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焦慮閱讀答案
《城市的文化焦慮》閱讀材料
當年韓愈被貶到潮州做刺史,雖然只有8個月的時間,卻不怕費力,大力興辦州學,捐出所有的俸銀,用于鄉校的辦學費用,并積極推廣唐朝的普通話,“以正音為潮人誨”。語言規范化的工作怎么可能立刻見到成效呢?8個月后,韓愈就調離了潮州,幾乎沒有什么政績可言,然而他給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到南宋時期,潮州已是當時的文化名城,有了“海濱鄒魯”的美譽。
如果政府總是選擇最容易見成效的文化工程來做,并不打算選擇更多普及和提高文化水平的、也許永遠看不見成效的工作來做,文化的土壤將永遠是稀薄的。
每一個城市的文化資源與經濟資源總是不平衡的,有的城市文化底蘊豐富,但經濟就是發展不上去,只好選擇“文化搭臺”來招商引資刺激經濟。而有的地方經濟已經快速發展了,卻沒有多少文化味兒,于是又選擇了“文化搭臺”,但有時難免像一個暴發戶靠買高價的古董來裝門面,一不小心還買了假古董,反倒露出馬腳。
城市既是經濟載體,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資源豐富的城市,不妨好好提煉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為城市再定位的契機,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找尋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資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著急,可以在經濟的發展中涵養屬于城市的新文化。
總之,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經濟與文化誰搭臺誰唱戲),并不是勾勒個臉譜那么簡單,如果搭臺唱戲只是政府一廂情愿,臺搭得很大,戲也唱得精彩,可常常沒等曲終人卻已散,這就已經說明搭臺唱戲的方式已經過時了。(摘自2009年9月3日《人民日報?放言》略有刪改)
《城市的文化焦慮》閱讀題目
1.下列不屬于“城市的文化焦慮”具體表現的一項是[ ]
A.兩省四地傾注地區和省域之力斥巨資,爭“朱熹故里”之名。
B.各種各樣的藝術節、博覽會以及冠以“國際”的藝術大展。
C.花費巨資打造的城市標志性文化建筑。
D.韓愈大力興辦州學,積極推廣唐朝的普通話。
2.下列語句中,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
A.如果政府既選擇最容易見成效的文化工程來做,又打算選擇更多普及和提高文化水平的、也許永遠看不見成效的工作來做,文化的土壤將變得肥沃。
B.城市對文化資源的爭奪,是為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同時也顯示出了城市的文化焦慮。
C.當年韓愈被貶到潮州做刺史,他給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使潮州成為是當時的文化名城,有了“海濱鄒魯”的美譽。
D.文化底蘊豐富但經濟落后的城市,選擇“文化搭臺”來招商引資就能刺激經濟發展。
3.如何理解文中劃線短語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濟發展了,該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知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的文化焦慮》閱讀答案
1.D
2.A
3.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喻指經濟快速發展但缺少文化味兒的城市急欲靠“文化搭臺”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知名度,結果事與愿違,反倒露出了自己的不足。(意對即可)
4.①做更多普及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工作,努力培育肥沃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資源豐富的城市提煉自己的特色,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找尋出更好的出路。
?、畚幕Y源稀缺的城市可以在經濟的發展中涵養屬于城市的新文化。(意對即可)
看了“城市的文化焦慮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