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閱讀答案
《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閱讀材料
⑤李瑞英播音語言表達課被張頌打了79分,跑去找老師“理論”,因為她當三好生只差一分。“張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他說‘難道你學習就是為了評上三好生嗎’,現在,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委屈、困難,我都會想到老師的這句話。”如今,李瑞英也給自己的學生講這個故事,告訴他們“人如果克服不了心中的小我,就無法做一個大我”。
⑥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師李鳳輝是張頌的第一個博士生。他記得,老師看完他的論文初稿后,語重心長地說:“鳳輝呀,你必須站在中國播音學的土地上進行播音學的理論建設。”于是,論文被要求重寫,畢業面臨延期。
⑦面對當今“明星”輩出的電視熒屏,張頌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口語至上”,反對主持人“演藝化”,反對話語權力的萎縮或泛濫。他告誡學生:“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公眾形象,要體現國家形象、群體形象,他們的語言權力是神圣的,怎可等閑視之?”
⑧“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張頌的這條要求,播音專業的學生無人不曉。張頌說,播音員、主持人的創造性,能夠催生有聲語言表達的典范,要在廣播電視中,傳播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精品。不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中國普通話測試標準的制定者之一,是普通話推廣工作的重要支持者。
⑨讓聲音帶著我們穿越時光,北京廣播學院為45周年校慶而搭建的舞臺上,一束光照在一位銀發飄飄的老者身上,他朗誦著那首《白頭發唱給黑頭發的歌》,就像他自己的寫照:“我的頭發白了,是的,可是我是多么愛聽黑頭發的歌聲,我們奮斗了一生,值得!”
(摘編自2012年11月30日《中國教育報》)
《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點明敬一丹等活躍在中國播音主持行業的絕對主力都是張頌的學生,用事實說明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主持人。
B.學生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到母校,以了卻重見張頌白發蒼蒼、神采奕奕的容貌,重溫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聲音的心愿。
C.文章第③段詳細敘述了李瑞英與張頌第一次見面的情景,這個細節生動地體現了張頌是一個舉止溫和、衣著隨意的長者。
D.文章第⑥段敘述了李鳳輝撰寫博士論文一事,表現張頌對學生寄寓了立足中國本土、進行播音學理論建設的殷切希望。
E.張頌不僅是中國播音學理論奠基人,而且是中國普通話測試標準的制定者之一,他還是普通話推廣工作的重要支持者。
小題2:第④段劃線的句子“不羨‘追星族’的狂熱,而取‘研究者’的冷靜”,文中還有哪些內容體現了張頌的這一要求?(4分)
小題3: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文章標題“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的含義。(6分)
《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閱讀答案
小題1:B、C(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小題2:要點:①人要克服心中的小我,做一個大我;②要站在中國播音學的土地上進行播音學的理論建設;③反對主持人“演藝化”;④要重視主持人的公眾形象,要體現國家形象、群體形象。(每點1分)
小題3:①張頌播音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是好聲音;②暗指他從事播音藝術教育的身份;③善于發現人才,對播音人才由衷的愛惜與呵護;④他教學嚴謹,培養了眾多人才,延續了播音事業的生命。(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如有不同看法,意思對即可)
看了“張頌留下中國好聲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