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地震是一件好事閱讀答案
《有時候地震是一件好事》閱讀材料
事實上,格羅斯的這個研究成果已為地球自身的歷史所證實。自從人類生活在地球以來,地球上的一天就是24小時。不過,人類的出現(xiàn)與地球的歷史長河相比,只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而在40多億年前,剛生成不久的地球,一天很短,還不足10小時;4千萬年以前,一年有400天,一天為22小時。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地震、颶風、冰河時代都是引起變化的原因,甚至厄爾尼諾都會對此發(fā)生影響。但是,最重要的影響是來自地震與潮汐的摩擦,這兩者使地球自轉速度逐漸變慢———地球上的一天,每隔100萬年要加長20秒鐘。
格羅斯還計算出地球的一個特有的擺動。眾所周知,地球在沿一個軸線自轉,人們稱它為“自轉軸”。不過,地球的質量是相對于地球的另一條軸線而平衡的,這被稱為“輪廓軸線”。這兩條軸線的位置并不重合,但相差甚微,換算成直線距離的話,在北極點只相差9.9米。由于這種差距,地球旋轉時便有些搖擺,如同平衡欠佳的汽車輪胎。按照格羅斯用計算機模型算出的結果,2004年12月印度洋的地震,使地球的輪廓軸線偏移了大約2.5厘米,換句話說,它使地球的擺幅增大了2.5厘米。
不論每次發(fā)生的地震有多大的破壞性,地震都在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球板塊的擠壓運動是碳元素再循環(huán)的關鍵因素,因此使得地球上出現(xiàn)了生命。
事實上,在太陽系中,惟一能支持生命的星體就是地球,而它也是惟一具有地殼板塊運動的星體。與此相反的例子是火星,它既沒有板塊運動,也沒有地震,是一個萬籟俱寂的星球。
地球生物圈長期的、碩果累累的存在和繁衍,正需要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有時甚至表現(xiàn)出災難性的行星。
《有時候地震是一件好事》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結論中不能由格羅斯的實驗得出的一項是( )
A.質量向地心的轉移,使地球的旋轉速度加快。
B.自轉軸與輪廓軸的位置并不重合,但相差甚微,正是由于這種差距,地球旋轉時便有些搖擺
C.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地震使地球的擺幅增大了2.5厘米。
D.地震在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小題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是( )
A.地球是太陽系中惟一具有地殼板塊運動且能支持生命的星體。
B.地球板塊的擠壓運動是碳元素再循環(huán)的關鍵因素
C.地球生物圈的存在和繁衍,正需要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行星。
D.地震與潮汐的摩擦使地球自轉速度逐漸變慢。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地震會改變地球慣常的平穩(wěn)運動,且在太空就能看到地球顛簸搖晃的情況。
B.地震、颶風、冰河時代都是引起地球時間變化的原因,甚至厄爾尼諾都會對此發(fā)生影響。
C.地球板塊的擠壓運動是碳元素循環(huán)的關鍵因素,因此使得地球上出現(xiàn)了生命。
D.地球生物圈的存在和繁衍,需要表現(xiàn)出災難性的行星。
《有時候地震是一件好事》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D
小題3:B
看了“有時候地震是一件好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