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生閱讀答案
《根生》原文閱讀
根生生得跟哥一個模子,爹娘把對哥的愛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卻沒顯出哥的聰明勁。根生打小就覺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一說到哥兩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勁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說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給他取了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替哥在這世上活著,卻活不出哥的成色。根生心淌著血,他認定自己做不了哥,他替哥在這世上活著,他自己又活在哪呢?
“根生。”娘扯著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橫豎就是不應。娘喊急了,根生丟過一句硬生生的話:“你叫哥的魂。”
從娘那里,根生還得知先前爹給取了個名——苗生,滿月時爹給改的名——根生。根生認定苗生才是自個的名。根生讓爹把他的名字改過來,叫苗生。爹不答應。哥死了,你們把我當成哥。根生頂撞起來。
爹氣瘋了,逮著根生狠狠揍了一頓。
根生咬緊牙硬挺著,一聲也不叫喚。“小子,咋不叫一聲。”爹打得手軟了,顫著聲罵。“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著爹,恨恨地說。
爹心頭一顫,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嗚嗚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邊哭一邊含混地說。
根生昂起頭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陽光很好,滿天滿地的溫馨陽光。
我叫苗生。根生在墻壁、圍墻到處寫下這四個字。
一村子人盯著這四個字不由地笑。
爹心頭發冷,脊梁骨發涼,這犟驢子鬧得一村子人都在看王家的笑話。一根藤上的瓜,弟咋一點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個的名字擰上了勁,他讓人喊他苗生,偏偏沒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一個根生地喊。
他時常全身青一塊紫一塊地回家。根生卻感覺不到身體的傷痛,心中生出一種快感,他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場又一場架。
根生鬧得學校雞犬不寧,被學校開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農活一點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呆在地里干活,喜歡爬樹,爬到高高的樹上,瞅著樹底下走過的一個個村人。根生的目光跟毒蟲似的,蜇得村人一個個心里發毛。
“王根生,快下來……”村人站在大樹下轟他,“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血債。”
“根生,快下來,跟娘回家。”娘常對大樹喊。
根生像只壁虎貼在高高的樹上,瞅著娘,目光扎得娘心頭又疼又苦。
根生呆在大樹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幾回地,也只是回家找點吃的填肚子。一年到頭,根生活在大樹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樹上來來去去。
有天,根生像個野人似的出現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來,安分守己地活著,再也不去上樹了。
娘心頭高興,但鬧不懂根生為啥突然變了個人。娘費盡心機才掏出根生的幾句話:他親眼看見村頭馮二嬸投的水,是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驚醒了,他也像跟著馮二嬸投了回水。從樹上飛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邊時,水面靜了,又開始皺著細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覺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驚了心,哭著喊,苗生,你終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樹啦。”村人見了根生笑吟吟地說。
“我叫根生。”根生大聲地說。
村人一個個開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開心地笑起來。
不過,村里人走到大樹下時,總要習慣地抬頭向上望一望,喊聲根生……
《根生》閱讀習題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作品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夠代替哥哥活著,來滿足他們對失去的大兒子的無限思念之情。
B.小說通過敘述王家二兒子王根生的心路歷程,表現了人物從任性抗爭到妥協接受的思想性格的轉變,揭示了人與人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包容的復雜關系。
C.“屋外的陽光很好,滿天滿地的溫馨陽光”,這一環境描寫不僅暗示了父親懲戒根生的失敗,也烘托出根生與父親抗爭后自我滿足的心情。
D.根生希望所有的人喊他苗生,可是人們卻偏偏喊他根生,根本原因是大家覺得這件事很好笑,另外,還希望通過這件事想看一看根生會有怎樣的犟表現。
E.這篇小說段落短小,大量采用一句一段的結構形式,語言簡潔而樸實,極富生活化和口語化,這樣寫更有利于表現人物形象。
(2)小說中的主人公王根生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3)小說開頭敘述了有關哥哥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請聯系文本簡要分析。(6分)
(4)作品為什么以弟弟根生接受“根生”這個名字為結尾?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根生》閱讀答案
(1)BE(答B得3分,答E得2分,答C得1分)
【解析】A項“父母在他一出生就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錯,原文為“先前爹給取了個名——苗生,滿月時爹給改的名——根生。”C項“更烘托了根生與父親抗爭后自我滿足的心情”有夸大之嫌。D項“根本原因”錯。。
(2)①自我意識強。他不想成為哥的影子,想做真實的自己
②倔強任性。無論爹娘如何做,他都不承認自己是根生。
③敢于反抗。他為了自己的名字痛快地打了一場又一場架。
④善良孝順。看到馮二嬸投河,他幡然悔悟,不再與父母對抗。
(3)①介紹哥哥的聰明懂事,從側面襯托了弟弟與哥哥不同的獨立性格,使弟弟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具體可感。②為后文故事情節的發展做鋪墊。后文根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因為不想生活在哥哥的“影子”里。③設置懸念,引出如影子一樣存在并貫穿始終的“哥哥”,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4)①在人物塑造上,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富感染力,弟弟看見馮二嬸投河,回家后接受“根生”這個名字,表現出弟弟內心的善良。
②在情節結構上,與前文大篇幅寫弟弟不接受“根生”這個名字對比,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發讀者思考。
③在主題思想上,接受“根生”這個名字,正是作者主動妥協的過程,揭示出人與人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包容的復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