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學好語文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勤于查正
在閱讀寫作時遇到“攔路虎”,要馬上查字典、成語詞典或其他工具書,千萬不可蒙混過關,自欺欺人。否則就容易讀錯、解錯、用錯,鬧出笑話來,甚至誤了大事。作為中學生,手頭一定要有一本《新華字典》和《漢語成語詞典》,若條件許可,還可以買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勤查工具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閱讀和寫作上的一些障礙,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擴大知識面,積累詞匯,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勤于動筆
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話說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能勝過最強的記憶。因此讀書要做好筆記。筆記可以是提要式、摘錄式和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種形式交*使用。還要堅持寫日記,要學會觀察生活,把察有所感,心有所得,及時記下來,以備日后選用。勤于練筆,形式多種多樣,除以上兩點外還可以自擬題目寫作,也可以嘗試投稿。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會從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勤于背誦
死記硬背是我們反對的,但不可“矯枉過正”,如果腦子里沒有因背誦而形成的足夠的積累,別說寫文章會是滿篇空話,就是平時談吐也會讓人瞧不起。“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才是文化人應有的素養。所以對課文中的優秀的的詩文名句,一定要背下來,這會使你終生受益。在課外閱讀中發現了精美的篇章文段也要抄下來,背下來,不要怕吃苦,功到自然成。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勤于觀察
中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隨時隨地的觀察生活,因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這不僅是學好語文的需要,也是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一種積極的表現。觀察,一要用眼看,二要用心想,三要用筆記。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是獲得素材的重要手段,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了很多著作,大部分資料就是靠長期的觀察寫出來。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精于修正
修正就是修改文章。修改是寫文章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文章章質量的重要措施。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視文章的修改,老舍曾強調,文章草稿打好后,要“狠
狠地改,不厭其煩的改”。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就要學會精心修改自己的文毒不搞形式,不停留在增刪個別字詞和幾個錯別字上。要從遣詞造句、標點符號、修辭方法、段落層次、過度照應、題材修飾、審題立意、語言風格等多方面,認真地全方位的字斟句酉的推敲和修改。只有這樣才能改出精品來。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書寫工整
常言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書寫工轄,卷面清晰,既能讓讀者準確認讀全文,還可以給人一種美感并有“先聲奪人”之妙。所以書寫萬萬不可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良好的書寫習慣,一是要規規矩矩寫字,做到工轄、規范;二是講究文面,做到整潔大方;三要講究行款格式,行文時的正標題、副標題、引文、序碼、空行、對話、署名等都要符合約定俗成的行款格式,不能自行其是,否則影響效果。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持之以恒
學習上要有一個較具體細致的計劃,每天該干什么,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完成哪些任務,自己都應該心中有數,尤其是對經典著作的閱讀一定要恰當地做好時間的安排。鄭振鋒先生說,“不怕做的少,只要大大堅持做,最終一定有成績”。忽冷忽熱,一曝十寒的做法是萬萬要不得的。毛澤東就讀書問題曾有高見: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尤其是在失敗氣餒的時候,一定要有信心,不能放棄努力。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思辨感悟
“悟”即悟性。王國維先生講的。古今成就大學問者大事業者,經歷的三境界中,第三境界即“眾里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講的就是這種“悟性”。一個中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本功,有比較廣闊的知識面,又肯動腦筋想題,那么他肯定會處在一個高的“境界”中,也往往會有百思不得其解,忽又豁然開朗的感受。這種感受就是來自于對書中問題的思考,生活中是非真偽的辨別,思考的多,交流的多,就可以思維敏捷、融會貫通、視野開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要去粗取精
在讀書過程中,去粗取精是個重要的原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淵流長,有精華也有糟柏,在當今開放的社會,優秀文學作品很多,但是頹廢的粗俗的東西也充斥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必須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精神,摒棄粗俗,吸取精華,因為粗俗的東西不僅無益于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極容易對中學生的心靈造成侵蝕,并貽害無窮。
總之,學好語文是個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一定能行之有效。
看過“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