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心》馬德閱讀答案
敬畏心,其實也就是一顆通過尊重別人而尊重自己的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敬畏心》馬德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敬畏心》馬德 原文閱讀
①你若跟他差不多,他不敬畏你;你若不如他,他更不敬畏你;當然了,你比他強,若這種強大,與他關系不大,他還是不敬畏你。這就是有些國人的敬畏心。
②每一個生命個體,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原本紛繁而復雜。然而,在我們遼闊的心底,它們卻濃縮成了這樣幾個字:有沒有用。
③什么是有用呢?在中國人的經世哲學中,不外乎兩樣東西:一個是金錢,一個是權勢。金錢可以使人活得滋潤,權勢可以使人活得逍遙。只有金錢和權勢,才是硬通貨。當然了,也有我們不敬的錢和權。前提是,這些東西與自己足夠遙遠,八竿子打不著。比如“山高皇帝遠”,這皇帝就大可不必敬了,甚至還可以罵上幾句。只因為,他犯不著我,我也不用敬他。
④我們是一路窮過來的,也是一路被管過來的,骨子里窮怕了,也被管怕了。所以,僅剩的敬畏心,最終一半叛變投敵成了貪婪心,另一半則委身下嫁給了畏懼心,二者都濡染著深深的奴隸性。看起來,有點無奈,也有些蒼涼,因為我們不僅受制于現在,還讓自己受制于將來。比如,我們篤信山不轉水轉或者權錢輪回,或許有一天,會用得到吧。于是,該敬不該敬的,也都戰戰兢兢地敬下去了。
⑤難有虔誠的敬畏心,也就難有崇高的信仰。某些中國人的靈魂世界尚不能從豐富和高貴開始,只是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還在憂患和恐慌中掙扎。
⑥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宗族文化,如同溫暖的經緯,是血緣和人情織就的。但,它一直沉重地鉸在家、國、天下的每一根鏈條上。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壞在人情上。血緣很親密,也很脆弱;人情很溫潤,也很狡詐。其實,它并不能使家國更堅固或走得更遠,然而,之外的一切,似乎又靠不住,于是,我們對血緣和人情之外的東西,便敬畏得遠遠不夠。比如,對于制度和規則,我們漠視的多,信奉的少;制定的多,遵守的少;喊的多,干的少。總覺得,制度和規則,是用來約束別人的,跟自己無關。說來說去,我們活得太過自我了。自我,其實就是被韜養了的自私。
⑦然而中國人的思想河流中自古就沒有敬畏的因子在流淌嗎?其實,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始,儒家芳澤,詩禮浸潤,我們這個民族曾有過葳蕤生光的敬畏心。我們的心胸,曾容得下他人,也未曾輕慢過一切。只是,這條河流淌得太久,太遠,太蕭索,而我們活得太忙,太急,太功利,內心里,早已少了這片雄渾和蒼茫。
⑧記得,很早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新西蘭的一條公路堵了,堵在路上的車綿延數公里。就在一條黃線之隔的另一邊,半天也看不到一個車影來。然而,即便這樣,也沒有一輛擁堵的車越過黃線,跑到路的那一邊去。
⑨也許,對我們來說,事情絕不是在路上畫一條黃線那么簡單,而是這條黃線該如何畫到每個中國人的心里,時時觸痛他們的神經,并讓每個中國人懂得,敬畏心,其實也就是一顆通過尊重別人而尊重自己的心。
⑩多年前,梁小斌寫過一首詩,題目是“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我想說,我們的敬畏心呢?丟在哪里了呢?
(有刪改)
《敬畏心》閱讀習題
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通過列舉人們與他人相處的例子,寫出了有些中國人缺少敬畏心的現狀。
B.中國人敬畏錢和權,前者是因為窮怕了,后者是因為被管怕了,作者對此表示深深的無奈。
C.中國幾千年的血緣和人情構建的宗族文化在歷史上曾有過積極的意義,可以使家國穩固。
D.文中用新西蘭的例子與中國人進行對比,突出了中國人缺乏敬畏心以致無視規則。
2.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A.每一個個體與這個世界的關系紛繁復雜,我們不能輕易認為某物對自己沒有用,因此,我們要敬畏它們。
B.中國人的經世哲學讓人們只敬畏那些與自己有關的權錢,這是中國人骨子里的奴隸性的體現。
C.中國人因為一直在憂患和恐慌中掙扎,所以其靈魂世界沒有從豐富和高貴開始。
D.作者最后引用梁小斌的詩歌題目體現了他對中國人改變缺乏敬畏心的現狀持悲觀態度。
3.結合全文,簡要概括作者認為中國人缺乏敬畏心的原因有哪些。
《敬畏心》閱讀答案
1.C
2.B
3.①中國人看事物的功利意識強,凡事看有沒有用;②中國人骨子里有深深的奴隸性,少有敬畏心;③中國人看重血緣和人情,認為除此之外的東西靠不住。
看了“《敬畏心》馬德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看靈魂閱讀題答案
2.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及答案
3.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期末模擬試卷
4.中國式過馬路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