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三種姿勢閱讀答案
《讀書的三種姿勢》閱讀材料
因為坐著鉆研,全盤吸收,就意味著你所讀的書本當然是絕對正確的,不包含任何錯誤的。但是這樣囊括絕對真理的書是絕無僅有的。一般地說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種歷史的和個人的局限。一個大人物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犯錯誤,一種是已經死了的人,一種是還沒有出生的人。對于書,也可以這樣說。坐著讀是完全必要的,不好好學習就不可能提高自己。但是坐著鉆研的時候,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動的。讀書是為了認識世界和人生,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實踐中去體驗,書本只是一種向導和坐標。因而你要主動地用你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去檢驗它,用馬克思主義的俗語說,“批判”它,用解構主義的話說“解構”它,這時候,你就用不著虛懷若谷了。人的思想并不像英國哲學家洛克所設想的那樣是一塊白板。如果真的是白板,可能也就是白癡了。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你的心眼里總是存在著一點準則,這種準則是你整個生命的積累;也可以說是一種“先見”,“先見”,并不一定意味著“先見之明”,有了這種“先見”,你就有了與書本交流的本錢。
這種交流式的讀書,是讀書的最高層次,我把它叫做“對話式的讀書”。也許你的“先見”在對話中,戰勝了對方,這時先見,也就成了“先見之明”,而且得到了豐富。也許你的先見,在對話中被動搖了、瓦解了。這時,你的“先見之明”就變成了“先見之暗”。這就意味著你有了進步。因為你已經突破了自己的局限。“先見”或者本文哲學家的“預結構”,是自己獲得自由思考的前提,沒有任何先見,就沒有自由思考的本錢。憑著它你就不用把書上的每一句話都當作天條,在追求真理的時候,不需要任何的自卑感。
真正要進入對話式的層次,得改變一下讀書的姿勢,絕對不能躺著讀,也不能滿足于坐著讀,你得站起來,俯視它;把書上的東西用實際情況去檢驗,讓實際情況去批判它、分析它。當你發現書中所說那怕是有一點與實際不符時,你就要揪住不放,因為這就意味著你的認識又有了提高,你又發現了問題,而發現問題往往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就是說在這一點上,你已經比之書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點,這時你當然還要反復思考,但是千千萬萬不要放棄,不要有任何的謙虛,這時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話,叫做當仁不讓。這是一個機遇,你和權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來了。也許你當時還意識不到,但是當你日后回想起來的時候,你會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臉上會出現無聲的微笑的。
《讀書的三種姿勢》閱讀題目
18.文中談到了三種讀書的姿勢,對這三種讀書形式,作者各持什么觀點?(3分)
19.閱讀文中兩處劃線的語句,結合文意,理解三個加點的詞語。(3分)
20.簡要闡述作者的論述思路。(4分)
21.請就文章在語言上的某一特點做具體分析。(3分)
《讀書的三種姿勢》閱讀答案
18.(3分)
作者的觀點:“躺著讀”可以日積月累地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領悟人生,但很難達迅速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坐著讀”是求知、提高自己的基本方法,但前提是書是絕對正確的。“對話式讀書”是讀書的最高層次,可以解決問題。
19.(3分)
虛懷若谷:要善于批判性讀書,發現書中所存在的問題,一針見血,沒有必要謙虛的包容它。
先見:讀書時要調動你已有的的整個知識積累,人生體驗與書(作者)交流。
當仁不讓:發現了書中的問題,要分析它,反復思考,不放棄,不放過問題。
20.(4分)
作者按照讀書的三種姿勢層層推進,逐一展開論述。首先提出大多數業余愛好者的讀書方法“躺著讀”。論述完之后,又指出這種讀法不能迅速提高自己,要真正提高自己須坐著讀,這是基本的一種讀書方法。之后又指出這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對話式讀書法,并對對話式讀書方法進行了嚴密的論述。
21.(3分)
示例1:文章語言比較直接、干練,如:在論述讀書需自由思考時,說“憑著它你就不用把書上的每一句話都當作天條,在追求真理的時候,不需要任何的自卑感。”
示例2: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在論述讀書需刻苦虔誠時,說:‘如果你沒有刻苦虔敬的精神,即使坐著,也可能東倒西歪,精神渙散,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看了“讀書的三種姿勢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