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鄭當時列傳閱讀答案
《史記鄭當時列傳》閱讀材料
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業,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③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④,多逋負⑤。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卒后家無余貲財。(節選自《史記·鄭當時列傳》)
[注] ①洗沐:指官員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轂:推薦。 ④僦人:指承攬運輸的人。 ⑤逋負:拖欠款項。
《史記鄭當時列傳》閱讀題目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
名:稱呼……的名字
B.存諸故人,請謝賓客
存:問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輩,輩分
D.莊稍遷為魯、濟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10.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B、①其慕長者,如恐不見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
C、①請治行者何也 D、①與官屬言,若恐傷之
②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②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能反映鄭莊“清廉節儉”的一組是( )
①存諸故人,請謝賓客 ②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 ③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④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 ⑤鄭莊行,千里不赍糧⑥卒后家無余貲財 ⑦又不治其產業,仰奉賜以給諸公
A.①③⑥ B.②④⑦
C.③⑥⑦
D.①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莊的先祖曾因不奉詔而被逐,鄭莊也以行俠仗義而自豪,因解救張羽而聞名,雖然年小官微,卻能交結天下名士。
B.鄭莊在朝廷上,常常揣測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確地決斷是非。但一有機會,他也會向皇帝推薦士人及下屬好的言論。
C.鄭莊為人謙和平易,從不擺架子。他交流十分廣泛,連皇帝都有所耳聞。
D.鄭莊在任用官吏的問題上,與司馬安意見不合,后來司馬安乘隙誣陷他,使他一度丟了官職。
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2) 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
《史記鄭當時列傳》閱讀答案
9.D(稍:逐漸)
10.A(均為介詞,可澤為“從”,B項中①句的“其 ”是人稱代詞,可譯為“他”;②句中的“其”為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這種”。C項中①句的“者”是助詞,表示停頓,可不譯;②句的“者”也是助詞,但它用于定語與中心詞之間,相當于“的”。D項中①句的“與”是介詞,可譯為“跟,同”;②句的“與”是動詞,可譯為“結交”。)
11.C(①是表現他好交友。②是寫他的喜好及他敬慕長者。④表現他為國薦賢。⑤說明他交流廣泛。)12.D(句中“與司馬安意見不合…‘司馬安乘隙誣陷他”,與原文不符。)
13.譯文:
(1) (鄭莊)聽到他人好的言論,便立即向皇上推薦,唯恐落后耽誤。崤山以東的士人們因此一致稱贊鄭莊。
(2) 武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任命他為汝南太守。幾年之后死于任上。
看了“史記鄭當時列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