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閱讀答案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閱讀材料
1930年夏天,季羨林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同班畢業的八十多位“舉子”, “聯合”進京趕考。他只報了北大、清華兩所大學。他說:“我一輩子考試的次數成百上千,從小學一直到最高學位;但我的考試運氣好!從來沒有失敗過。”這當然不是運氣好,而是有實力與自信。但是作為一名高中畢業生,非北大、清華不上,這多少有點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羨林的心氣有多高。
季羨林留德十年,時問是夠長的,但是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沒有去過其他城市,更不用說是歐洲其他國家了。沒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沒錢,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或者說,還有比旅游更讓他感興趣的事。在他看來,獨自‘一人暢游在書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遠甚于去高山濱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語言、宗教、碑銘等,對一般人來說,是極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卻情有獨鐘,樂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從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羨淋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功成名就,譽滿天下。
如果用百米賽跑來比喻季羨林一生的學術歷程的話,那么,可以說六十七歲以前,由于客觀環境的限制和干擾,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中,從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則是他最后的沖刺階段。所以他說:“我的學術研究沖刺起點是在八十歲以后”。在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學術著作:《糖史》、《吐火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和《中國佛教史·鬼茲與焉耆的佛教》。
他預言:“21世紀東方文化必將在世界上首領風騷。”他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充滿希望,從不悲觀。他對人和萬物充滿愛心,這種愛心發自內心深處,卻包容整個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經說過:“偉大來自平凡。”季羨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飾,所以才會令人感到他的偉大。他這種平凡的偉大,沒有什么驚人之處,就是一個“真”字。“懷真情,講實話。”一切真正的偉大的人,都是這樣的。
在這兩年中,季羨林一直沉迷于書山書海中,不但忘記了自已的年齡和健康,也忘記了燕園的風光。
季羨特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百年中,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充滿著失望、迷罔、混亂與幻滅;同時,也充滿著希望、激情、夢想與信心。
(選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季羨林》,有刪改。)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閱讀題目
小題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提到魯迅和錢鐘書,有什么用意?(4分)
小題2:通觀全文,在季羨林身上表現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哪些特點?(4分)
小題3:文章最后一段看似閑筆,其實是很有用意。試筒要分析其用意。(4分)
小題4:人生怎樣才能走向成功?請結合季羨林先生的經歷,談談你的看法。(6分)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閱讀答案
小題1:(4分)魯迅和錢鐘書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作者把他們和季羨林相提并論,
可以突出季羨林先生的偉大成就;(2分)同時通過比較說明了季羨林學習的客觀條件很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觀努力獲得的,因而顯得更加難能可貴。(2分)
小題2:(4分)勤奮忘我、憂國憂民、求真務實、心氣清高、博愛寬容。(每點1分,答出四點即可。)
小題3:(4分)其用意,一方面說明了季羨林先生的一生見證了中國一百年的滄桑巨變;(2分)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這一百年中的變化也影響和成就了季羨林先生的人生。(2分)
小題4:(6分)答案示例:(1)勤奮、博學。一直沒有放松對中國古籍的鉆研,廣泛涉獵,為他后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2)興趣。季羨林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情有獨鐘,樂此不疲。(3)自信。他對自己信心十足,非清華、北大不報。(4)專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書山書海,物我兩忘。(5)天資和機遇。“蒙學”等于零,而成為大學問家,這里有天資聰穎的成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華文化的復興成就了季先生的輝煌。(每條2分,抓住其中三點,結合文章內容談即可。)
看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