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讀名著書目12本
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
2、《水滸傳》 施耐庵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
3、《朝花夕拾》魯迅
堪稱現代文學史 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4、《駱駝祥子》老舍
書中主要講述的是祥子的一生起起落落的故事。
5、《繁星·春水》冰心
6、《魯濱遜漂流記》笛福
故事情節逼真自然,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去寫作。
7、《格列佛游記》斯威夫特
8、《名人傳》羅曼·羅蘭
本書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
9、《童年》高爾基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11、《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
12、《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
閱讀名著方法與技巧
1、感知內容,把握情節。
通過閱讀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內容,了解它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發生、發展、達到高潮且結束的,矛盾又是怎樣解決的等等。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題思想都是在情節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展現出來的,因此閱讀小說首先必須熟悉并把握故事情節。
2、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環境。
某些作品可能對中學生而言有些陌生難懂,尤其是外國作品,所以就有必要了解一些關于作者的情況,如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傾向;了解一些作品寫作的歷史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動機以及作品問世以來人們的評價等等,這些背景性資料的了解對理解作品、把握人們很有幫助。
3、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創造的核心,而對人物的刻畫必須落實到具體細致的描寫當中,如對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矛盾沖突等方面的描寫。不同的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可能表現的側重點不同,例如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側重于通過人物的外在肖像、語言、行動去體現人物性格;而外國小說尤其是現代小說更側重于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展示,如托爾斯泰的《復活》、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
4、理解作品思想主題和意義。
名著的主題不是像貼標簽一樣明顯地張榜在作品的前頭,而是蘊藏于作品的所有藝術形象中,它有待于讀者去尋找、去挖掘、去發現、去獲得。讀者對小說作品主題的理解有一個由潛漸明的過程,還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薄到厚的過程。有些小說的主題不是單一的、可確定性的,而是立體的、多層次的、不確定性的,還需要讀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去理解。例如少年時讀《水滸傳》,看到的是打斗;青年時讀《水滸傳》,看到的是抗爭;中年時讀《水滸傳》,看到的是命運。
5、感悟與收獲。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能有所悟、有所感,或動情、或明理,這些感悟猶如靈感的火花一樣,稍縱即逝,閱讀者如不及時抓住,就很可能溜走,而當你需要或回想時卻無跡可尋。因此可以采用圈點批注法、抄錄精彩片段法,寫讀書隨筆、札記、讀后感、人物評論、書評、藝術評論等,也就是讀與寫緊密結合,心要靈,手要勤,筆要新,這樣可以將讀書的收獲慢慢積累起來,日積月累,隨著讀書量的增多與質的深入,必將會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與能力。
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1、讀書不二法
一段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只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
3、字斟句酌法
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別適合讀經典。
4、精華提煉法
對于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歷史學家吳晗就特別擅長做讀書卡片。他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張卡片上。他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讀完一本書,如果真能夠提煉出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閱讀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
1、多讀書。提高閱讀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書,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哪怕是有很多他不認識的字詞,但是在通讀之后只要他能夠答題理解書中內容就好了,孩子會慢慢發現書中的無限樂趣的。
2、查字典。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自己弄不清楚的詞語、成語等要多查字典,在查字典的同時,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增加了知識積累,同時 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孩子會更加喜歡看書的,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要養成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
3、讀原著。尤其是讀名著或者外文的時候,翻譯的作品很多,要想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傾向還是應該讀原著,對于外語的學習,要盡量的讀原文,因為原文才是地道的外文,符合語言的運用規律和語法特征。
4、做筆記。讀書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每次去讀,每次都要記筆記,你會發現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經常記筆記可以促進自己的總結和思考,有利于 理解能力的提高。
5、隨時隨地。很多人覺得時間緊張,無暇讀書,其實讀書不一定非要選擇自己空閑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姿勢,舒服的位置去讀,而是可以隨時隨地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公交站等車的時候,比如在 排隊等電梯的時候,比如在睡前的清醒時候,都可以拿出書來讀,這樣會在無形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讀書該怎么讀比較好
讀書沒有一定之規,最主要的就是理解。如果是經典的作品,可以反復去讀,也可以多查閱資料,看看其他人是怎么點評的,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去反復琢磨體會。而一般的文學作品,可以在讀書以前先看看簡介,這樣讀起來會比較容易理解,更快理清書中人物關系,讀書時不僅速度快一些,理解上也能更近一步。
讀書時可以邊看書邊做筆記,把自己的讀書感悟和心得寫在書旁,每時每刻讀書心境是不同的,書常讀常新,而且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做記錄也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式。讀書最好不要中斷,中斷以后讀書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建議讀完一本書再去讀另外一本書,效果會更好一些。讀書可以讀完以后幾個人在一起進行討論,會獲得更多的想法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