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教學設計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教學設計
本課內(nèi)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課的第一課時。就全冊書來講,第十課是結(jié)束課,在綜合提升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法制觀念方面有突出作用。單就第十課來說,第一課時著重解決正義這一話題 知的問題,即什么是正義、為什么要維護正義,為第二課時進一步解決怎樣維護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等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對這一課內(nèi)容的學習是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前提和基礎,是告竣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 違法社會規(guī)則,這是非正義的行為,任其發(fā)展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使其鄙視以不正義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為。
三、 教學目標(說目標)
依照《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大綱》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根據(jù)本課的具體內(nèi)容,及本課的現(xiàn)實針對性,三個維度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正義與非正義的涵義,正義對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明確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就是維護正義,了解有正義感的人應當做到的具體要求。
2.過程和方法
運用分析、比較、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分辨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能自發(fā)維護社會規(guī)則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正義充滿向往和追求,做有正義感的人;
能積極主動維護正義,見義勇為,匡扶正義。
四、 教學重點難點(說重點難點)
【重點】明辨正義與非正義、社會需要正義,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難點】未成年人維護正義既要見義勇為,又要見義巧為
五、 教法與學法(說教法、說學法)
確立依據(j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則是學校的主人,學習即生活,德育即生活,課程內(nèi)容應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告竣生生互助、師生互助,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
【教法】
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景中得到最真實的感悟
(2) 案例分析法―――以真實的案例,逐步引導,逐步深入研究生活中的問題
(3) 自主探究法―――通過學生討論,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 啟發(fā)式教學法―――帶著問題,積極參與,總結(jié)規(guī)律
二、學情分析(說學情)
初二學生對正義沒有明確認識的實際情況。由于正義問題比較抽象,學生雖然對正義有所耳聞,但對正義、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正義制度等沒有明確的認識。對上述問題有初步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成為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
針對部分學生存在押避規(guī)則對自發(fā)的約束的行為,不能自發(fā)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現(xiàn)實。部分學生為了個人利益或由于自由散漫等原因,會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談論法、歸納法、比較法
六、 教學過程設計(說過程、說亮點)
(一) 激趣導入
都說一個好的導入,是一個課堂成功的關鍵。我選擇了《今日報道》的新聞來引入正義的話題。下面,請老師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段視頻。
(看視頻后)
信賴老師們看完這段視頻,一定會有很大的感受,學生也是一樣的。我之所以會選這個視頻,是因為這個視頻,包含了我們這一節(jié)課的統(tǒng)統(tǒng)知識。我的教學設計就是圍繞著這個視頻開展活動的。
(二) 維護正義是統(tǒng)統(tǒng)善良人的聲音
活動分五個步驟進行
活動一:讓學生談談看了視頻的感受,評價每個人的行為
設計企圖:在這個視頻里,三個男人暴力搶劫一個女的,實在可恨;見此情形,路人果然無動于衷,實在可悲。我希望,用這樣的反面實例來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非正義行為的殘忍與冷酷,引導他們?nèi)プ非笳x!
活動二:讓學生換位研究如果你是那個被搶劫的女的,你會怎么想?
設計企圖: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所渴望的正義究竟是怎樣的,在這個視頻里,起碼正義就是當被欺負了,有法律來制裁這些壞人;當有困難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讓學生認識正義的可貴!
活動三:續(xù)寫故事三個歹徒得逞后,他們以后會怎么做?
設計企圖: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認識不正義行為的危害性。如果沒有了正義,邪惡就會囂張,整個社會就會非常混亂,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維護正義的重要性。
活動四:讓學生討論,假設在群眾的幫助下,抓到了那三個可惡的歹徒,怎么去處置他們?
設計企圖:根據(jù)以前的知識,學生很便當就可以說出用法律來懲罰這些不法分子。
★為什么要跟學生強調(diào)要學會用合法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呢?
主要是針對一部分不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來講的。
有一些初中生,當自己受到不正義的對待時,會選擇自己解決的辦法,比如被同學欺負了,就找朋友幫忙,教訓欺負自己的人,這就導致了一些校園暴力事務的出現(xiàn)。
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別人不正義,不代表我們也不正義,當受到不正義的對待時,首先要懂得運用合法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quán)力,而不能采用以牙還牙的報復方式。這個思想對于消除校園暴力事務有很大的作用。
【難點解答】
(最后一個活動,是解決從思想到作為的難點問題)
活動五:讓學生討論假設你在視頻里的搶劫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
學生肯定議論紛紛,比如報警。叫人幫忙逃跑等,
當然也有思想矛盾的學生會說:見到這些行為,我也想見義勇為,,但是萬一被歹徒捅了幾刀,小命都不保了怎么辦?
設計企圖:通過學生的討論,教材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在見義勇為的工夫,更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對此,我想讓學生看一看四川地震中的一些感人圖片,有那么一些未成年的學生,在最危難的工夫,為了救同學,不幸受傷甚至殉國的感人事跡 設計企圖:這似乎跟教材的思想有違背的地方。那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覺得如果在未成年人階段接受的教育都是先保護自己,才去保護他人;時間長了,有些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先己后人的慣性思維;長大了,可能會變得自私。見到不正義的事情,也許會像在視頻中看到的路人一樣,為了保護自己,有的逃跑,有的無動于衷!
我希望 學生能從四川孩子的身上自己去尋找感動,也許會給他們一個更加明確的正義的答案。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知識點歸納
1.走進正義P108_110
我們都愿意生活在正義之中。期盼正義,維護正義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聲。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生活中的正義:我們都愿意生活在正義中。被欺負了,有人斥責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鳴冤申訴;被侵權(quán)了,有法律制裁侵權(quán)者;有困難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義行為及要求
正義行為:在社會進程中,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quán)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quán)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正義的要求:正義要求我們尊重人的基本權(quán)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權(quán),公正地對待他人和自己。
(3)制度的正義性: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程序與規(guī)則不是為少數(shù)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每個人都能從制度規(guī)則的正常運行中受益,也都受正義制度規(guī)則的約束。如果沒有正義制度規(guī)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xiàn)社會公平。
(4)制度的正義的表現(xiàn)
有的表現(xiàn)為懲罰違法行為、,對非正義進行矯正,即矯正的正義;有的表現(xiàn)為對資源和利益的恰當分配、保證社會公平,即分配的正義;有的則通過制定嚴格的程序,讓大家都來遵守,以保證正義的實現(xiàn),即程序的正義。
2.社會發(fā)展需要正義P110—111
(1)為什么社會發(fā)展需要正義?
①有了正義和正義制度,即使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處于社會最不利地位的群體,也能夠得到社會的關愛,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fā)展。
②正義的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正義與公平的關系)。
③正義可以通過制度的調(diào)節(jié)來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使得社會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最后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如果缺少正義的支撐,那么社會必然土崩瓦解(正義對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
(2)我國相關制度體現(xiàn)了正義
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yè)保險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三道保障線.加上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等制度,構(gòu)成我國現(xiàn)有條件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是國家的一項司法救濟制度,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國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標志,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看了“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