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散文600字
高中優秀散文:藍雨飄飄
一切的一切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我忘記了一切,也忘記了你的存在。知道你再次把我點醒,我才再次意識到你曾經在我的生命中出現過。時間不會停止,而我卻將這一切的一切都叫給了時間,讓風帶走了時間中的悲哀與快樂,只留下風的聲音。
我早已將這當做過去的事了,我把心鎖了,丟失了記憶。我早已不知還會有人這樣關心我!我的錯誤傷害了他們,但我卻用行動完成了他們的希望,放棄了夢想。沒有握緊朋友的手,就這樣離開了我。留下了太多太多想說的話,但卻不知道改說什么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我們無法改變只好去面對。曾經的曾經說好要攜手共同走到最后卻都離開了;曾經的曾經說好要快樂,最后卻是痛苦的離開了。我們曾有各的選擇,我的選擇永遠是省略號,沒有結尾。
十六歲的雨季,花季,都是一個季節。如果說得太多,太重,就會失去她的本意(我想說的其中一部分)。十六歲的季節是一個神秘的季節,我們都不想把太多的話講出來。你所想知道的就在我的表情,我的舉止,我的話語間間。就看你如何去尋找!我很謝謝你,讓找回了一份友情,在這最后的時光中不再讓我孤單。
有些話并不是要說出來的,而使用時間去品味的。
歲月如歌,年華輕許
斑駁了誰的記憶,蒼老了誰的容顏
那不經意想的歲月是誰伴你成長,又是誰在輕吟
留念著風中的回憶,冷夢鈺在這輕殤斑駁嵐嵐的風中伴你一生。
高中優秀散文:讀書真是一種緣分
一些讀書人常希望自己敬慕的名家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名家礙于情面不好退卻,只好列出一個自己認為好書的清單,推薦給讀者。然讀完后卻往往對部分書感到大失所望,便開始對名家埋怨起來。其實,這并不是名家推薦的書不夠好,而是讀書實在是需要緣分的。
讀書有時就好像相親。大家都看好的女子不一定就和你般配,同樣大家都看好的一本書卻并不一定適合你讀。大家應該都不會否認《紅樓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吧?然而,我卻常聽到身邊一些人講出這樣的疑惑:“不知什么原因,《紅樓夢》如此經典,我卻總是讀不下去?”這就是緣分的問題了,就像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大家都趨之若鶩,然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沒有興趣。
讀不下去的書,千萬不要硬著頭皮去讀,那樣只會是兩敗俱傷,既傷害了自身的閱讀興趣,也傷害了一本書的尊嚴。我記得余秋雨也在《青年人的閱讀》一文里講到了閱讀需要緣分的話:“這么有名的著作也要放下?是的,放下。因為你與它沒有緣分,或許說暫時沒有緣分。”此外,陳丹青也多次表示,每個人喜歡讀的書都不盡相同,因而他從不向大家推薦閱讀書目。看來,閱讀還真是一件與緣分無法分開的事情。
還記得,多年前一位文學前輩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叫做《情人》(杜拉斯)。我立馬跑去書店買了一本,看了幾頁卻怎么也看不下去,越往下看,越是感到痛苦,隨即便把書放到了一邊。某天,我到書店漫無目的地隨意翻書,只翻看了幾頁《邊城》(沈從文),便像是找到了知己一般,愛不釋手,買回家,一連讀了好幾遍。
我總認為閱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分。你想,茫茫書海,閱讀的小船突然打撈上那么一本與自己意趣相投的好書,該是一件多么難得的事情啊!因而,后來我再也不找名家或是前輩給我推薦閱讀書目,當然,并不是他們推薦的書的內容不值一看,實在是很多時候“他人做媒”的書與自己沒有半點的緣分,很難順暢地讀下去。
我又想起了中學時一位老師的話:“如果上大學,不讀到一百本名著,大學就算是白上了。”當時,我也對這話是相當贊同的,可是后來當我真正上了大學后,突然不這樣認為了。盲目地去讀上一百本名著,收獲的效果一定是細微而不長久的。或許,當時你能夠洋洋灑灑地講出書中的細節,可是多年后,許多一定已變得模糊,甚至毫無印象。沒有緣分的讀書,往往只是淺嘗輒止,深入不到書中的靈魂上去。天下的書多如牛毛,好書也如茫茫大海,而一個人的閱讀精力或是時間卻是有限的,把太多的精力或時間耗費在與自己無緣的書糾纏,實在是得不償失。
無緣的閱讀,往往很難觸及靈魂的層面。我的一位好朋友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寫到這樣的句子:“讀書是靈魂的事。”而要到達讀者與書之間的靈魂交流,首先彼此都要產生好感,有好感才可能去好好地咀嚼對方,擁有對方。
但有時,我們卻很長時間也難以找到一本與自己有緣的好書。這時,要耐得住寂寞,往往在我們最寂寞的時候,一本同樣也寂寞了許久的好書就突然來到我們的面前。你讀它,是一種享受,它讓你讀,也是一種滿足。這時候,你和書一定是在用最秘密的言語進行著心靈的溝通,訴說彼此長久以來的渴望。
讀書真是一種緣分,與我們尋找人生的另外一半是一樣的。
朋友,你最近讀了什么書?
