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計劃3篇
小學教師在制定課外閱讀計劃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計劃,以供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計劃一
一、 閱讀目標:
以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本,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文積累,我校特別提出了“經典蒙學、古詩文誦讀”活動。新課標也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尤其是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更有著不小的意義。
二、活動形式
課堂指導展示 課外閱讀實踐
三、閱讀安排
1、閱讀時間:每周三中午1:00——1:40為課外閱讀時間
2、閱讀筆記:學生應摘抄美文,練習寫讀后感
3、背誦:鞏固蒙學讀本、古詩詞
四 、具體措施:
1、營造閱讀氛圍
(1)收集讀書名言、詩句等等。
(2)積極利用圖書室、網絡為學生閱讀創造機會。
(3)注冊《書香肥西》,閱讀電子圖書。
(4)真正利用好各種活動把學生的閱讀成果以各種形式在校園內展示。
2、保證閱讀時間
(1)學生每天在學校閱讀30分鐘——1小時,在家閱讀30分鐘以上。
(2)學校圖書室每周一對外開放。
(3)周末隨家人一起去書店看書或購買。
3、活動促進閱讀
(1)組織比賽和評比。如:交通安全演講比賽、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知識競賽、征文比賽、講故事比賽)、古詩文誦讀、讀書心得交流會等活動
(2)鼓勵推薦學生積極參加校刊、各類雜志的各項活動,培養自信。
4、培養良好習慣: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種機會,教給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要求人人做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利用好工具書,凡是不理解的詞語做個問號,凡認為寫得精彩處、重要處,劃上記號等等。
五、檢測形式:
筆試、口試
六、檢測內容:
1、讀書筆記評比
2、書面測試:閱讀書面測試卷
3、口試:會背誦規定的古詩文、對規定的閱讀書目有自己的觀點。
七、 所選書目:
《安徒生童話》《中華成語故事》《上下五千年》《古代神話故事》《愛的教育》《西游記》《三國演義》《小學生導讀》《小學生創新作文》《三字經》《論語》《百家姓》《千字文》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計劃二
一、總體目標
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讓學生的心靈沐浴書香,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我校特別推出了“讀名著、背詩文”活動。進而達到“加大閱讀量,開拓閱讀面,激發閱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閱讀質”的總體目標。
二、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在閱讀中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獲得多種信息及獨特體驗,鼓勵學生不僅要“讀進去”,還要“吐出來”,更要“說開去”,進而在閱讀時間、形式、速度、方法、內容等方面均能取得較大的突破。
2、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各學科的學習水平。
3、開闊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4、把“閱讀教學”既作為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又作為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載體。教師借助閱讀手段,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最好伙伴,最佳的啟迪者和組織者;學生通過閱讀載體,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動求知者,資源交流的積極參與者,進而提高自學能力。
5、以讀促說,以說促寫,真正使“作文”和“閱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為深化優化課改實驗的最佳支撐和組合。
三、閱讀教學的管理
1、教導處負主責抓好閱讀教學的管理,既要督促各班創建好閱讀環境,又要定期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2、學校開放圖書館,班級成立圖書角,做到共享閱讀資料。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班級的閱讀主題交流、閱讀質量測試等各項活動。
四、閱讀要求
(一)數量要求:
1、一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拼音讀物為主);
2、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
3、三年級不少于20萬字;
4、四年級不少于40萬字;
5、五年級不少于70萬字;
6、六年級不少于100萬字。
7、每生每學期至少平均讀五本書(包括假期)。
8、保證閱讀時間:每周兩節閱讀課(每周五第七、八節兩節校本課程時間),每月一次讀書匯報會(每月的最后一節校本閱讀課時間)。語文教師在閱讀前,做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多抒發感想,多學以致用,自己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每天為自己留有有半小時的自由閱讀時間。
(二)速度要求:
低年級提倡朗讀,每分鐘不少于50至60字;中年級朗讀和默讀相結合,平均每分鐘在100至120字;高年級提倡默讀,每分鐘為160字左右。
(三)內容要求:
1、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當代童話等;
2、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羅曼·羅蘭《名人傳》、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普科幻讀物和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以由語文教師依據年部、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年齡特征,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年組商議,并選擇推薦。
