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地震的認識閱讀答案
《淺談對地震的認識》原文閱讀
③地震按成因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類。按震源深淺可分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 千米)。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 5-20千米上下,如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 10 千米,而雅安蘆山地震也僅有13千米,它們都處在龍門山地震帶上。
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害是巨大的。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 鐵軌變形等等。地震可引發多種次生災害:崩塌、滑坡、 地裂縫、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區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等。
⑤地震學家都想找到預測地震的方法,但迄今為止地震預測技術仍未成熟,其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難驗證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觀測結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僅僅用來自地球表面的觀測資料來推斷地下的物理過程是十分團難的。其三,如果承認地震是地殼內的一種臨界現象,那么它具有不穩定性,對初始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這就可能導致對地震發生時刻的預測的不確定。
⑥看來,人類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規律雖有所認識,但還沒有完全認識;人類可以對某些類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但還不能預報所有的地震。
《淺談對地震的認識》閱讀習題
13.從說明內容角度看,本文是一篇 說明文,請簡述說明順序。(3分)
14.認真體會選文第①段中加橫線的句子,說說它這樣寫有何作用。(2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15.選文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三種說明方法?請任選其中一種說明方法,說出它的作用。(2分)
16.利用選文的知識,請你對雅安蘆山“4.20”地震的發生原因與危害作簡要說明。(3分)
《淺談對地震的認識》閱讀答案
13.事理說明文(1分),說明順序:邏輯順序(1分),簡述: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地震(或:給地震下定義),接著依次介紹地震的相關知識:地震波、地震分類、地震災害,最后說明地震預測技術還不成熟。(1分,意近即可。)
14.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1分),把地震現象比作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形象直觀地說明了地震的發生很平常。(1分)
15.說明方法:分類別、列數字(據)、舉例子(全對才給分,1分)
三種說明方法的作用:
分類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類,按震源又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使人們對地震種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列數字(據)作用:列舉了確數,如70、3000、5、20等,還列舉了百分數,如95%,使人們對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有一個直觀的區分度。
舉例子作用:舉汶川、雅安地震的例子,說明淺源地震占多數。
16.雅安蘆山“4.20”地震,在處在龍門山地震帶上,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屬于淺源地震(知識性,1分),目前造成了眾多人員傷亡,大量房屋倒塌,經濟損失無法估量(危害性,1分),這次地震,沒有事先預報,震后才知曉,說明我國的地震預報工作還需加強(沒有預報性,即評價,1分)。
看了“淺談對地震的認識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給地震波一個空間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2.說明文閱讀給地震波一個空間閱讀題答案
3.科學認識海嘯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4.2016中考說明文閱讀題
5.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