷?當你的名譽權被別人侵犯時你的內心感受是怎么樣的?
小結:內心感受是傷心、急于告白、內心痛苦、絕望等。
提問5:大家看咱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被傷害的經歷記憶猶新。可是在生活中我們一些有意或無意的行為也有可能侵犯過別人名譽權。現在大家來說說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哪些行為有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小結:前一段時間老師在學校也做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侵犯名譽權的行為中以“別人給自己造謠”最常見(方式有:捕風捉影、信口胡說;通過網絡貼吧謾罵侮辱;背后傳播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老師面前搬弄是非、打小報告)比例達80%;其次是給別人起侮辱性綽號(生理、心理缺陷;家庭經濟情況;戶籍所在地;性格特點)占75%;再次是老師和同學當眾用侮辱性行為、語言挖苦嘲笑的占60%(體罰、辱罵、揭短暴丑)。在調查對象中有被侵犯名譽權經歷的占70%,反思自己有可能侵犯過別人名譽權經歷的占65%。
調查數據顯示,我們很多人都有意或無意地傷害過他人的名譽權。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板書:維護名譽是我們的責任
活動四 維護名譽權有方法
提問1:當你的名譽權受損時,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求助于師長、當眾澄清、找旁觀者證明、訴諸于法律,“用拳頭說話”“以惡制惡”“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提問2:你覺得那種方法是錯誤的、不可取的?
小結:“用拳頭說話”“以惡制惡”“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是錯誤的。只會激化矛盾,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如果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還有可能使自己由被害人變成施害人。
提問3: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正確的?
小結:求助于師長、當眾澄清、找旁觀者證明、必要時訴諸于法律是正確的。
提問4:在實施時應該注意什么?
小結:找旁觀者證明、當眾澄清時注意好自我保護,以免發生新的傷害。最好的方法是求助于師長,讓老師家長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必要時訴諸于法律。
視頻新聞:演員白百何狀告舜網,法院判決白百何勝訴,被告舜網需對其進行公開道歉,并賠償其經濟損失、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3萬余元。
小結:白百何被侵犯名譽權案之所以能順利解決,是因為白百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了自己的名譽權。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的問題,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該做的,因為人格尊嚴不可辱;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不僅要受到道德譴責,還有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我們也懂得了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在尊重自己人格尊嚴與名譽權的同時,也要維護他人的人格尊嚴與名譽權。
看了“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