高中優秀散文:攜一斛春色,沉醉
節氣已春分。像是春風商量過一般,把春天分開兩半,一半給了春意,一半給了春色。
春意是一種鬧,比方過新年就開始鬧春天,新年是春首,人人都在鬧,一個新字,首字,是最初。最初多好呀
最初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于是有了春的詩意“總把新桃換舊符”。于是,有一紙春風,直抵春天的夢里。你說,連那春風都鬧到了夢里,這春天,怎么過都是美好。
如果八百里春風,穿過我體內的春天,我更愿,有一斛春色,讓我沉醉。我沉醉,因為春天,我沉醉,因為有一顆十八歲的心,干凈,清澈,熱淚盈眶。
說著,走著,這春天里的事物,像綿綿不絕的喜雨,隨時都在身邊。昨日還沉醉那一樹杏花,今日,桃花爆開了,滿樹的桃花燒紅了天。紫荊還在樹上不分白晝的煉丹,而連翹的黃,讓我總想起童年的那兩只小鴨,想起青春時代的黃色毛衣,發間的黃色緞帶。
這些花開的時間,仿佛穿梭了多少光陰,它們穿過我的身體,令我看著原來粗糙的生活,多么對不起這些盛開的花兒,因為春天,它們努力著盛開,完整的破碎。而人生,何止不是同樣。
我每日沿著公園的湖邊走,過著簡單而安靜的生活。湖邊的每一草木,仿佛與我相惜相知,去得多了,她們就像我的一群姐妹,每日我看她們,這些草木是有靈性的,每當我想到那些花開了,等仔細去看她們時,花兒真得開給我看,我看她們的姿容,就像迎接我接納我的心態去盛開的,當然也有花落,那些落,是因為愛著愛,回到大地的懷抱。就如玉蘭,她一邊開著她的生,也落著她的死,也許,她就是那種向愛而生向愛而死的花朵。
回到海棠深處,總是仿佛回到了宋。
“那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此刻,正是海棠盛開時,貼梗與木瓜海棠的紅,西府與垂絲海棠的粉白,那鮮嫩的綠葉,綠野,怎么不醉入其中呢
不過這看花看到癡的人,與無心與花相見的人,總還不是相同的心。在湖邊的早晨,每日看到一隊邊走邊誦經阿彌陀佛的人,沿著湖邊走,他們默默念著,我想她們的眼睛里似乎看不到什么了,或許季節在念經人眼里,都是相同的,花開花落也是一樣的,葉落與蔥郁只不過換了不同的方式而已。它們那份靜,只有梨花開時才會有的靜吧,也只有著一湖春水的安靜傾聽到它們的安靜。
春天里的熱鬧,難免讓人覺得濃烈而俗,有花時,拍照人拍得心花怒放,拍得自戀而癡,可是花一落,一地落紅,那拍照賞花人由原來的熙熙攘攘,變為冷冷清清,只有那些曾經繁華的樹們,在原地寂靜,我喜歡春天的繁華,也更喜歡春天里的靜。這樣的靜更入心。就像喜歡一棵老樹那樣的清幽。
在一個公園的南門口,有一棵千年老槐樹,枝椏很沉重了,以鐵管支撐著,每年開花時節我都來看看他,而他在四月盛開時,不與其他的花樹一般,開得濃烈,熱鬧,他只是安靜得盛開。
在寺前,安靜的落,那鋪滿一地的白色槐花,十分的禪意。不管人來人往,不管掃花人,把他運到哪里去,這棵老樹就像一位老僧,笑看著人間的悲歡千年。老樹的靜與沿著湖邊誦經的信徒們的靜大致一樣吧,它們也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就像花開花落,落葉與季節。說到此,莫非我也由癡變成了那一老樹,變成了念念有聲的信佛人?在這樣的春天,之前只需一斛春色的心愿,如今,踏著鋪滿一地落英的春天,我可該攜一斛春色,回到春天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