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寫作技巧精華
你想讓自己的高考散文與眾不同嗎?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散文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考散文寫作技巧一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沖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于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下面將兩種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學者和高等教育應試者選擇使用。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
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后,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
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
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
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②發揮聯想。
結尾
巴金的部分散文創作歷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干的文學體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線索,而是散文的對象。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感情體驗。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 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 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
四、散文寫作--構思、聯想、語言
散文,往往通過生活中偶發的、片斷的事象,去反映其復雜的背景和深廣的內涵,做到“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要達到這種境界,構思是關鍵。
構思,是作者對一篇作品的整個認識過程,從他對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過程。就是進入下筆階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繼續認識所要描寫的對象,深入發掘其底蘊和內涵。這是一種復雜的、艱辛的、嚴肅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家人格、修養、功力的考驗。由于事物間的聯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從紛繁錯綜的聯系里,發現其獨特而奧妙的聯系點,才能夠從“引心”到“會心”,由“迎意”到“立意”。
構思的奧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發現。于是就出現了種種不同的構思方法。秦牧的構思方法,有人叫做“滾雪球”。他寫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點點,如一片小雪花,隨著題材的增加,體會的深入,聯想的開展,那感覺一步步膨脹起來,就象滾雪球一樣。這里可貴的是最初的感覺,照秦牧的話說,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陽光雨露恩澤它,使它萌發成豐富的果實。這是一個核心,越滾越大,形成統一的構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壇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遲的構思方法,叫“抓一剎那”。這“一剎那”他認為是事物的“精華”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這“一剎那”,就抓住了頭緒,抓住了中心,零散雜亂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歸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渦漩中》的創作,正反兩方面的教訓都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總之,一篇散文的謀篇、構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不可強求一律,更不能照貓畫虎,每人應有每人的獨特方法,但講究構思,則對每一個作家而言,都是極重要的。
一篇優秀的散文,幾乎難以離開聯想。所謂聯想,是指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動。由一事物過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當人們由當前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時,都離不開聯想。在這種聯想活動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質,更容易鮮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認識也能不斷提高和深化。一個作者的知識積累,儲藏愈厚實,則對生活的感受愈敏銳,易于觸類旁通,浮想聯翩,文思泉涌。聯想,在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回憶常以聯想的形式出現,聯想還有助于舉一反三的推理過程。特別是在散文創作及其它樣式的文藝創作中,聯想有著增強作品藝術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靈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遷思妙得,得自長期積累。積累愈厚,愈發敏感。散文不是貴在觸發嗎?由此及彼是觸發,對于目前所經歷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既是觸發,也是聯想。深厚的積累,有助于觸發的深化。要將“詩魂”變為詩,要從觸發達到構思,還必須發揮聯想和想象。要將許多舊經驗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組織,假若沒有一定生活積累做憑依,想象、聯想的翅膀則是飛不起來的。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的,具有各種不同聯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頭腦中,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有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聯想(如由水庫想起水力發電機);有相似特點的事物形成的類似聯想(如由魯迅想起高爾基);有對立關系的事物形成對比聯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關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聯想(如由火想到熱)。
散文的聯想,總是同精細的觀察、細微的描述相結合。散文的畫面,首先力求真實、具體,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同時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讀之能臨境生情。作者給讀者想象空間、回味余地愈大,則詩意的芬芳愈濃,這就離不開豐富而活躍的聯想。 聯想,實質上是觀察的深化,是此時此地的觀察,與彼時彼地觀察的融會貫通。沒有這種融會貫通,便沒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華、詩意的結晶。如果說,精細的觀察,為作者采集了豐富的礦石,那活躍的聯想,則是對這些礦石的冶煉和加工。 聯想不是憑著個人的閃念所得,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一個作家要想讓聯想的翅膀飛起來,沒有廣博的學識,不掌握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系和底蘊,沒有個人的創造性和激情,沒有個人愛好的廣大空間,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大空間,是高飛不起來的。只能象蓬間雀那樣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鵬那樣展翅萬里,海闊天空自由飛翔。
