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小學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
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家庭教育中,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
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勤于練字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恒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
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所以家校配合,共同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好小學語文的小技巧
一、理解課題,介紹作者。有關題目的解釋、作者的情況及相關的資料等。
二、一讀課文,了解內容。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學習字詞。對生字音形義的把握,對新詞、重點詞、不理解的詞要通過查找工具書、或是借助語言環境理解其表面的意思,為課堂上的深入理解掃除障礙。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以課后思考題為主,能夠基本理清文章脈絡。
五、品讀課文,積累詞句。帶著欣賞的目光讀課文,把那些好的語句抄寫下來。
六、課外延伸,拓展閱讀。結合自己閱讀查找的課外書,尋找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或粘貼在預習本上,或變成自己的話記錄下來。總之對自己搜集的材料要理解,不能盲目照抄照念。材料不一定長,關鍵是有用。
七、熟讀課文,質疑問難。課文要盡量讀得正確流利,并且提出自己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待課堂上重點解決。教師在檢查預習本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看過“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