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震動》閱讀答案
《大地的震動》
按照震級的大小又進一步劃分為5個級別:超微震,震級小于1,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微震,震級大于1小于3,人們也不能感覺;小震,震級大于3小于5,人們有感覺,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中震,震級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大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衡量地震的標準除了震級之外,還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我國把地震烈度分為12個等級。汶川地震測到的最大烈度達11級。震級與烈度的關系,打個比方,震級相當于原子彈的當量,而烈度就相當于原子彈在不同距離點造成的破壞程度。一般而言,離震中越近,產生的破壞越大,烈度就越高;距離震中越遠,地震產生的破壞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由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地震,叫構造地震。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其他幾種地震。一種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強烈爆發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種叫陷落地震,這種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動。再一種是由于人類進行巨大爆破而引發的地震,叫人工地震。這幾種地震的強度、影響范圍和破壞性,都遠遠比不上構造地震。
地震產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觀和宏觀的征兆。比如,大地震發生以前地形會發生變異,地下水的水位、水質、顏色等也會發生變化,地電出現異常,指北針的磁針發生偏轉甚至失靈,氣候反常,一些動物也會有異常的反應。有時,地震出現之前,還會聽到地下發出悶雷般的地聲,看到天空出現紅、黃、白等顏色的地光。
現在,我國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觀測臺站,觀測、記錄、分析各種與地震有關的現象和數據。但是,地震測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科學問題,目前還是個世界難題,這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準確預報地震這個課題,正等待著有志者去完成!
《大地的震動》習題及答案
1.地震破壞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請以汶川地震為例加以說明。
1)地震的破壞力與震源的深度有關。深度越淺,破壞力越大,汶川地震震源深度僅20千米,所以破壞力大。(2)與震級有關。震級越大,破壞力越大,汶川地震震級為8級,所以破壞力大。(3)與烈度有關。烈度越強,破壞力越大,汶川地震最大烈度為11級,所以破壞力大。
2.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闡述震級與烈度的聯系與區別。
震級與烈度之間的聯系是成正比。區別:震級是固定的,烈度是變化的。
3.下面是依據本文內容從不同角度對地震進行的分類,選出不恰當的一項。(2分) 【 B 】
A.根據人是否有感覺,可分為無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據震級和烈度的大小,可分為9個震級和12級烈度。
C.根據是否有人為因素,可分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據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為構造地震和非構造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