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考政治哲學必須牢記的N點
可見命題人考查的用意啊!要知道:“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道理,但我覺得僅僅看課本是很難得到收獲的。所以我學會了在題海與課本之間來回穿梭、徘徊,就這樣,【知識儲備】就在我的記憶中形成了。所以基礎這東西是必須要加以強
記、牢記的,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只要我們記住了,記牢了,還怕命題人怎么考么?加油!相信你能行哦!!
【知識儲備】
(1)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
(2)哲學的任務: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是“哲學”,別漏了‘真正的’這三個字哦!)
(4)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5)哲學是具體知識的總結。(而不是“總和”)
(6)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強調的是‘具體科學’而不能誤認為“具體科學以哲學為基礎”這樣意思就變了噢!就
不對啦!)
(7)哲學的兩大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8)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而不是“辯證”關系)
(9)哲學的基本問題在人們現實活動中表現為主觀和客觀的關系。
(10)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是否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即: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
(11)哲學的基本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12)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如果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那么它就是可知論,反之,它就是不可知論)
(13)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中:
1.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它就是:唯物主義(即:物質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它就是:唯心主義
(13)辨別在唯物主義中的幾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標志性字詞:金、木、水、火、土、氣者、陰陽)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標志性語言: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機械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如:巧婦難為無米之飲)
(1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的屬性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根本屬性)
(15)區分在唯物主義中的兩種基本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人的意識)[例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常見的觀點:存在就是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等。
2.客觀唯心主義(人以外的意識)[例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常見觀點:未有此氣,已有此理、理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
(16)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指的是: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17)什么是二元論的觀點?(即:把物質和精神看作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
(18)真正的哲學是科學的哲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哦!因為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19)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別漏了“真正的”這三個字哦,正因為是“真正的”所以才用“精華”這個詞)
20.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是“升華”而不是“精華”噢!做選擇題時要注意啊!)
(21)馬 克 思 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了(實踐)的觀點
(22)毛 澤 東 思想是第一次理論的飛躍
(2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 個代 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但是不包括“毛澤東思想哦!)
(24)人們在實踐和認識中必須解決問題的首要問題是:
1.對世界本質的認識
2.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思考和回答
(2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6)人類社會夠成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素質、生產方式
(27)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而不是“客觀性”哦。)
(28)在運動與靜止的關系中:
1.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
2.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29)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30)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事物的相對靜止
(31)注意區分并記住以上4個觀點,選擇題愛考的噢:
1.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這是絕對運動的觀點)
2.飛矢不動。(這是絕對靜止的觀點)
3.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只看到了絕對運動而否認了相對靜止)
4.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看到了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32)在做選擇題時,只要看到選項中有 改造、改變、創造、消滅規律等說法都是錯誤的哦。(因為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改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在原有規律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聯系,記住咯!)
(33)規律的特征(特點):客觀性和普遍性
(34)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屬于物質范疇
(35)常見的事物中不屬于物質范疇的有:基本路線、思想觀念、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工作計劃、工程計劃方案、法律法規等(因為這些是人腦的意識而已)
(36)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是客觀的。(而不能認為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哦!也不能認為是由“人腦”決定的,而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
(37)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8)我們的祖先最早用來表達意識的概念是:靈魂(記住噢!)
(39)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而不能誤認為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這點一定要明確)
(40)意識能動性所具有的特點:
1.目的性和計劃性
2.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41)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是:尊重規律
(42)堅持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一(而不能將其位置對換,哦!);
(43)什么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1.人具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如:干勁、態度、意志…)
(44)實踐的特點:
1.客觀物質性
2.主觀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
(45)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改造世界的生產活動
(46)實踐的“主觀”見于“客觀”(而不能把兩者對調)
(47)獲得認識的途徑有:
1.直接經驗
2.間接經驗
(48)真理所特有的特點:
1.客觀性
2.有條件的、具體的
(49)真理的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
(50)認識所具有的特點: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51)注: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52)注: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
(53)在唯物辯證法中:
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和基本觀點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
3.我們認識問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辯證法的本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54)注:并不是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因為聯系是有規律的。
(55)在聯系的特點中:
1.普遍性(標志性語言:相互影響、制約、作用,不能孤立存在。)
2.客觀性(標志性語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建立新的連系)
3.多樣性(標志性語言:進而、直接的、間接的、表面的、本質的、眼前的、長遠的)
(56)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優化趨向
(57)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58)判定新事物的標準在于:它們是否因事物的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而不是因新舊、時間的新后、力量的強弱來判斷。)
(59)要注意區分庸俗進化論和激變論哦!
1.庸俗進化論:否認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認為事物的發展只有量的漸進,沒有質的飛越。(選擇題考過)
2.激變論: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60)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滿腔熱情的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壯大的最根本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有強大的生命力
2.有遠大的發展前途代表是物發展方向
(61)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下一頁學高考政治哲學必須牢記的N點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