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屈原列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注釋:1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于令尹。 2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
《屈原列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6、下列句中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嫻:熟悉。
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伐:自夸。
C、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疾:疾病。
D、人窮則反本。 反:同“返”,追溯。
7、下列各組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王怒而疏屈平。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B、上官大夫與之同列。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C、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D、博聞強記,明于治亂。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與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爭得楚王的寵幸而嫉妒屈原的才
能。
B、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與楚王商議國事,應酬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擬憲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奪取過來(邀功),但屈原不給。于是上官
大夫就發怒并從此疏遠了屈原。
D、屈原作《離騷》,是因為自己的誠信被懷疑、忠實被誹謗的怨恨引起的。
9、翻譯下面兩個句子:6分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譯: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譯:
《屈原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一、6、C 7、C 8、C
三、9、1 譯:屈平痛心懷王耳聽是非不清,讒言和諂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惡不正
直的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譯出“疾”、“聰”、“讒”、“諂”、“蔽”、“邪
曲”等2分,句子正確通順1分)
2譯: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
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譯出“欲,甚,何不用”2分,句子通順正確1分)
《屈原列傳》文言文參考譯文
屈原,名平,做楚懷王的左徒。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辭令。對內同懷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楚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為官,想爭得楚懷王的寵信,內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派屈平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平起草還沒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奪取,屈平不給。上官大夫就在懷王面前講屈平的壞話,說:“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沒有誰不知道的。每當一項法令制度定出來,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勞,認為‘除了我就沒有誰能制定得出來’。”懷王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平。 屈平痛心懷王耳聽是非不清,讒言和諂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惡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為朝廷所容,因此憂愁深思,寫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們處境艱難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勞累、辛苦、疲倦、困憊時,沒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慘、驚懼時,沒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盡忠心和智慧來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離間,可以說是處境非常艱難了。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平作《離騷》是由怨憤引起的吧。
看了“屈原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