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
八年級下政治第五課 隱私受保護知識點
1、隱私的的含義、具體內容、保護隱私的意義
①隱私的的含義:人生在世,總有一些(是指公民)不愿為人所知(或不愿公開的)、侵擾的秘密;總有許多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純個人私事。這些都屬于隱私。
②具體內容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體缺陷、婚戀情況、家庭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等;私人領域,如住宅、個人行李、書包等。
③保護隱私的意義:每個人都渴望在社會中保留一塊只屬于自己的空間,這樣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是人獨立自由的需要),從而獲得內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寧,體會到做人的尊嚴。(是人們對自身安寧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設以人為本、崇尚人性與個性的現代社會的需要。)
※2、隱私權的含義P48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3、對‘隱私就是丑事’的說法發表見解
從隱私的概念和內容看,隱私簡言之就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秘密,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個人的很多方面,如電話號碼、身高、收入等。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隱秘性和④主觀性的特點。可見,隱私并非丑事。
4、隱私權的內容:
隱私權的真諦是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生活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有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擁有搜查權的機關只有公安部門和人民檢察院,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搜查公民的人身、住宅。只有執行拘留、逮捕任務時,需遇到緊急情況,偵察人員才可以不用搜查證進行搜查。其他任何無證搜查,被搜查人都可以拒絕,并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
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開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關系、儲蓄密碼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傳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對的信件、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開。公民有權自己決定利用自己的個人信息從事有益于社會的活動,如將自己特殊的生活經歷寫成自傳,公開自己的信件等。
5、保護隱私權的意義
隱私權賦予公民對其個人秘密的自由決定權,它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6、不屬于隱私的情況: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政治生活有關的個人的私生活和個人信息,則不屬于隱私,不受隱私權保護。
※7、如何尊重他人隱私?
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即破除我國傳統文化中宣揚人格依附的陳舊觀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間,不搬弄是非、揭人短處、擾人安寧;不因好奇而熱衷于打聽別人私事、傳播別人的秘密。
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責任保證個人隱私的安全,信譽體現對他人的忠誠。親人、朋友、同學之間常常會分享一些個人秘密,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時,我們要承擔起對這份隱私的責任和信譽,這不但能保護自己的隱私,也是對他人隱私的保護和尊重。
※8、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
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個人隱私權里無不包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責任和信譽。責任保證個人隱私的安全,信譽體現對他人的忠誠。親人、朋友、同學之間常常會分享一些個人秘密,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時,我們要承擔起對這份隱私的責任和信譽,這不但能保護自己的隱私,也是對他人隱私的保護和尊重。
9、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道德的呼喚,有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10、侵害隱私權的表現: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1)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的行為;(2)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等。這些侵害隱私權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后果)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1、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信息,不屬于侵權行為。
12、法律保護隱私權的方式: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13、青少年如何增強自我保護隱私的意識?
我們在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另外,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我們在上網時要掌握網上安全運行的知識,以避免個人隱私在網絡中被瀏覽和擴散。
14、維護隱私不等于自我封閉。
保護隱私不等于自我封閉、與世隔絕。當自己遇到麻煩、產生困惑、出現煩惱時,應學會與值得信任的人溝通和交流,以獲得成長所需的理解和幫助。
15、能夠自覺地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八年級下政治第六課 終身受益的權力知識點
1、教育的含義:
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教育對個人的作用: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已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類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
3、教育對個人、國家的意義:(受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生活奠基。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渡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接受教育,喚醒潛力,發展才智,才能擺脫愚昧,增長才干,豐富人生,享受現代文明,在職業活動和其它活動中獲得成功。教育對于個人一生的成敗至為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于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因此,受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4、受教育權的含義:
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5、義務教育的含義:
所謂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這里的“義務”,是指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適齡兒童少年都要遵循并應盡的義務;這里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
6、義務教育的特征:
(1)具有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推行和實施;(2)具有普遍性,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要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3)具有免費性,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免收學費。(注意這里的免費不是全免費,只是免除學費,還需要繳納書本費、雜費等。)
7、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方式一: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請老師找小梅的父親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繼續學習。
方式二: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請他們找小梅的父親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繼續學習。
方式三:尋求婦聯、共青團組織的幫助,請組織找小梅的父親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繼續學習。
方式四:尋求教育部門的幫助,請教育部門做小梅的父親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繼續學習。
方式五:尋求法律幫助,讓法律判決其父同意小梅繼續學習。
8、如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當我們的受教育權受到他人剝奪或侵犯時,我們可以采用非訴訟方式或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9、我們未成年人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在我們這個不發達的大國辦教育、普及義務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勞動供子女讀書也不容易。作為學生和子女要對國家和家庭千方百計地保障我們的受教育權存有感恩之心;要為自己的發展,更為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
10、初中學生應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其一,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
其二,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得中途輟學;
其三,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11、為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做到: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與老師同學探究問題;課后認真復習,獨立完成作業;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尋正確的學習方法……
12、怎樣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意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13、初中階段是身心和智能發展最為迅速、最為顯著的時期,也是我們掌握知識、塑造自我的黃金時期。
14、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以勤奮和智慧去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光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功立業。
15、現代社會應具備終身受教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