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的溫暖閱讀答案
《一杯水的溫暖》閱讀材料
車上下來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臉上,浸濕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襯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圇擦了一把汗,便從車袋里摸出一個裝飲用水的瓶子,搖了搖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沒喝上,中年人有點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間,他抬起頭,瞇著眼望了望,迅即從車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樓里走去。
原來,他是來給住在樓里的人家送水的。
攀上,跨下,中年人搬著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樓里送。幾趟下來,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從透著冷氣的門縫里塞給他五元錢,就讓他把水放下了,他連討杯水的機會都尋不到。總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還是二樓的,他算計著送完這桶水踏著空車回去,頂多半個小時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馬上有水喝,腳下又有勁了。
門鈴一響,不想這回門全打開了,是一位大媽,看見中年人連聲叫道:“哎喲,看把你熱的,快進屋來歇歇!”
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樣,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媽見狀,一把把他拉了進來,光潔的木質地磚上,留下了幾個臟兮兮的腳印。
大媽趕緊挪過一臺風扇,涼爽的風頓時源源吹向中年人。
“師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媽問。
“聽說跑這路的顧不過來,我是他們臨時叫來的。”
“是的,都打電話要水,能顧得過來嘛。”大媽說這話時,已將一杯水遞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沒有接,問:“大媽,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嗎?”
“……”大媽望著中年人,有些疑惑。
“大媽,我患過肺結核。”
一絲黯然從大媽的臉上掠過,隨即淡然一笑,說:“不必顧忌,沒事的,你快喝吧,是溫水。”
中年人接過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溫水下肚,他感覺舒坦多了,就返身從門口把水提進來,拆了封,裝到飲水機上。大媽也就讓中年人幫著裝水,等他裝好了水,掏出五元錢來給他。中年人收了錢正要離去,大媽又叫住了他,讓他等一等。
大媽去房里取回幾盒藥來,對中年人說:“這是進口藥,專治那病的,你拿去問問醫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記著,那病要根治,一旦復發就有些難了……”
大媽說著說著,聲音有些異樣,中年人不解地望著大媽,大媽將藥塞進他的手里,又說:“拿著吧,我女兒從國外寄來的,都是上好的藥,只是……我家老頭……他自個耽誤了……”
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難過起來,兩眼一潤,想說些什么,可一時又不知從哪里說起,像個孩子似的站在大媽的面前,好一會才說:“大媽,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氣活,就打我電話!”
踏車回去的時候,中年人感覺腿腳都是勁,日頭好像減了幾分威力……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2015年第10期)
《一杯水的溫暖》閱讀題目
2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3分)
24.小說中的“大媽”是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3分)
25.小說的第二段在內容、結構上起什么作用?(2分)
26.按照要求,賞析下面的詞句。(2分)
“一絲黯然從大媽的臉上掠過,隨即淡然一笑,……”句中的“黯然”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27.讀完這篇小說,我們倍感溫暖。請結合小說內容,說說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感悟。(4分)
《一杯水的溫暖》閱讀答案
23.炎熱的夏天,一位中年人騎著三輪車給宿舍樓里的人家送水。他很口渴,但卻沒有水喝(1分);后來他給一位大媽送水,大媽熱情地招待他,給他水喝,并送給他治病的藥(1分);回去的時候,中年人倍感欣慰(1分)。(答對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24.文中的大媽是一個熱情、善良、助人為樂的人(1分)。她看到中年人飽受炎熱之苦,便熱情地邀請他進屋乘涼,并遞給他一杯水(1分);她十分善良,得知中年人有肺結核之后,主動將自家的藥送給中年人(1分)。(意思對即可)
25.內容上:環境描寫,交代酷熱的天氣令中年人口渴難耐,烘托中年人送水的艱辛,為下文大媽出手相助做鋪墊。結構上:引出下文,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內容、結構各1分,意思接近即可)
26.神態描寫(細節描寫)(1分),表現了大媽內心的憂傷,為后文埋伏筆(1分)。
27.①愛讓世界更加溫暖,要懂得幫助別人,關愛弱勢群體(2分);②關愛不需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有時一個微笑、一杯水足以感動天地(2分)。(意思對即可)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
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并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
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于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
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后,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后,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回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總之,筆者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因為不懂得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要領,往往失分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無謂的失分。針對這一現象,筆者于是選題確立為《語文閱讀理解題答題技巧初探》。筆者主張,教育科研的選題應該來源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之中;同樣教育科研的成果也應該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實踐。
總結:
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交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
(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二、答案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
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并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
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范。
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并盡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練概括。
四、文體知識備忘錄:
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
辨析說明對象可以:
a. 看文章題目;
b. 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2、概括說明內容:
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哪些內容而定)。
3、明確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事理說明文一般都采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
4、明確說明方法
(1)說明方法
(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
b、再聯系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答題規范:答:不能刪去,__表示,去掉后就變成了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于絕對化)。
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常用的結構模式: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議論文閱讀:
1、找準論點:標題、開頭、篇末、不明顯需精練概括。還可以通過分析論據來找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或者分析題目,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證話題,作者對論題的看法就是中心論點。
2、分析論據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考點:補充一個論據;(要緊扣論點,選取真實典型的事例)
3、明確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采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考點:
分析論證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論證方法;
2.分析該論證方法證明了作者的哪個觀點。(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論證方法的前一句)
4、論證結構: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準確性、概括性)
6、議論文一般開頭由某件事、一則名言、寓言故事等生發議論。所以它們的作用是:作為引子,引出論證的話題。
7、議論文常用設問句作過渡,反問句式以示強調。
(1)設問(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讀者注意,啟發讀者去思考,發人深思。
(2)反問(手法)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強調作者的觀點,發人深思。
記敘文閱讀: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后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2、記敘的線索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
(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
(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
分兩類:
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 人物描寫細節描寫
(2) 環境描寫的作用
(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
(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
(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
(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夸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
(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
(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
引號:
(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
(3)表強調
(4)特指,
破折號:
(1)表解釋說明
(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
省略號:
(1)表內容的省略
(2)表靜默或思考
(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
(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