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學閱讀答案
《王國維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學》閱讀材料
王國維治戲曲史,不僅有“史識”一一別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膽”一一良知和擔當。王國維幼年即喜讀《漢書》,早年的《詠史詩二十首》不局限于個體的人生感慨和悲歡心緒,總攬全局,分詠相對完整的“中國全史”,“議論新奇而正大”。處在大廈將傾、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文物制度的崩潰、歷史延裂的殘酷現實,王國維“毋忘其天職,而失其獨立之位置”,懷著對中國文化滅絕的深度恐懼感,通過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說明中國文物制度的真實性,表達中國文化復興的理想。
讀王氏之《詠史詩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問》。屈原有感于楚國的危機和憂患,叩天問地,在對有關天、地、人的某些傳說質疑的過程中,體現出他的懷疑精神、思想觀念及其為楚國現實政治服務的意圖;王國維在《詠史詩二十首》中,面對蒼茫歷史“呵而問之”,同樣是通過卒章顯志的慣常創作模式,試圖從中發現中國文化的興衰存亡之道,為風雨飄搖的中國傳統文化確立一個歷史根基。這絕非迷古戀古,而是民族情懷和愛國精神的生動體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詠史詩二十首》就是20世紀的《天問》,王國維就是現代中國的“三閭大夫”,連他結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懷忠而自沉汨羅。
王國維具有扎實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他在《殷虛書契考釋·后序》中指出:“我朝學術所以超絕前代者,小學而已。”他以這種具有科學性質的小學工具來衡定歷史存在之真偽,重證據,重事實,不肯在沒有確鑿證據時亂下結論,更不會想當然地憑空捏造,欺世盜名。對于“不通字例、來習舊藝”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無所忌憚”,他深惡痛絕,譏之為“鬼魅之易畫”。但他不是迂腐學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證;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從而“移一時之風氣,示來者以軌則”。這種采用古今中外結合的“古史新證”手段,對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頗有超越之處,因而成為王氏之學所具有的重要現代學術特征之一,開一代之學術和學風。
吳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學者,其曲學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眾多領域,在曲學方面,錢基博先生甚至認為,吳梅代表著20世紀前半期昆曲曲學的最高成就。就治學而言,王國維和吳梅之間有許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兩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竊以為王氏更鐘情于“道”,而吳氏則偏重于“器”。
(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減)
相關鏈接:
①王國維吸收了西方輸入的文學史觀念,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發展線索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和分析,開創了“戲曲史”研究的新領域。他在研究中借鑒了中西詩學中的某些思想意蘊,提出了許多合理而又富有啟發性的理論觀念,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研究有理論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戲曲史》中體現的研究方法,是王國維對戲曲研究的一個突出貢獻,被人評其為“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王國維的胞弟王哲安將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為:乾嘉學風的嚴密實證和西學的邏輯推演的相互制約和影響。
《王國維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學》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隨著20世紀初西學東漸的風潮,中國傳統文化受到沖擊,新舊兩派展開激烈交鋒,其中梁啟超、毛子水、胡適處于同一陣營,觀點一致。
B.王國維修治的《宋元戲曲史》,是一部專門研究宋元戲曲發展脈絡及其演變邏輯的戲曲史專著,是新史學的典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把《詠史詩二十首》看做20世紀的《天問》,把王國維看做現代中國的“三閭大夫”,是因為王國維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懷和愛國精神。
D.王國維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現代學術特征,開一代之學術和學風,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準則,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認為王國維偏重于“道”,而吳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學研究涉及眾多領域,代表著20世紀前半期昆曲曲學的最高成就。
(2)結合材料,具體闡釋“道器合一”的含義。(6分)
(3)王國維治學的情感態度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結合材料,談談王國維在治學方法上有哪些獨到之處?(8分)
《王國維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學》閱讀答案
(1)(選B給3分,選D給2分,選C給1分)(A項“觀點一致”于文中無據;C項“王國維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懷和愛國精神”只是原因之一;E項“吳梅代表著20世紀前半期昆曲曲學的最高成就”并非作者觀點。)
(2)①道”指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和規律(事物變遷之跡與其因果)。
②“器”指文化現象(史料)。
③“道器合一”指通過文化表象探索文化發展的脈絡和規律,又用文化發展的脈絡和規律證實文化表象(于形下之器透視形上之道,又讓形上之道坐實于形下之器)。(每點2分)
(3)①良知擔當:他試圖發現中國文化的興衰存亡之道,為風雨飄搖的中國傳統文化確立一個歷史根基。
②敢于懷疑:王國維在《詠史詩二十首》中,面對蒼茫歷史“呵而問之”,分詠相對完整的“中國全史”。
③科學嚴謹:他治學從嚴密的考證出發,用史料說話;重證據,重事實。(每點2分)
(4)①堅持了歷史的觀點:主張欲知古人必先論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諸古;
②道器結合:主張從嚴密的考證出發,用史料說話,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結合——于形下之器透視形上之道,又讓形上之道坐實于形下之器;
③采用古今中外結合的“古史新證”的手段: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證;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
④吸收了西學邏輯推演的方法。
(每點2分)
看了“王國維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