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繁盛一時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隋煬帝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后世最重要的貢獻。
⑴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⑵開鑿時間:605-610年。
⑶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⑷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⑸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⑹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貞觀之治”
1、隋朝的統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經歷兩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淵,都城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采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訓;
②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
③注意“戒奢從簡”;
④整頓吏治;
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為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而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她在位期間,繼續實
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舟所以比人君,誰所以比黎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左邊這段話唐太宗曾經引用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這句話表明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在他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于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注意節儉等。
3、唐朝經濟繁榮表現在:
農業方面:①水利事業發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
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發達;②陶瓷業發達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907年,唐朝滅亡。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1、科舉制的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
2、科舉制的產生:①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
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誕生
3、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
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 科舉制對隋唐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和同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時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3、唐朝在今天新疆地區先后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他們成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4、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后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5、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來南詔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云南王。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對外友好往來
1、唐與日本的關系
(1)日本先后派出10多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訪問。
(2)唐朝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①仿效唐朝進行政治改革 ②參考漢字,創制日本文字
③在社會生活習俗方面學習中國。
(3)唐玄宗年間,鑒真經過6次努力東渡日本獲得成功,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2、唐與新羅(朝鮮)的關系
(1)貿易方面: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2)文化方面:新羅來唐留學生最多,學習中國文化,仿效唐朝制度。
3、唐與天竺(印度)的關系:
玄奘西游: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經,他著《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4、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
5、“天竺”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6、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 盛唐時期 詩歌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詩仙”
杜甫 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期 詩歌深刻放映歷史時代 “詩圣”
白居易 輝煌不在的唐中期 直如白話,通俗易懂
4、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1、唐朝著名書法家有:顏真卿和柳公權。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柳公權自創“柳體”,后人把他們并稱為“顏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和吳道子。吳道子被后世稱為“畫圣”。
3、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因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其內容主要是宣揚佛教。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1、10世紀初,契丹族杰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今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宋真宗來到澶州城親自作戰,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興慶。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北宋交戰,雙方損失很大。后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5、12世紀初,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滅遼,后又于1127年滅掉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都城在臨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殺敵,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后來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