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取字閱讀答案
《為什么取字》閱讀材料
時移世易,發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層次含義被過濾去了。人們取字,只是為了參與社會交際,所以也用不著隆重地舉行冠禮了。漢以來,皇太子還有舉行冠禮的,還可依稀看到點“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階層很少有這樣循古的了。我們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可以看到,起碼由唐代起,連知書達禮的人家,對舉行冠禮取字一事,都頗感不合時宜了。
取字原屬貴族階層的特權,后來擴展為知識階層的事,而一般下層勞動人民還不得“染指”。宋代還不準下層社會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時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幾乎無人無字。盡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們的抨擊和嘲諷,但取字的習俗,還是被普遍推廣開來。
先秦時代,字是冠禮時選定的嘉賓給起,而后世不舉行冠禮了,字則改由父祖、老師,或請其他通文墨的人給起,而且也不一定都到了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下的。
上古的貴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禮記•曲禮上》說:“女子許嫁,笄(jī)而字。”就是說,當女子成年許配人家時,把垂發挽在頭頂,用笄別住,并給她取字。這一禮制,秦漢以后沒承襲下來,但在漢語中卻留下了許多成語。如說女子已有婆家,叫作“已字”,“已字人”;沒找婆家,則稱“待字閨中”。
《為什么取字》閱讀題目
11. 從全文看,古人取字的原因有: ; ; ;為了參與社會交際;貴族女子婚配要取字。(3分)
12. 結合語境回答問題。(4分)
(1)取字原屬貴族階層的特權,后來擴展為知識階層的事,而一般下層勞動人民還不得“染指”。(“不得‘染指’”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2)起碼由唐代起,連知書達禮的人家,對舉行冠禮取字一事,都頗感不合時宜了。(“起碼”二字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13.文章大量運用《禮記》中的話語來說明“取字”,有什么好處?(3分)
14.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從《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一句可以看出東晉詩人陶淵明字五柳。
B. 從《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一句可以看出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字修。
C. 從《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一句可以看出明代巧匠王毅字叔遠。
D. 從《水滸傳》“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一句可以看出梁山好漢宋江字及時雨。
《為什么取字》閱讀答案
11. (3分)敬其名(成人后,別人不宜直呼其名);避諱表示尊敬;可以“治人”。(一點1分)
12.(4分)(1)意思是一般下層勞動人民沒有“取字”的權利。
(2)“起碼”二字表明至少從唐代開始,后世士大夫對舉行冠禮取字一事已不熱衷。
13. (3分)引用《禮記》,詳實地說明“取字”是怎么回事(2分),體現了“取字”是我國古來已久的傳統文化(2分),使文章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1分)。(答對前兩點其中的一點得2分,答出第三點得1分)
14. (2分) C
看了“為什么取字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