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答案
《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材料
⑤鄭樵認為,要編撰這樣一部貫通古今的百科全書式的通史,必須具備淵博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于是他以十年為經旨之學,三年為禮樂之學,三年為文字之學,五、六年為天文地理、蟲魚草木之學,八、九年為討論(校讎學)、圖譜、亡書之學;并把研究的成果,分別寫成九十類、五十種專門著作。這許多著作,后來大都成為《通志》的底本。清代紀昀等人認為,“南北宋間記誦之富,考證之勤,實未有過于樵者”。他不愧為當時最博學的學者。
⑥鄭樵開始醞釀編撰《通志》大約始于紹興八年(1138),當時他三十五歲。紹興十九年(1149),鄭樵四十六歲,他感到年紀大了,體力也開始衰退,唯恐身后著作失傳,于是他從已經寫成的幾百卷著作中,挑選出十八種,一百四十卷,徒步兩千里,來到京城臨安(今杭州)),向秘書省進獻自己的著作,并呈上一封《獻皇帝書》,說明自己三十年來刻苦攻讀和勤奮著述的情況。結果得到高宗趙構的嘉納,把他所獻的書“詔藏秘府”。這使鄭樵受到極大的鼓舞。他回到莆田夾漈草堂后,繼續著書、講學。這時他名聲很大,四方之士從學者多達兩百多人。地方官吏推薦他出來做官,但他都辭謝了。
⑦由于侍講王傖和賀允中的再次推薦,紹興二十八年(1158)二月,高宗趙構召見鄭樵。他對高宗說,自己準備“取歷代之籍,始三皇,終五季,匯輯為一,名曰《通志》,體參馬、班,法則稍異”。高宗讓他監潭州南岳廟,并允許給他筆墨用具,讓他回家繼續撰寫《通志》。鄭樵回到家鄉后,雖年老體衰,卻更加勤奮著述,日夜不輟。他整理、審訂,刪繁就簡,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通志》全書的編纂工作,實現了會通眾史,“集天下之書為一書”的夙愿。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底,鄭樵又一次來到臨安,獻上自己的著作。剛好高宗車駕去建康,沒有得見。次年春,高宗下詔命鄭樵把《通志》進呈;但是詔命下來時,鄭樵卻已不幸逝世了,終年五十九歲。
⑧鄭樵以畢生的精力,獨自編纂了卷帙浩繁的二百卷《通志》,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把鄭樵與劉知幾、章學誠并列,認為他的《通志》“足以不朽”,“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競天之一彗星”,對他做了高度的評價。
(摘編自1988年第12期《文史知識》)
《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在鄭樵二十四歲時,徽宗、欽宗被金兵俘虜北去,廣大人民和愛國志士堅決抗金,由于年輕的鄭樵投效無門,于是在夾漈山中編撰史學巨著《通志》。
B.鄭樵讀書時搜訪博覽,他利用莆田藏書家多的有利條件,聽到人家有書,不管樂不樂意,直到其門求讀,不管鼎彝之文還是銘碣遺編缺簡他都研究。
C.鄭樵三十五歲開始醞釀編撰《通志》,四十六歲時將通志編撰完成,他唯恐身后著作失傳,于是挑選出十八種,一百四十卷,徒步兩千里來京進獻。
D.鄭樵在紹興二十八年受到高宗趙構的召見,他對高宗說,自己準備參照歷代典籍,從三皇開始,到五代結束,寫一部與《史記》相同的史書。
E.本文敘事跨度大,從鄭樵的青少年時代到去世,前后幾十年;引用資料豐富,有傳主的言論,也有別人的評價: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舊時代學者形象。
小題2:鄭樵寫作《通志》,有哪些思想基礎?請結合原文的前兩段進行分析。(6分)
小題3:從④⑤兩段來看,鄭樵在治學上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小題4:鄭樵不愿參加科舉考試,不愿出來做官;而有人認為如果他出來做官,會更有利于個人理想的實現。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答案
小題1:(5分)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和D不給分。
小題2:(6分)①他有要編撰一部繼《史記》之后、貫通古今的通史的宏大理想;②他有專心致志于學術研究和著述,以自己的才干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③他有實實在在搞學問,鄙棄不是“實學”的科舉文章的求實的研究精神。(每點2分)
小題3:(6分)①注重實踐知識。他為了考察研究動植物,在夾漈山下搭茅屋居住,訪問田夫野老,觀察動植物;與富有實際知識的農民交流。②讀書有計劃性。為了具備淵博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他制訂了一個三十余年的研究計劃。③讀書、研究與著述結合。鄭樵在讀書研究中,把成果分別寫成九十類、五十種專門著作,這許多著作,后來大都成為《通志》的底本。(每點2分)
小題4:(8分)觀點一:鄭樵不愿參加科舉考試,不愿出來做官,是出于他的研究學問的需要。①他認為科舉文章不是“實學”,不值得學習;②他拒絕地方官吏推薦他出來做官,是為了專心著述、講學;③宋高宗也支持鄭樵專心著述,讓他監潭州南岳廟,并允許給他筆墨用具,讓他回家繼續撰寫《通志》。
觀點二:如果他出來做官,更有利于人生理想實現。①他的理想是編撰一部繼《史記》之后、貫通古今的通史,如果做官,會更有利于利用朝廷的資源,完成自己的著述;②從宋高宗后來給予他一定官職、支持他專心著述來看,做官會有更優厚的條件,有利于他的著述;③他抱負很大,對民族命運也很關心,如果做官,會更好的造福一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理由充分,給6分。)
看了“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