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政治知識點
初三年級政治知識點:公平
1、什么是公平?
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要承擔應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到的利益,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2、列舉我國近幾年采取的哪些政策體現了社會公平?
農村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下崗工人再就業制度;實行公務員選拔制度;實行廉租房制度等。
3、維護社會公平的意義有哪些?
(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斷延續;(2)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社會的和諧發展;(3)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和社會的長消費品市場久安。
4、我們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力量(2)要靠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3)具體做法: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5、判斷正義的標準是什么?
凡是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相反,凡是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行為。
6、正義要求每個人必須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正義制度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現代社會典型正義人物代表:任長霞(打擊黑社會勢力)、魏青剛(奮不顧身救人)、徐洪剛(英勇同歹徒作斗爭)等等。
7、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1)要為人正直(2)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3)要堅持正義的標準(4)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的要求(5)要鄙視和制止非正義行為。
8、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必然隨之產生一定的責任。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承諾是責任產生的重要來源之一。
9、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歷的變化,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便不斷擴展變化,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發生改變。認清自己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多種社會角色,承擔好各種社會責任。
10、承擔責任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1)耗費時間,影響興趣和愛好(2)承受壓力,影響健康(3)利益受到損失(4)甚至危及生命。
11、為什么要承擔社會責任?(承擔責任意義)
(1)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對個人來說)承擔責任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潛能,支實現奮斗目標,可以贏得別人的信任、幫助和支持,可以獲得自尊和自信,增長才干,獲得社會的承認與贊譽。
(3)(對社會來說)承擔責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與發展。
12、不承擔責任有什么后果?
(1)會給個人、他人和社會帶來種種不良后果(2)會受到道德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幫助和支持,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13、如何讓社會投給我們贊成票(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1)承擔起自己的責任,A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B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C學會在不同的責任面前進行選擇。要分清責任的主次和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學會統籌兼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初三年級政治知識點:民族關系
1、列舉我國的社會巨大變化。
(1)百姓生活發生了大變化。人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已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舉例:A、原來穿衣顏色單一,而現在衣服五顏六色,追求時尚。B、原來人們只是吃飽,而現在追求吃好、綠色消費。C、原來人們一般住平房,現在多是樓房。D、原來人們騎自行車,而現在多是摩托車、小轎車。
(2)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表現:A、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已躋身于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B、我國科技突飛猛進,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已占有一席之地。C、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設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和強大戰斗力的軍隊。D、我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舉例:A、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并獲金牌第一B、神舟六號、七號發射成功C、青藏鐵路全線貫通D、嫦娥一號探月成功E、研制大飛機
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1)黨的正確領導(2)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3)人們的辛勤勞動(4)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5)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6)堅持科學發展觀(7)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2、黨的地位如何?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
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是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
這是因為(1)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黨的奮斗目標是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指引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什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舉例說明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以及先進人物代表。
(1)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A、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B、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C、西部大開發D、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實施科教興國戰略B、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C、神舟七號和嫦娥一號發射成功D、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
(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農業稅B、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C、實行廉租房制度D、關注下崗職工再就業
先進人物代表:鄭培民、孔繁森、任長霞、王啟民、許振超等。
5、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制度?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原因: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
6、在我國各種經濟成分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地位如何?我國對此采取了什么樣的方
針?
(1)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是經濟制度的基礎,其中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3)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7、為什么要堅持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對實現共同富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發按了關鍵性的作用。
8、為什么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1)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2)它對于增加稅收、活躍市場、拓寬就業門路、方便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
9、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什么?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我國分配原則和分配制度是什么?實行這樣分配制度有什么意義?
分配原則:確立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意義:(1)改變了以往的“大鍋飯”做法,有利于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11、怎樣理解共同富裕?
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它是一個逐步消滅貧富差距的過程,但它不是同步富裕、同時富裕。
12、我們黨的哪些政治體現了共同富裕?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取消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政策、關注下崗工人再就業等等。
13、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原因:(1)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國家,只能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去管理國家事務。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14、如何理解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1)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2)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權力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它們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根本目標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服務。
(3)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上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對人民負責,依法行使國家權力,同時,他們要受人民監督,按人民的意愿辦事,人民有權依法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代表。
15、我們青少年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1)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熱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應有的情感。
(2)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積極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盡到小主人的責任,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盡一份力量,是我們應有的行動。
16、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是什么?我國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
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是我們事業勝利的基本保證。
17、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是什么?我國實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它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分布特點: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
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意義:妥善地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主權利,使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
18、青少年如何理好民族關系?
(1)應自覺擁護我國的民族政策。
(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做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學平等相處,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