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語法知識
高中英語語法知識:詞類
(1)行為動詞
原形、+s/es、+ed、+ing,具體判斷方法如下:
(2)be動詞
a、Am--was Is --was Are--were 口訣: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所有復數全用are。
b、肯定和否定句
I am (not) from London. He /She is(not) a teacher. My hair is(not) long. Her eyes are(not) small.
c、 一般疑問句 Am I …? Yes, you are. No, you aren’t. Are you/they…? Yes,we/ they are. No,we/ they aren’t. Is the cat fat? Yes, it is. No, it isn’t.
is、am、are為一類,一般用于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中。
was和were為另一類,一般用于一般過去時。
(3)情態動詞
can、must、should、would、may。情態動詞后動詞總是用原形。(不受其他任何條件影響)
2、 名詞
這里強調兩點:不可數名詞都默認為單數,所以總是用is或者was。
如何加后綴:
a.一般情況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b.以s. x. sh. ch結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c.以“輔音字母+y”結尾,變y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d.以“f或fe”結尾,變f或fe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
e.不規則名詞復數: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3、 形容詞(包括副詞)
形容詞表示某一事物或的特征,副詞表示某一動作的特征。
形容詞和副詞只有兩種形式:原形和+er。
未作比較的情況下就用原形,比較時就+er。
兩個重要特征:as……as中間一定用原形,有than的時候一定+er。
4、 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
人稱代詞:
有主格和賓格之分。
一般動詞前用主格,動詞后用賓格。
物主代詞:
有兩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短的)和名詞性物主代詞(長的)
一般看后面有沒有名詞,如有,就用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短的);如無,就用名詞性物主代詞(長的)。
5、 數量詞
我們學過兩類:基數詞和序數詞。基數用于表示數量多少,而基數詞用于表示次序,常在日期中出現。序數詞的前面一般都加the。
6、冠詞
有a、an、the。a和an的區別:an用于元音音素(一般就是元音字母aeiou)前,a用于輔音音素前。
高中英語語法知識:否定句
be動詞(am、is、are、was、were)+not、
情態動詞(can、must、should)+ not、
助動詞(do、does、did) + not
如何將一個肯定的陳述句改為否定句:
1、看句中有無be動詞,如有,直接在be動詞后+ not。
2、看句中有無情態動詞,如有,直接在情態動詞后+ not。
3、如上述二者都沒有,就應用助動詞+ not。分四個步驟:
(1)肯定陳述句中本來是沒有助動詞的,要加上去,位置在主語(某人或某物)后,動詞前。
(2)確定助動詞用do、does還是did,根據句中動詞,動詞是原形的助動詞就用do,動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助動詞就用does,動詞用過去式的助動詞就有did。
(3)在助動詞后加not。
(4)原句中動詞假如發生變化就要恢復成原形。
強調一點,有some的要考慮是否要用any。
高中英語語法知識:一般疑問句
如何將一個肯定的陳述句改為否定句:
1、看句中有無be動詞,如有,把be動詞提到句首即可。
2、看句中有無情態動詞,如有,把情態動詞提到句首即可。
3、如上述二者都沒有,就應把助動提到句首。分四個步驟:
(1)肯定陳述句中本來是沒有助動詞的,要加上去,位置在主語(某人或某物)后,動詞前。
(2)確定助動詞用do、does還是did,根據句中動詞,動詞是原形的助動詞就用do,動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助動詞就用does,動詞用過去式的助動詞就有did。
(3)把助動詞后提到句首。
(4)原句中動詞假如發生變化就要恢復成原形。
強調一點,有some的要考慮是否要用any。
看過“高中英語語法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