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句子賞析
竹影原文
幾個小伙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吃過晚飯后,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里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涼。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里強起來。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贊美了一番之后,我說:“我們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么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里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里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里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里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著:“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里的橫幅呢!”“這一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里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臟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弟弟連忙揀木炭給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我們也更加高興,一邊描,一邊拿許多話問爸爸:
“管夫人是誰?”“她是一位善于畫竹的女畫家。她的丈夫名叫趙子昂,是一位善于畫馬的男畫家。他們是元朝人,是中國很有名的兩大夫妻畫家。”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么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么‘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布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布置在紙上,然后成為竹的名畫。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并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于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于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為什么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一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一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朱砂來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里,丟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著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說著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竹影原文賞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文章描寫了作者幼年時與小伙伴們在月下看天地、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的有趣游戲及對中國畫的認識,充滿了童真、童趣。孩子的游戲,在一般人眼里也許不屑一顧,但在豐子愷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從而,揭示出藝術和美常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蘊藏在平常的生活之中。為我們指出了藝術與游戲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即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美。同時,還有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散文除評論外,大多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有濃厚的生活情趣。豐子愷先生喜歡兒童、熱愛兒童、崇拜兒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兒童生活,表現童真童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的這部分散文受其繪畫造詣的影響,文字樸實準確,刻畫細致,淡淡的敘述中往往蘊含深刻的內涵,耐人尋味。
品讀課文,會發現文章于樸實之中見生動入微,平淡之中見童趣。具體表現為:
1、寫景用語精準,精細入微,大有中國畫寫意的意境:
試看下面的例子:
看天:
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看月:
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里強起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
看人影:
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
看竹影: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
2、敘事寫人,觀察細致,運筆處處充滿童趣、童真:
例如:文章中寫孩子們觀察天空中光線、色彩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木炭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等等都是非孩童所不能為的。
最富有童趣的是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子。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涂掉,因為會覺得這是一種丑化。
還有兩處:
其一,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臟了我家的水門汀。
其二,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我們也更加高興,一邊描,一邊拿許多話問爸爸。
寫華明難為情,把手藏在背后,很具有孩子氣,很是生動,用詞準確。寫看到爸爸也參加進來描竹影孩子們更加高興,邊描便問爸爸問題,也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3、立意高妙,大巧似拙。
孩提往事,興手拈來,娓娓道來,似是若非。
明明要寫月下描竹影,卻蕩開一筆,從孩子們晚飯后乘涼寫起,為寫月光作好了鋪墊,接著寫孩子們質疑解疑“煙氣”,月光下描身影,等等,都為描竹影造好了勢,突出了孩子們好奇,興趣易變化的心理特點,最終他們的所有的興趣都集中在了水門汀上描竹影,以及聽爸爸講中西繪畫的不同上來,從而讓爸爸輕松完成了一堂獨特的關于繪畫藝術的教學課。讀至此,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到寓教于樂,想到藝術和童真、童趣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以及怎樣教育引導孩子等等之類的問題。這就是古人所謂的意近而旨遠的文章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