五、具體操作:
(一)閱讀實踐方面。
1、積累筆記:
(1)按照語文教材要求,積累相關課文的詞、句、段、篇;
(2)三-六年級每周一次課外積累(與日記相結合),提倡圍繞習作主題進行有所為的積累;
(3)三-六年級每月一篇讀后感,建議內容包括摘錄有教育意義或精彩生動詞句段落,包括按照書中的故事情節、段落、層次進行綜合提煉的主要內容,更包括寫自己閱讀后的心得體會(一月一次,每學期三次,匯報后在日記本上積累好,學期末學校進行抽測)。
2、背誦古詩詞:
(1)必背篇目:
①一、二、三、四年級背誦古詩共計80首(選自《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一年級兩學期背誦古詩16首,二年級兩學期背誦古詩18首,三年級20首,四年級26首;
②五、六年級增設宋詞背誦(題目附后),其中,五年級兩學期共背誦宋詞14首,六年級兩學期共背誦宋詞16首。
(2)推薦背篇目: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積累素質高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篇目推薦,以進一步增強其閱讀積累的拓展面。
3、背誦古文:
(1)一、二年級《三字經》每學期背誦四分之一;
(2)三、四年級《弟子規》每學期背誦四分之一;
(3)五、六年級《論語》及古文。其中五年級上學期《學而篇》,下學期《為政篇》;為了體現中小銜接,六年級上學期背誦《論語十則》(初一課文)、沈復的《童趣》(初一課文)和周敦頤的《愛蓮說》,六年級下學期背誦陶淵明的《陋室銘》和《桃花源記》。
4、課內、外名篇佳作積累成誦,進而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蘊。
5、開放學校圖書館。
(二)閱讀考核方法:
采取書面閱讀競賽和古詩文闖關相結合的方式。
1、書面閱讀競賽內容:文學常識、課內名篇佳作積累、課外閱讀拓展等檢測題。
2、古詩文闖關:會背各年級規定的必背古詩文及教材中所規定積累的課文片段。
3、教導處月抽查學生日記(含積累)、習作、讀后感。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計劃三
一、明確各年段的閱讀要求,并確定好閱讀書目。
1.小學低段:⑴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⑵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文。
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學會做填空式讀書筆記。
⑷積累一定的成語、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2.小學中段:⑴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⑵閱讀淺顯的科技文章,兒童報刊、人物傳記、的歷史名著。
⑶誦讀并背誦優秀詩文50篇。
⑷會做摘錄筆記,總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
3.小學高段:⑴擴大閱讀面,閱讀文學名著及科技文章。
⑵開始寫閱讀欣賞筆記,2年總字數不少于3萬字。
⑶背誦優秀古詩文60篇。
(書目略)
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學會閱讀方法,做好閱讀展示。
1.課外閱讀時間要充分。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障學生課外自由讀書的時間;要求每生書包里常備一本課外書,閑暇時就讀讀,完成學習任務后也可以自由閱讀,同時請家長配合督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由閱讀。
2. 分年段推薦閱讀書目。根據課標要求,分年段向學生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克服學生選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擴大書源,建立班級圖書共享制度及鼓勵有條件的學生閱讀電子圖書。
4.做好閱讀指導,提倡讀整本的書。
(1)學習讀書方法。根據不同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讀書法。三種讀書方法可根據文章需要進行選擇。還有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質疑,如何學會圈點評注等,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2)做好讀書筆記(或讀書卡)、寫讀后感。要求記下書名、作者、讀書的時間;記下主要人物或事件(主要內容);記下最喜歡的人或事,或書中的某一場面;摘抄書的優美詞句;寫下看書后的心得、體會(讀后感想)。這樣做既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又幫助學生完成了部分積累和消化。
(3)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生字詞,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使學生有所“厚積”,切實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4)以交流展示活動代替評價。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平臺,如舉辦讀書論壇,在班上或網上就大家關注的一本書或一個作家展開討論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共同的關注使學生有了更加廣泛而深入的話題。或開展讀書專題報告會、班級讀書會、展評閱讀筆記、閱讀知識大賽、講故事大賽,這些“交流展示”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提高生命創新的價值,也會激勵學生把課外閱讀進行到底。
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的學生閱讀有“偏食”現象,只愛看漫畫式圖書,不愛看文字書;或看書只注重故事情節,不注意語言文字;有的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看書,或看書時間過長,或看書姿勢不正確,不注意保護視力;有的不愛護書籍,隨便折迭、涂改。因此在閱讀中,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