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答題模式大全(3)
初中語文答題模式三、記敘文
(一)體味修辭類語句的作用
1. 明確所用修辭手法。
考綱中明確考查六種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可以利用口訣進行記憶
“二比二問一擬夸”。
2. 歸納答題模式。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結合句子)
擬人:生動地寫現了……(結合句子)
排比:增強了……的語氣語勢,表現了……(結合句子)
夸張: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結合句子)
反問:增強了……的語氣,強調了……(結合句子)
設問:強調了……,引起思考。(結合句子)
注:以上列舉的這些,只是我們常規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不論是前
面的“帽子”,還是后面所要表達的內容,都要結合具體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 解題步驟
修辭手法+ 帽子 + 對象特征 + 作者的情感(情感是關鍵)
(二)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 、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1)理解詞語的本義;
(2)看該詞在句子中的表達對象;
(3)對表達對象做必要的提煉(聯系語言環境提煉意義指向概括詞);
(4)再看該詞表達得怎么樣?(起什么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語言,使表達簡潔準確;
(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語句是否通順。
2 、詞語在語境中的作用
看該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是否生動或準確表現了句子內容(對該詞語表現的內容要提煉意義指向概括詞,否則,答題語言不簡潔)。
(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1 、主要題型
1)以辨析為方式的選擇題。要求學生能仔細辨析句子的細微差別,作出恰當的選擇。
2)以表述為方式的解說題。要求學生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能準確地解說句子的含義。
3)以賞析為方式的評價題。要求學生能把握詞語和句子的呈現特點,對其表達效果作出恰當的評價。
2 、解題思路
理解句子含義,要聯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深層含義,要聯系作品的背景。
理解句子深層含義,要聯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評析句子內容,要聯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點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訴讀者哪些信息。
(四)句段作用
1. 句子或段落在結構方面的作用有:
(1)總領全文、引起下文。此類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話或前面。
(2)為下文作鋪墊。此類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間。
(3)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類句子在文章的中間。
(4)總結上文。此類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應。此類句子允許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 句子或段落在內容方面作用有:
開篇點題、點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深化主題等。
(五)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1 、標題的含義
(1)表層含義即標題的字面含義、文中內容;(2)深層含義即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
2 、標題的作用
(1)作為全文的線索;(2)突出主題,點明主旨;(3)造成懸念,引起讀者關注;
(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節;(6)一語雙關。
3 、標題的好處(為什么以此為題)
標題的深層含義 + 標題的作用
(六)人物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1 、人物描寫的作用 (肖像、語言、動作、心理)
1)揭示人物內心情感;
2)烘托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
注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結合相關環境、扣住文章主題。
2 、環境描寫的作用 (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環境、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位置)
2)渲染氣氛(氛圍)。(一般放在開頭或中間的位置)
3)烘托人物心情(像興奮喜悅,憂愁感傷,沮喪,絕望等等)。(隨時出現,位置不固定)
4)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一般放在中間的位置)
5)形成對比,突出主旨。(隨時出現,位置不固定)
6)引出下文。(一般是放在文章的開頭位置)
(七)概括與歸納
1 、段落的劃分
1)按時間先后和情節發展變化劃分;
2)按敘述的空間或地點的轉換劃分;
3)按所敘事情的性質劃分;
4)按作者的認識過程或思想感情的變化劃分;
5)按人物活動劃分(寫一個人的幾個活動片段及寫幾個人物的文章,可用這種方法)。
2 、概括、歸納的方法
1)摘句法:即摘錄這一段(層)中最能表現中心的語句(首括句、結尾句、中心句)。
2)縮句法:將能表現段意(層意)的長句壓縮成短句。
3)聯合(結合)法:把重要意思連接起來,概括出聯合段意。
4)擇要法:在若干層意思中,可選擇主要層意為段意。
(八)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解析:
1 、分析文章標題來判斷主旨
通過對標題的分析能初步確定文章主題。
2 、分析文中關鍵句來判斷主旨
1)文章的開頭/結尾句或者段。
2)文章中的議論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抒情句標志參考:強烈的感嘆或反問等語氣/直接抒發某種情感(悲傷,喜悅,流淚等)
3)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語或者句子。
4)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語言。
3 、通過分層歸納大意歸納文章主旨
對于一些不容易看出主旨的文章,可根據文章結構將文章分層,然后將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
(九)記敘文思路結構
1 、記敘的順序
(1)順敘
作用:采用這種寫法可以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現出來。
(2)倒敘
特點:把事情的結局或后面發生的事情先寫出來,然后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內容上,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
結構上,使敘述有波瀾;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
特點:在順敘的過程中,由于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的情節的敘述,插入相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后再繼續原來的敘述。
作用:補充交代,使敘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實、更周密、在結構上更緊湊,能夠更好地突出中心。
2 、抓文章的線索
(1)類型:物線、事線、人線、情線、時線、地線
(2)作用: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
(十)感受、評價、鑒賞類題目
1 、閱讀感受
1)聯系文本,感點明確。首先必須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用最簡潔的語言簡明扼要地提煉出感受體驗,在簡短的文句中表達自己的看法。
2)感受真切,表述精當。要圍繞感點,精當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讓讀者感受到你的感想是真切的,是言而由衷、言之有理的。由于文字的限制,表述的語言必須是精煉的。
3)聯系實際,聯系自身。閱讀感受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感受作品思想內容,結合體驗和自身思想,領會作品的啟示。這種片斷寫作必須在短小的篇幅中做到聯系實際,聯系自身。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說出自己今后將怎么行動。
4)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閱讀感受和評價要做到條理清晰,即文章內部思路清楚。感點的提出和論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邏輯的推理和演繹,都應當條分縷析,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5)語言通順,表達流暢。語句通順,文脈連貫,有一定的論辯力量和論述的氣勢。
2 、閱讀評價
1)觀點要正確。對文中人物思想性格、社會現象的褒貶、文本觀點的評價要正確,要有真知灼見;不能把對的說成錯的,或把錯的說成對的。這就要求我們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2)觀點要鮮明。贊成還是反對,同情還是反感,提倡還是抨擊,都必須態度明朗,而且要在顯要位置揭示出來。切不可模模糊糊,模棱兩可。
3)分析要充分。要作比較充分的分析闡述,既要表明態度,更要依據文本的具體內容說出理由,做到分析有據,鞭辟人里,有較強的邏輯性。
4)層次要清晰,語言要通順。
3 、閱讀鑒賞
1)要準確鑒別出文本的藝術特色,如運用了哪一種表現手法?結構上有什么特色?運用
了哪種修辭手法?是比喻還是擬人?是排比還是對比?
2)要準確把握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3)要著重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對表現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或文中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