散文筆調的魅力,固然來自作家的真知、真見、真性、真情。但要將其化作文學和諧的色彩、自然的節奏、雋永的韻味,還必須依靠駕馭文字的嫻熟,筆墨的高度凈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飾,而在于表情達意,樸實真摯。如堆砌詞藻,就象愛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樣,以為涂脂抹粉,越濃越好,花花綠綠,越艷越好,其實俗不可耐,令人見了皺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別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發現別人所沒有看到的事物,還需有異常嚴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創作時,不能心浮氣躁,要靜下心來,挖空心思找到準確的詞句,并把它們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話表達較多的意思。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簡意繁”。要使語言能表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簡潔地描繪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讓讀者一下子就牢牢記住被描寫人物的動作、步態和語氣。
散文的語言美,作家們有不少獨到精辟的見解。秦牧說:“文采,同樣產生藝術魅力和文筆情趣。豐富的詞匯,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適當的偶句,色彩鮮明的描繪,精采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都會增加文筆的情趣。”佘樹森說:“散文的語言,似乎比小說多幾分濃密和雕飾,而又比詩歌多幾分清淡和自然。它簡潔而又瀟灑,樸素而又優美,自然中透著情韻。可以說,它的美,恰恰就在這濃與淡、雕飾與自然之間。”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雜雜,拖泥帶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腳布,又長又臭。簡潔,并不是簡境,而是簡筆;筆既簡,而境不簡,是一種高度準確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宮賦》開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僅僅十二字,就寫出了六國王朝的覆滅。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樹木砍光了,山頂上光禿禿的,就在這里,修建起阿房宮。短短十二個字,寫出了這么豐富的歷史內容,時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謂“言簡意繁”了。 瀟灑,對人來說,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對散文來說,是語句變化多姿。短句,促而嚴;長句,舒而緩;偶句,勻稱凝重;奇句,流美灑脫。這些句式的錯落而諧調的配置,自然便構成散文語言特有的簡潔而瀟灑的美。
散文語言的樸素美,并不排斥華麗美,兩者是相對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們往往看到樸素和華麗兩副筆墨并用。該濃墨重彩的地方,盡意渲染,如天邊錦緞般的晚霞;該樸素的地方,輕描淡寫,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樸素有如美女的“淡掃蛾眉”,華麗亦非麗詞艷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藝術加工,不著斧鑿的痕跡。但不論是樸素還是華麗,若不附屬于真摯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無限的浮萍,變得蒼白無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戲。
像生活的海洋一樣,語言的海洋也是遼闊無邊的。行文瀟灑,不拘一格,鮮活的文氣,新穎的語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韻,精采的疊句,智慧的警語,優美的排比,雋永的格言,風趣的諺語,機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種多樣藝術技巧的自如運用,將使散文創作越發清新雋永,光彩照人。首發網站:(散文在線)
期刊——《散文》
《散文》創刊于1980年1月,是我國第一家專發散文作品的純文學刊物。創刊之初,便確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調,藝術上追求高水準的辦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使得《散文》成為一份高雅純凈,獨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賈平凹、趙麗宏、詹克明、李漢榮等在內的大批優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社會的認可。
多年來,《散文》的發行量一直居全國同類刊物之冠,影響遍及海內外華人世界。曾獲歷年省市級優秀期刊獎,首屆及第三屆“中國期刊獎”。2005年的《散文》,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內容的豐富性和風格的多樣性.“格高境闊,文潔意新;繼承傳統,發展創新”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十六個字。所有照亮黑暗啟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們收藏;所有為豐富漢語寫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們珍視。我們從來不以緋聞、逸事和低級趣味來吸引讀者;以平常心為平常人辦刊,關懷人生、貼近靈魂是我們靠近讀者的方式,而這一切的實現,又不以犧牲文學性和原創性為代價。我們相信,中國需要《散文》,這就好比人生需要藝術的因子一樣。我們認為,一本好的刊物,它當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為重要的它理應對破壞愛、善與和諧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散文》呈現了一種罕見的沉思的品質和悲憫情懷。薪火相傳,《散文》在中國是本老資格的文學期刊了。
高考散文寫作技巧二
一個靚麗的題目:題目文章的眼睛,一個精煉又吸引人的題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內容的集中體現,所以千萬不要簡單處理自己的作文題目,在擬題時要特別關注這一點。
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文章的開篇要顯示出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新穎、別致的開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點。
一句點明主旨的話:在具體的寫作行文中時刻要明確作文的主題,因此要想明確主題,至少一句點明主旨的話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結尾像是樂曲結束時的音符,越是回味無窮,越是讓人覺得妙趣橫生。
一個整潔的卷面:試想誰愿意讀一篇“龍飛鳳舞”的潦草字跡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讀,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寫作的提高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材料作文的寫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說的都是實際寫作時提高作文質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時不斷練習,把上述“三招”綜合運用,養成寫作習慣,這樣面對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輕松下筆啦!
高考散文寫作技巧三
閱讀優秀的作品: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后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習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隨身帶一本小筆記本(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構思的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么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別人談話時的只言片語而所有頓悟時,或看到一段散文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你及時的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列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專門的寫作時間: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無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若你同我一樣,是一個全職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寫更多的小時,請你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隨便涂鴉:面對整張的白紙,整版的白屏,無從開始,肯定恐怖。你會想:我還是看看郵件或是小憩一會了吧!先生,千萬別這樣。馬上開始寫,馬上打字,你寫什么沒有關系,只是讓我聽到你敲鍵盤的聲音吧。只要你開始寫了,什么都好辦了。像我的話,我喜歡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標題,這應該不難吧,然后再慢慢的展開情節,全身心地融入進去…關鍵是:開始可以隨便寫寫,隨便涂鴉,但是盡快開始寫正文。
集中精神: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著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好的。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沒有其他軟件得干擾)的條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這些寫作軟件,不受打擾的寫作。關掉郵箱,關點MSN和Gtalk,關掉電話和手機,關掉電視,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里,在沒有任何打擾下進入寫作狀態。
先計劃,再寫: 這好像和“隨便涂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每天跑步的時候想想要寫的東西,或是散步的時間來個頭腦風暴;然后把想到的記下來,做一個扼要的提綱;等真正準備好開始寫了,可以很快的展開,因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這里,有一個構思小說的三部曲,可以參考這個:Snowflake Method.
創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們寫得一模一樣。你可以試試新的寫法,從這里學一點,從那里學一點。漸漸地,你就會有了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試試一些不一樣的表達,或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嘗試,看看它到底怎么樣,不好就不用唄。
修改: 你開始構思你的文字,然后試著寫,讓故事情節展開,最后你需要回過頭再看看你都寫了什么。這點很重要,很多寫手一旦寫好就不想修改,已經費時費力地寫好了,還要再花時間修改,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你就要學會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看看你寫的東東,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標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
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并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獲取別人的反饋: 閉門造車不會有任何進步,讓別人讀讀你的文章給你回饋,最好有經驗的作家和編輯。他們見多識廣,會給你很中肯和有見地的建議。認真的聽,即使是一些批評,也接受它,忠言逆耳,這樣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讓別人讀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誰看誰就看的,讓所有的人都讀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書,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和詩歌,給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博客了,恭喜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若現在還沒有人瀏覽過,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務網站上去,讓讀者給你留言,給你提出建議。所有的人都會看你寫東西,也許剛開始時會是件傷腦筋的事情,但這是每一位作家成長的必由之路,馬上發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對話式的文體: 很多人的寫作都很正式,但是我發現像我們說話一樣寫作會使文章更流暢(沒有嘆生詞)。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會更舒服。剛開始這么寫并不容易,你需要堅持這么做。也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了讀起來更口語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語法規則(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樣)。因為如果生搬硬套語法,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很不自然。若沒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壞語法規則。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
好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點。特別是開頭。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就吸引讀者,那他們就很難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讀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怎么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后,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